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新精神 短评

热门
  • 10 十八爷 2014-10-13 00:34:53

    感觉我能明白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就想问一下译者,你皂你在翻什么吗?

  • 10 Kaka.Lam 2014-11-11 22:04:49

    首先,作者俩一直换着花样用各种高逼格的学术词汇在叨逼叨一些显而易见或前人研究好的东西,其次,译者将“五月风暴”译成“5月运动”“5月危机”,真。的。是。不。能。理。解。不。能。接。受。

  • 2 Hier Tanze 2023-01-13 16:55:15 上海

    相对于力量主义的进路,强调规范、价值对行为和制度的构成意义。任何社会需配以一套相应的证明体制,以规范的理由对社会权力、地位和价值不平等分配关系的证明。资本主义自身无限积累和破坏性的趋势使得它依赖于外部资源获得道德正当性的支撑,并在自身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同化批判中的规范维度。三代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式的早期禁欲资本主义,20世纪30-60年代工业型资本主义(强调技术、现代管理制度和工业共同善、对工程师的推崇)和70年代以后的网络-全球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灵活性、反权威、反科层、自主性,对艺术家的推崇)。新自由主义的铺陈依赖于同化对工业型资本主义的反抗(尤其是68),对本真性、非异化的艺术批判变成了网络化、灵活化的雇佣关系和本真性的商品化。作者的深刻之处是指出了艺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张力。

  • 1 译林出版社 2020-01-17 10:58:24

    #人文与社会译丛# 揭示了雇主更为成功和隐蔽的剥削形式……#996有感#

  • 1 fff勒内 2022-02-20 05:14:49

    翻译还算可以了…

  • 0 Friend_Laurie 2023-08-03 23:47:21 广东

    作者和译者互相成就了…

  • 0 一只大鱼 2024-10-04 19:53:07 广东

    其实是一本布迪厄之后重要的社会理论作品,在所谓网络化、创造性、灵活性生产主导的“项目型城邦”与艺术批判之间建立了某种新的结构性同源,从而赋予批判更重要的价值。就是翻译太拉垮了……

  • 0 曲肯恩提🍩 2024-07-23 00:04:05 江苏

    划分资本主义不同时期和主导精神的努力,对于理解六八以后解放政治的困顿是必要的。Honneth的评价精彩,Reckwitz也可以对上话。实在受不了的是从英译本译过来还这么糟糕,我一个学法语不到一年的译原文段落都比你准……

  • 2 无虞 2023-02-04 11:19:56 上海

    资本主义精神(将参与资本主义视为正当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形态:19世纪末的企业家精神(脱离传统束缚、冒险、创新)→20世纪30-60年代的管理者精神(关心扩大生产、理性、长期计划、制度性团结)→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精神(强调灵活、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资本主义无法仅仅依靠自身就能实现持续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要动员人们参与其中就必须结合非资本的情感、规范和道德。资本必须应对批判的挑战才能维持自己的再生产。批判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社会批判(强调剥削,要求限制资本增殖的盲目性-计划)与艺术批判(强调人性,要求自主灵活-去计划),两者既是盟友又是对手,资本经常利用二者的紧张关系,通过置换来解除批判的武装,获得新的价值增殖方式。批判要保持力量必须保持对资本情势的观察和辨别,警惕资本的置换。

  • 0 Dussardier 2023-01-27 12:09:09 广东

    作者囉唆 譯者拉垮(從英文譯還這麼糟) 其實確實沒什麼東西

  • 1 云工智棱 2021-01-30 23:39:13

    中译看了几百页,总觉得怪怪的...翻了几页英译,读着也太爽了吧,不愧是bour-dieu早年战友兼小弟,日后的分道扬镳特别是后者的“语用主义(pragmatism)”也不能掩盖俩人分析思路上颇多的类似之处(甚至是政治立场)。先标一下,以后(有机会的话)研究法国新自由主义以及身处其中的社会学者的时候非常有必要参考,尤其可以对标《世界的苦难》还有《国家精英》。

  • 0 GrootJiang 2025-02-10 20:48:51 北京

    总体而言略显乏味。书名里的“新精神”,不如理解为一种上世纪60-80年代形成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样就会让资本主义传统批判渐次衰落、新自由主义蓬勃兴起的经济结构赋予一种更加统摄的俯视视角,并赋予批判精神一种略显羸弱的信念。总的来说,作者更想做涂尔干式的社会观察者和设想家,并没有提供有所衍生的方法论创见,因此让本书显得琐碎冗余了些。

  • 0 丁白 2025-02-10 04:34:23 广东

    补标,麦家书屋阅(仅读一小部分)。既好又烂,回头再说…

  • 0 鬼灯如漆 2013-03-30 15:31:04

    花了一天时间扫完了,中规中矩的书,对一些新的研究和现象做了比较好的总结,却没有特别大的新突破,而且表达也太啰嗦且拗口了,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 1 2018-06-13 19:04:27

    里面的名词需要一个个去百度 做功课

  • 2 divenau 2015-06-25 20:01:24

    与布迪厄同时代,二人早年有合著。最敏锐地抓住西方社会权力经济场域转变的著作之一,与新马克思主义的论调照应,与福柯、布迪厄等后现代社科同一体系。有学者说错过福柯就是错过整个西方人文新动向,但布迪厄和博尔坦斯基也不能错失。不满意译者的话,值得读外文版。但是,法国这帮人,说话就是这个尿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