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密码学 (Guo Hang)
- 金城出版社图书 (金城出版社)
- 藏书阁主题读书讨论会(2012 夏秋) 7月14日 (云淡风不清)
- 去首图借 (扎扎)
- 谍战 (都归尘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国黑室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废物李林成长记 2019-08-22 16:38:26
补
0 有用 在沙滩上起舞 2023-07-02 13:09:16 上海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知识与领域,都值得去了解探索。
0 有用 小妖哪里跑 2019-12-11 14:57:07
作为一个外行人,我因为这本书体验到了谍战的惊心动魄,可能即使在当代的某一刻,我们的上空也有数千条军方密码信息在交换,密码战没有硝烟,却依旧惊险。 曾经叱咤风云的美国黑室,最终换来的只有美国政府的完全否认并迎来了关闭的结果,即使它真实存在过,永远不可被抹去地存在过,作者不想把自己的经历带进棺木,这才构成了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0 有用 苏乏 2020-03-22 16:40:08
感觉是比较随意的谈了几个时间节点,说是“黑室”解散了他也没有再“保护”组织的义务和必要,但对个体和自己的保护仍然让人读来隔靴搔痒,作为亲历者,显然对编码和破密更为熟悉,对监听和抄报则兴趣缺缺,确然后者写来乏味,不可否认本书是讲述隐秘战线技术侦查为数不多的作品,脑力劳动虽然激荡但落笔枯燥,出版既然追求销量自然会避免牵涉教科书一样的技术剖析,所以作者最擅长的部分终以“篇幅原因”略过,全书纵惯一段历史,... 感觉是比较随意的谈了几个时间节点,说是“黑室”解散了他也没有再“保护”组织的义务和必要,但对个体和自己的保护仍然让人读来隔靴搔痒,作为亲历者,显然对编码和破密更为熟悉,对监听和抄报则兴趣缺缺,确然后者写来乏味,不可否认本书是讲述隐秘战线技术侦查为数不多的作品,脑力劳动虽然激荡但落笔枯燥,出版既然追求销量自然会避免牵涉教科书一样的技术剖析,所以作者最擅长的部分终以“篇幅原因”略过,全书纵惯一段历史,但笔法无异于闲聊,相当散漫 (展开)
0 有用 狮子雨c 2021-06-29 16:37:11
由此可见,棱镜计划无独有偶。悲哀,百年前的中华还是帝国们宰割的肥肉,如今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黑室永存,密码学就是矛与盾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