内容简介 · · · · · ·
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目录 · · · · · ·
序
自序
闽北光饼
杏花春雨话冶春
说糟
饮料琐谈
忆吉士林
被异化了的蒙古烤肉
蜜汁红苕
老麦的粽子
中山公园的藤萝饼
九华春笋
辉县吃海参
郑宅肉松
早茶、早点种种
第一次喝豆汁儿
闲话伊府面
中山食禾虫
北海的三处茶座
忆灶温
金华烧饼与宁波苔条
西安稠酒与泡馍
豆腐干絮语
漫话食鸭
康乐三迁
“堂倌儿”的学问
镇江端午鲥鱼肥
油酥饼热萝卜香
曹溪圣水南华佛茶
从法国面包房到春明食品店
东江盐�鸡
俄国老太太
塔尔寺酸奶
台北饮撰一瞥
中秋话月饼
药羹鲈脍的寂寞
忆华宫
从“看戏也是读书”
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
镜泊鱼米
西瓜的退化与变种
川戏与川菜
家厨漫忆
“何山药”与爆肚满
也说名人与吃
说恶吃
食单琐话
短订杂忆
后记
· · · · · · (收起)
自序
闽北光饼
杏花春雨话冶春
说糟
饮料琐谈
忆吉士林
被异化了的蒙古烤肉
蜜汁红苕
老麦的粽子
中山公园的藤萝饼
九华春笋
辉县吃海参
郑宅肉松
早茶、早点种种
第一次喝豆汁儿
闲话伊府面
中山食禾虫
北海的三处茶座
忆灶温
金华烧饼与宁波苔条
西安稠酒与泡馍
豆腐干絮语
漫话食鸭
康乐三迁
“堂倌儿”的学问
镇江端午鲥鱼肥
油酥饼热萝卜香
曹溪圣水南华佛茶
从法国面包房到春明食品店
东江盐�鸡
俄国老太太
塔尔寺酸奶
台北饮撰一瞥
中秋话月饼
药羹鲈脍的寂寞
忆华宫
从“看戏也是读书”
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
镜泊鱼米
西瓜的退化与变种
川戏与川菜
家厨漫忆
“何山药”与爆肚满
也说名人与吃
说恶吃
食单琐话
短订杂忆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北方人的味觉比较直接,甜的就是甜的,咸的就是咸的。食物入口、咀嚼,吃到底是一个味儿,变不了味儿。北方人却也不像南方人那样馋,零食是不大吃的。吃饭之外,顶多嗑嗑瓜子儿,零食的花样远没有南方那样多;而南方有些东西确是既当不了饭,也不是点心,只是吃着玩的东西。这些食品有的需要就着茶吃,有的则需在口中慢慢地咀嚼,直到嚼出特别的滋味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页 -
醉,是炝出来的,急功暴力,所以原物的鲜香得以保留,这种“火”气更使被醉之物生辉。糟,是慢慢浸润出来的,需要一些功夫,“火”气全消,所以味道醇厚。二者虽都有酒香,却有薄厚之分。 “跑堂儿的”伙计也是项很不容易的工作,要做到腿快,手勤,嘴灵,眼尖。 腿快是永远在忙忙碌碌,没有闲呆着的功夫,就是店里买卖不那么忙,也要步履轻捷,摆桌、上菜、撤桌都要一溜小跑儿,透着生意那么红火,人是那么精神。 手勤则是眼里有活,手里的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上菜、撤桌自然要占着两只手,就是没事儿,两只手也要扎势着,随时听候吩咐。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演《茶馆》中的王利发,就是垂手站立,两只手也是手掌心向下,五指微屈,像是随时准备干些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扎势着。这在表演中虽是一个极细微的小节,也可见演员对角色刻画之深,生活基础之厚。 手勤还表现在手头的功夫上,同时端几盘菜,错落有致,上菜时次序不乱,更不会上错了桌。时下餐馆的小姐虽然态度和蔼,笑容可掬,但也会时不时发生些洒汤漏水的事儿,再不就是上菜时碰翻了酒杯,好不尴尬。旧时饭馆上菜,绝对不会有盘子上摞盘子的叠床架屋之势,这也是一种很不文明的就餐形式。前年见到漫画家李滨声先生,谈到现在餐馆中这样的现象,李先生说这叫“闯王宴”是“没日子作了”台面上要做到干净整洁。 至于嘴灵,有两重含意,一是口齿伶俐,报菜算账绝不拖泥带水。旧时饭馆子大多没有菜谱菜单,虽有水牌子,顾客也不会起立去站着看,这就全靠堂倌儿报菜。有个相声段子叫《报菜名儿》是相声演员惯口表演的基本功,要一口气报出二百来样菜,堂倌儿不是相声演员,虽不能如此一气呵成,但也要如数家珍,一一道来。那时不兴服务员拿着个小本子记上顾客点的菜,而是全靠在心里默记,然后再将客人点的菜和点心全部复述一遍。嘴灵的另一重含意是指会说话。现在一些影视剧中表演的堂倌尽做低三下四,点头哈腰之态,未免过于夸张,太不真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老饕漫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老饕漫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世家的吃风——夜读《老饕漫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化人总爱与吃发生点联系。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清朝的金圣叹、袁枚相继也与吃发生了联系。此外,我也正经看过几部早几十年前的文化名流写的谈吃的文章,如《雅舍小品》。再往后,董桥在他的《旧时月色》、《那时风日好》等集子里也略略谈过吃。名家妙文,妙则妙... (展开)
学朱家溍先生给本书挑个错
最近看了一本书《老饕漫笔》(三联出版),作者赵珩摭拾他近五十年饮馔的记忆,为我们描述了他行吟华夏的美食体会,其中不乏饕餮大餐,也不遗陋巷小点。 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赵珩出身于大户人家,有幸与很多文化名人觥筹交错,而且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由此也吃到了很多...
(展开)
>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喜欢穿灰蓝色? | 来自崔瑛嘤 | 2023-01-15 10:20:14 | |
这本书上的东西我大都没有吃过 | 来自梧桐@饭粥天下 | 2 回应 | 2010-07-18 20:15:15 |
冲着那篇序买的 | 来自浥蕖軒 | 2009-06-20 22:56:11 | |
想吧 | 来自胖丢丢 | 2008-05-05 23:27:38 | |
有段时间天天睡觉前翻这本书 | 来自闻笛 | 2008-01-24 10:58: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3分 62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7.8分 29人读过
-
三民書局 (2007)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吃!吃!就知道吃!【壹】 (棒槌)
- 豆瓣8分以上优质图书 (howhaty)
- 美味触发点(一)Touch-off Gourmet (枚苏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老饕漫笔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商夏 2012-10-21 09:24:58
吃很难写 因为怎么折腾都比不上亲自吃一回。
0 有用 林雨飞 2013-02-01 15:49:46
点到为止,写的不那么深入,不过瘾啊。却让人真真的怀念以前的北京。。。
1 有用 mon babe 2013-02-11 10:29:28
通家之好
9 有用 danyboy 2013-05-17 14:12:07
因为读《何山药与爆肚满》哭了,才借来这本书读;读完全书就哭过一次,还是《何山药与爆肚满》。再具体点,就是拆西四牌楼时何山药那句“咱走,别看了,我看着心疼”,和66年他对作者说:“今天看见你特别高兴,可我没地方请你吃爆肚了,也没钱请你吃爆肚了。”
0 有用 穆清 2011-11-03 11:07:02
作者本身世家出身,见多识广功底深厚。但是也无甚新意,主讲的泰半还是京城周圈的老字号,另有些自己这些年来吃过的精品,档次都颇高。作为美食研究的深刻程度不如逯耀东,书中体现出的作者亲身经历的历史时代变革倒是很有趣的。
0 有用 略略略 2023-03-24 14:35:58 江苏
可以看着玩玩
0 有用 道眠 2023-01-27 01:18:48 日本
何山药这篇着实写得好。其他也蛮有节奏,不大着意特别具体的食物,但是吃的好吃在哪里写得也很令人信服,很喜欢这种比较平实的风格,毕竟我总觉得写两笔引用一句诗文古籍的缺乏一种对吃这一本能的敬畏。这位倒确实可看出是个少爷……
0 有用 不留 2023-01-08 18:22:43 河南
董老师认为是现代人散文最佳。
0 有用 Tangerineeee_ 2022-12-31 19:03:14 北京
食风者,士风也。
0 有用 胖胖是sb 2022-10-25 16:40:57 北京
大户人家出来的食得多见得广,不光是食物,也是对当时食文化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