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在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册。在《国学概论》中,章太炎先生以渊博的学问对我国传统的经学、哲学、文学作了条分缕析,追源溯流,精辟评述,又兼评了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目录学、地理学。《国学概论》虽然是小册子,但语言凝练,内容充实,对各时代学术的发展情况、各学科的著名学者,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
目录 · · · · · ·
小识第一章 概论 甲、国学之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三、历史非小说传奇 乙、治国学之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 二、通小学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五、辨文学应用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六经 今文学家的派别 汉古文学家 今古文的区别 历代的经学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先秦以来中国哲学家及其著作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文学 文章 文学的分类 先秦以来的 无韵文 先秦以来的有韵文 诗经 六诗赋 古诗 律诗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国学求进步之点 经史不可分 哲学必须 直观自得 文学必须“发情止义”附录 一、志疑 二、讨论白话诗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 四、新诗管见(一) 五、新诗管见(二)
小识第一章 概论 甲、国学之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三、历史非小说传奇 乙、治国学之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 二、通小学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五、辨文学应用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六经 今文学家的派别 汉古文学家 今古文的区别 历代的经学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先秦以来中国哲学家及其著作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文学 文章 文学的分类 先秦以来的 无韵文 先秦以来的有韵文 诗经 六诗赋 古诗 律诗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国学求进步之点 经史不可分 哲学必须 直观自得 文学必须“发情止义”附录 一、志疑 二、讨论白话诗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 四、新诗管见(一) 五、新诗管见(二)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庄子的根本主张,就是“自由”、“平等”,……庄子发明自由平等之义,在《逍遥游》、《齐物论》二篇。“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但庄子的自由平等,和近人所称的,又有些不同。近人所谓“自由”,是在人和人的当中发生的,我不应侵犯人的自由,人亦不应侵犯我的自由。《逍遥游》所谓“自由”,是归根结底到“无待”两字。他以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不能算数;在饥来想吃、寒来想衣的时候,就不自由了。就是列子御风而行,大鹏自北冥徙南冥,皆有待于风,也不能算“自由”。真自由惟有“无待”才可以做到。近人所谓平等,是指人和人的平等,那人和禽兽草木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佛法中所谓平等,已把人和禽兽平等。庄子却更进一步,与物都平等了。仅是平等,他还以为未足。他以为“是非之心存焉”,尚是不平等,必要去是非之心,才是平等。庄子临死有“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一语,是他平等的注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我们更可知学术的进步,是靠着争辩,双方反对愈激烈,收效方愈增大。我在日本主《民报》笔政,梁启超主《新民丛报》笔政,双方为国体问题辩论得很激烈,很有色彩,后来《新民丛报》停版,我们也就搁笔,这是事同一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经学的派别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国学入门丛书(共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经书浅谈》《宋元话本》《古书句读释例》《中国古代韵书》《史部要籍解题》
等
。
喜欢读"国学概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国学概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转】陈壁生:“孔子”形象的现代转折——章太炎的孔子观
原文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摘要:在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过程中,章太炎是最重要的转折点。章太炎将经学视为史学,因此,孔子删定六经的贡献,不再是为后世立法,而是书写历史、传播历史的工作。章太炎对经、儒、素王等概念的重新认识也改造了这些传统关...
(展开)

【转】干春松:章太炎和章门弟子的“国学”
原文载于:《偶开天眼觑红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章太炎与晚清国粹派之间的关系,有不尽一致的认识,但是,章太炎的许多观点与黄节、邓实这些国粹派的核心人物的观点非常接近。章太炎也坚信国学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而且是面对西方挑战之际精神动力,在他撰写的《国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亚马逊怎么卖的这么贵啊? | 来自Dr.Faustus | 2013-07-29 18:28: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8.7分 750人读过
-
海潮出版社 (2007)8.9分 56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487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8.2分 10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国学概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elimu 2012-06-16 20:08:37
师父推荐的入门书,真的很入门,对小学有很大兴趣……因为内容重复了,所以把这本送出去了,现在进一步读三合一的章太炎讲国学
1 有用 恪彥 2011-04-26 01:33:08
浅显易懂.
0 有用 宫徵社肖威 2012-07-09 21:16:55
章先生认为:“以哲学论,我们可分宋以来之哲学、古代的九流、印度的佛法和欧西的哲学四种。”这种分法我是不太能认同的……
0 有用 有必要 2010-05-18 19:38:44
没有想象里那么好,前半部分看得晕乎乎的,但是不难看出见地所在,但是我这么没文化也能看出为了说明观点引用的文献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尤其是说到“有韵即诗”的一段。但是仍然不妨碍启发性,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冲淡”,以及那种不同于唐以后没有佳句好词却句句情真的,真是概括到位。小学实在是太难了。文盲说不定要当一辈子。
0 有用 Zou 2008-05-22 11:12:09
老学究,看不懂
0 有用 小公举 2022-08-06 20:16:49
看的是同一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的“跟大师学国学”系列,根据目录,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只是附录多了一篇《论诸子学》。正文是章太炎讲国学,附录则是驳斥正文某些观点,确如章太炎所说“我们更可知学术的进步,是靠着争辩,双方反对愈激烈,收效方愈增大。”p.s.感觉又上了一遍大学课程《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
0 有用 密西西比路 2022-05-09 22:12:46
简洁明了
0 有用 沧海微沤 2021-11-14 06:29:08
篇幅虽小而条理清晰,两千年国学发展指点一番。文中多有断语,好以佛说解国学,虽是一家之言,但不乏精彩之论,如别经学另立哲学,以有无韵分诗文等。四年前初读,今日再读又获不少新知。
0 有用 庆鲁 2021-08-18 19:37:39
@2018-05-22 22:41:30
0 有用 一种顽石副产品 2020-01-04 03:55:32
草草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