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原文摘录

  • 第一章 天文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二章 历法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三章 乐律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四章 地理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五章 职官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六章 科举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七章 姓名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八章 礼俗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九章 宗法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十章 宫室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十一章 车马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十二章 饮食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十三章 衣饰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第十四章 什物 (查看原文)
    quarkmeteor 2回复 57赞 2012-11-29 14:40:03
    —— 引自章节:全文
  • 大量自然科学、考古学、历史文献证据表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即武王克商,商周政权交替时期),中国处在“仰韶暖期”,与当时全球性的“大西洋气候期”的相对应。黄河流域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大约3℃。那时的夏天冬天温差小,雨水丰沛,草木茂盛,和现在长江流域的亚热带气候相当。而当时长江流域气候则与现在珠江流域气候相当,为热带雨林所覆盖。 在气候温暖的时候,中国北方的游牧政权与中原农耕世界和平共处。一旦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的放牧业出现障碍,为了不被饿死就必须南迁,与中原政权争夺南方的草场,战乱也由此而来。每次气候变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部疆域的版图都必须扩大。如果不能扩大,这些游牧民族政权就会灭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变冷发生在西周。《竹书纪年》中有公元前903年长江、汉江结冰的记载。冷到长江、汉江会在冬天结冰,在今天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随处可见“中国”(详见《天文》一章关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的注释)与夷狄戎(róng)羌(qiāng)■(yán)狁(yǔn)交战的纪录。这些“侵略者”大多是北方游牧民族。 第二个寒冷期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这个时代出现的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十六国割据局面。 第三个冷期发生在宋元之间。经历长时段的气候变冷、草木凋零、粮食减产和连年瘟疫与战争,中国的政权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在公元1234年这个临界点,和宋代赵家王朝征战百年的游牧民族大金国瞬间崩溃,被新兴壮大的蒙古人政权消灭;而南宋的赵家王朝,也不过是在王朝覆灭前苟延残喘。蒙古人建立的牧者王朝,随后为中国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版图。 由此很多看上去奇怪的事情我们也就好理解了。周代《诗经》里不断歌诵黄河流域各诸候国的水稻和桑田,而《禹贡》又说,“断发纹身”的越人(扬州人)“岛夷卉服”。稻子需要种在水田里,虽然今天黄... (查看原文)
    INFJ筝吹旬 4回复 7赞 2012-05-07 20:56:06
    —— 引自第91页
  • 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或称孟兰盆节。中元一词是道教名称盂兰盆则是 佛教名称。民间又将这一天俗称作“鬼节”。 中元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亲人的节日,意义不在清明节之下。中元 节的传统到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中断,不过近年在民间又自发地得到了很大的 恢复。 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孟兰盆是梵文 Ullambana的音译,这个词原意为“从苦难中拯救”,中国旧译“解倒悬”。孟兰盆节的来历和目键连(也就是中国民间目连戏的男主目犍连)救母的故事有关。 这个故事就记录在《佛说孟兰盆经》里:目键连得了六神通以后,用法力观看世界,发现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目键连送给母亲饭食,可是饭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火炭。 目槐连哭着求世尊解教。世尊说,你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将,所以杀生数量太大)罪孽深重,想要解救她,凭你一人之カ无法完成,凭我一人之カ也无法完成。我们只有凭借佛、法、僧这“三宝”的力量,才能解教她。世尊告诉目键连,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都要集结佛法僧三宝的力量,超度我们的七世父母。 这个故事的内涵,其实还远比它表面上看要来得深刻。最初的佛教是小乘佛教(梵文 Hinayana),也就是只管修行超度自己,不理世事,只能装一个人的“小车”。而盂兰盆经讲的是大乘佛教(梵文 Mahayana),也就是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超度别入)的,能装很多人的“大车”。(梵文中yana意为“车乘”,hina是小,maha是大,Hn “小乘", Mahayana就是“大乘”。)实际上,佛教界内的人大多认为盂兰盆的故事讲的就 nayana 就是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原因。为了超度自己故去的亲人以及拯救孤魂野鬼,小乘佛教就发展成为需要结合佛、法、僧三宝力量的大乘佛教。(在中亚发源、北传到中国的佛教到唐代以前还... (查看原文)
    天行健 6回复 4赞 2019-11-05 19:01:3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历法
  •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埋葬的轪侯利苍的妻子辛追(“辛追”是人名)贴身就完全没有穿"袴"或“裤”的任何痕迹。比它时代略早的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主人(女)虽然贴身穿有“袴”(袴外穿的是薄绢质单裙),但她穿的袴是一件奇异的开裆棉袴:袴的两裆互不相连,而且屁股也完全敞着没有遮蔽,导致一旦略下蹲就会绽出白花花的屁股,同时暴露两腿之间的“羞”。如果要说那是的女性就只是屁股后面一块和两腿中间格外不怕冷,恐怕没人会相信。 (查看原文)
    INFJ筝吹旬 3回复 1赞 2012-05-09 19:53:33
    —— 引自第209页
  • 五星聚合一般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オ能出现一次。中国上一次出现聚合的时间是公元1921年。下一次出现五星聚合的时间则是公元2040年了 (查看原文)
    你爸爸 1回复 1赞 2021-01-05 15:07:5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天文
  •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蚕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食(也写作餔时)。 (查看原文)
    透明光 1赞 2012-08-23 20:51:02
    —— 引自第49页
  • 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查看原文)
    玻璃气球 1赞 2013-06-17 22:57:34
    —— 引自第3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9 2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