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等。
作者简介 · · · · · ·
周飞舟,1968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央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著有《制度变迁与农村工业化》、《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等书,并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一地方关系
第二章 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
第三章 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
第四章 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第五章 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县乡财政危机
· · · · · · (更多)
第二章 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
第三章 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
第四章 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第五章 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县乡财政危机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一地方关系
第二章 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
第三章 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
第四章 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第五章 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县乡财政危机
第七章 基层政权的“悬浮”状态
第八章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
第九章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第十章 专项资金在基层:农村义务教育
第十一章 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
第十二章 土地征用和政府的土地收入
第十三章 土地财政
第十四章 土地金融和城市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第十五章 结论
说明与致谢
· · · · · · (收起)
第二章 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
第三章 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
第四章 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第五章 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县乡财政危机
第七章 基层政权的“悬浮”状态
第八章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
第九章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第十章 专项资金在基层:农村义务教育
第十一章 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
第十二章 土地征用和政府的土地收入
第十三章 土地财政
第十四章 土地金融和城市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第十五章 结论
说明与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下面我们来看看刘仲藜的回忆: 与地方谈的时候气氛很紧张,单靠财政部是不行的,得中央出面谈。在广东谈时,谢非同志不说话。其他的同志说一条,朱总理立即给驳回去。当时有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叫符睿(音)的就说:“朱总理啊,你这样说我们就没法谈了,您是总理,我们没法说什么。”朱总理就说:“没错,我就得这样,不然,你们谢非同志是政治局委员,他一说话,那刘仲藜他们说什么啊,他们有话说吗?!就得我来讲。”一下就给驳回去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5页 -
金融资金作为土地征用、开发、出让过程的“润滑剂”,使得政府能够迅速扩大土地开发规模、积累起大量的土地出让收入。这些土地收入,最终大部分都投入了城市化建设之中。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之中,政府和银行的思路都非常明确: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以土地作为抵押,货款一般在1-2年之内就可以收回;财政担保贷款虽然贷款期比较长,但是有不会破产的政府财政做担保,所以也可以放心放贷;政府的收入则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土地出让收入,只要土地可以不断征用出让,或者只要土地出让价格足够高,政府就可以取得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另一方面,只要财政和金融资金不断地投人城市建设、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尽管融资规模会不断扩大,但是政府的地方税收尤其作为预算收入支柱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也会不断增长、财政实力会不断增强。进一步而言,政府收入的增长又会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和征地规模,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土地收入银行贷款一城市建设一征地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断滚动增长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不但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塑造了新世纪繁荣的工业化和城市景象,我将其叫做土地、财政和金融“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展出来的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实际上是以土地而非以产业和人口为中心的城市化,我将其称为“土地城市化”。这种“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土地城市化不以工业化为必然前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化过程不重要,而是说工业化并非城市化的中心内容。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土地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大量的外向型工业企业的进入和繁荣,也不会产生这种三位一体的生财之道。但是各地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化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业,只要有大量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房地产业可以不依托于工业化而独立发展。各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正是财政和金融推动的一个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土地金融和城市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以利为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以利为利"的人也喜欢 · · · · · ·
以利为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 更多书评 46篇
1 有用 贾里 2020-03-04 13:01:28
如果说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基调,那么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则是塑造了现代中央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了解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变化,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种种现象。
3 有用 蕓 波豚 在1984 2020-07-26 23:17:01
本应该是中规中矩的一本书。但如今有些中规中矩的事情能做成,都值得加一星。也许我们看完之后觉得有些事情本应是常识,但不知何时开始,保有常识能力却越来越难得。
3 有用 Lincredible#0 2018-04-04 21:23:05
以财政制度管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变迁,基层公共服务的缺失与财税管理灵活度的丧失之间有不可切割的联系,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制度主义研究的典范,这种水准的“社会学入侵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请继续,不要停。
7 有用 1193 2018-03-17 13:31:49
原来和周雪光一样同出北大社会学系 顿时对这一学科肃然起敬 而且同样是学术成果合集 周飞舟这本书的编排更加合理 甚是可读 其中讨论的诸多社会难题至今仍悬而未决 既然分税制推行常被看作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节点 那么下一个又在哪里?
6 有用 王子毅 2020-03-31 14:05:43
与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一书相比,本书的独创性在于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空壳化和政权“悬浮”状态的论述。另外,对于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集权没有明显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探析过程中,本书在《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提出的政治晋升竞争因素外,认为农村提留统筹、建筑业过热带来的巨额营业税和土地转让收入同样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推动。
0 有用 方芳芳 2023-01-23 21:21:28 云南
说的全是真话,是不是不出版了
0 有用 粉色苏打 2023-01-18 16:20:50 河南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1 有用 lemini 2023-01-17 19:04:20 安徽
结合小镇喧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这几本书堪称肯德基豪华全家桶了。
2 有用 CatHEagle 2023-01-17 12:53:54 陕西
说到底,分税制改革扭曲了激励机制,中央不能仅享受集权的优势,而回避其劣势,直面问题才能改进现有状况。
1 有用 Apeiron 2023-01-16 17:46:01 浙江
以前对和钱相关的东西都提不起兴趣,现在才明白如果不懂怎么搞钱怎么花钱又怎么能理解政治呢(在中国语境下尤其重要)。重点读了分税制改革和土地财政的部分,都是非常必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