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谈文学》(朱光潜著)中所述皆为朱光潜先生多年“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作者以文艺家和文学家的亲身体会,从文学趣味到布局安排,从内容风格到翻译技巧,将文学层层展开,一个例证、一个典故铺展开来,深入浅出,平易自然,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进文学的殿堂。读朱先生的文章,“使我们快乐地发现我们的渺小的心灵和伟大心灵也有共通之点”。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目录 · · · · · ·
一个美学家的文学谈
序
1 文学与人生
2 资禀与修养
3 文学的趣味
4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关于作品内容
5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关于作者态度
6 写作练习
7 作文与运思
8 选择与安排
9 咬文嚼字
10 散文的声音节奏
11 文学与语文(上)――内容形式与表现
12 文学与语文(中)――体裁与风格
13 文学与语文(下)――文言白话与欧化
14 作者与读者
15 具体与抽象
……
附录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 · · · · · (收起)
序
1 文学与人生
2 资禀与修养
3 文学的趣味
4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关于作品内容
5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关于作者态度
6 写作练习
7 作文与运思
8 选择与安排
9 咬文嚼字
10 散文的声音节奏
11 文学与语文(上)――内容形式与表现
12 文学与语文(中)――体裁与风格
13 文学与语文(下)――文言白话与欧化
14 作者与读者
15 具体与抽象
……
附录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学与人生 1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就其为艺术而言,它与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 2 原始社会的文字就几乎等于它的文化;它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等都反应在它的诗歌、神话和传说里面。 3 文学既由文字保存和流传,文字便成为一种障碍,不识字的人便无从创造或欣赏文学,文学便变成一个特殊阶级的专利品。文人成了一个特殊阶级,而这阶级化又随社会演进而日趋尖锐,文学就逐渐和全民众疏远。 4 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 5 有了语言文字,许多祟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那样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的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作。 6 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7 文艺是“怡情养性”的。 8 我常感觉到,与其说“文以载道”,不如说“因文证道”。 9 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如阿波罗凭高远眺,华严世界尽成明镜里的光影,大有佛家所谓万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等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 ●资禀与修养 10 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 11 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为世所共知。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纯正的文学趣味起于深广的观照,不能见得广,就不能见得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12谈翻译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朱光潜作品系列(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
。
谈文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日子已经过得这么累了,干嘛还要看那些沉重的书?
和许多身边的朋友聊读书的话题时,会发现有几类书常常不受待见:经典文学、哲学、古文。原因很明显,这些书,很难读懂。常听到的说法是:平时工作都已经那么辛苦了,干嘛还要在读书时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读书本就是为了消遣,看这种书,不是给自己添堵吗,何必呢? 在回答这个...
(展开)

短评字数不够转成了长评,一点碎碎念
个人认为朱光潜先生是被低估的文学家,每次阅读先生的作品都大有裨益,《谈文学》中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容使我收获菲浅。最近总是想看些文学批评方面的文章,看了外国作家写的几篇,不能说不好,但总是觉得隔靴搔痒,看到《谈文学》时终于确信-“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还是中国...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东方出版中心 (2016)8.8分 291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8.6分 183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11)8.9分 180人读过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8.8分 15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2 (36.4℃)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親愛的兒子(書籍) (鶴少爺)
- 【关于美学和审美】艺术类 (小马过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谈文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iss.Miracle 2014-10-01 10:22:14
道理不难懂,但等真正自己动过手了才有真切的体会。要写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继续努力。
3 有用 迖羹乐比萨 2015-12-29 01:26:39
如果要问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估计是“辩证”和“中庸”。朱光潜讨论问题从来不把问题说死,总是要留个缝,先把两个极端的观点摆出来,分析各自优劣,然后自然而然地站在中立,见得最多的就是“既要...又要...”“不能仅仅...还要..."。全书能感受大师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提到的那样,平视读者
0 有用 喵苗渺妙 2014-09-01 17:37:26
老生常谈。
10 有用 🌞娘卷卷🌙 2011-01-04 15:24:23
人家这文字,啧啧,简约优美,绝对没有看得人头晕的长句子,道理讲的好清楚。化繁为简,大家手笔。
1 有用 Carlton 2011-02-27 11:01:31
文學、人生、情致、意境、趣味、修養、音、形、意、風格、人格、人情、事理,朱老先生從寫作的各角度平鋪展開,同時又以寫作所該達到的真誠與美境貫徹始終,平鋪直訴,娓娓道來,使我等平庸之輩略窺文字所能達和該達的意境。
0 有用 非必要未命名 2023-02-10 14:27:41 云南
很有启发,感觉在很多关于写作的书里都很看重真诚,作者也是,用了很多篇幅强调为文发乎心,贵在真诚。
0 有用 齐物秋水 2022-11-01 18:04:14 北京
朱光潜善于说理自不必说,这一册是普及文章,核心的一些文学理论以老婆婆心掰开了揉碎了说得清晰,而即使是普及文章,朱光潜的文艺观仍渗透极多,如距离(观照)说,趣味观,同时也是京派文学观念的组成部分,这些观点导致左翼的围攻,比如朱光潜因距离说而提出陶渊明之静穆,引来鲁迅的不满。倒并非谁对谁错,道不同不相为谋。
0 有用 向您道安 2022-07-26 20:04:44
老先生的文字连我这种文盲都看得进去,短小精悍赏心悦目,那么晦涩说得这么明了简洁。一天下来拿个一小章,来来回回嚼个几遍也仍不乏味。仔仔细细琢磨遣词造句才知文章的趣味所在,才知表达的境界之高低优劣。
0 有用 hehehe 2022-06-20 23:03:26
好
0 有用 隆索 2022-04-11 10:53:44
成见、固执和意气永远是真理的仇敌 风格即人格,修辞立其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