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S.H.里格比(Rigby)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一种批判性的研究
原作名: Marxism and Hist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译者: 吴英
出版年: 2012-5
页数: 390
定价: 4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27068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一种批判性的研究
原作名: Marxism and Hist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译者: 吴英
出版年: 2012-5
页数: 390
定价: 4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2706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音尘 2021-05-11 13:14:55
作者自诩客观有点搞笑,他的分析倒可以看看。
6 有用 孙泽龙 2019-12-07 14:43:06
不唯马,只唯真。
0 有用 文艺理工男 2022-06-01 20:52:04
6分,很简单的分析和结论,写的非常复杂难懂,就像故意不让你理解似的,实在没有必要,失望,很想读一本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好书。
1 有用 沈长一 2023-08-06 01:57:19 江苏
依旧是前半好,后半差。作者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有点多,或者说作者并没有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学术脉络的方法论内涵。生产力发展问题的回答可以简单回答,也可以复杂回答,但是后者目前确实难做,故个人认为该诘难还是有价值的。最后的理论构建实在让人有点恼火。
1 有用 Vinland 2022-06-12 22:33:53
基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语境,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出的系统性批判,写法相当“分析”作者将马克思有关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论阐述为“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第一对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者反对生产力决定论,将生产力视为不断发展点内在动力是一种简化的目的论。作者强调生产关系的首要地位,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样,原本单一的历史图景就变成了各种不同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 基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语境,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出的系统性批判,写法相当“分析”作者将马克思有关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论阐述为“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第一对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者反对生产力决定论,将生产力视为不断发展点内在动力是一种简化的目的论。作者强调生产关系的首要地位,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样,原本单一的历史图景就变成了各种不同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不同的多元化图景,强调历史的偶然性而非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第二对关系“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作者认为这种建筑隐喻是不对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各种“上层建筑”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是一个有机整体。最后,作者导向了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作者更多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的价值。 (展开)
0 有用 天旻2020 2024-07-29 09:23:17 陕西
感觉车轱辘话翻来覆去,没读下去,直接看结语和译后记了,不过还是有启发。
0 有用 鹿歌 2024-06-11 21:30:18 四川
还行
0 有用 陆祁 2024-06-02 14:51:57 河南
内容对错不予置评,但的确是非常好的逻辑学训练读物
0 有用 李三顿 2024-01-23 23:32:36 四川
一本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历史观点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争论考察的优秀分析作品。它展现了一个现在逐渐被忽略的事实,马克思理论中到处充斥着缝隙,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加剧了这一结果。那些作为流行观点的结论需要再次被考察,而不是放在论文结尾摆出一副已经被成功完成的姿态。如果说相关观点指出它通过把马克思理论中的一套成体系的观点拆分来逐个破解,这样忽略了辩证法本身的内核。那我表示这样是必要的,总比那种一直试图通过语言... 一本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历史观点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争论考察的优秀分析作品。它展现了一个现在逐渐被忽略的事实,马克思理论中到处充斥着缝隙,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加剧了这一结果。那些作为流行观点的结论需要再次被考察,而不是放在论文结尾摆出一副已经被成功完成的姿态。如果说相关观点指出它通过把马克思理论中的一套成体系的观点拆分来逐个破解,这样忽略了辩证法本身的内核。那我表示这样是必要的,总比那种一直试图通过语言上的语义重复来面对真正的问题要好得多。 (展开)
0 有用 褐 2024-01-10 10:18:22 浙江
结果是多重因素叠加造就的,因而所谓根本/首要原因的解释,往往在逻辑和事实上并不成立,而仅来源于研究者自身的个人敏感察觉特性。 有关结构与人的能动辩证关系,个体论还是社会决定论。 商榷类文章要攻其核心立论点,如果驳不倒商榷对象的核心立论,那其作为一种解释永远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