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终结的开始
译者: 赵刚
出版年: 2001-7
页数: 208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前沿
ISBN: 9787108015327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席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抗义风潮,人类历史上最丰裕、最富足的一个年轻世代竟然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官僚社会与父权社会的礼法、成规与价值感到不耐与不屑,并进而以行动要求实现激进参与民主与尝试另类生活。《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即是对法国1968年事件的第一手描术及分析。革命虽维持不长,但革命带来的希望与挫折都有非常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70年代以降的“法国后现代思潮”恐怕都得从这个历史脉络下理解,例如福柯、利奥塔尔、鲍德里亚等人的思想,在一个根本的意义上都在和1968对话。
作者简介 · · · · · ·
安琪楼·夸特罗其(Angelo Quattrocchi):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诗人与旅行家。法国1968年五月革命的目击者与参与者。《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的第一部分“发生什么事了?”是夸特罗宾在当时烽火满地的巴黎街堡战斗中写就的。有评论者认为此为“这个事件的当年最佳报道”。夸特罗其还著有《小孩爱看电视,该怎么办?》
汤姆·奈仁(Tom Nairn):来自苏格兰的社会主义者,《新左评论》的长期供稿者。《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的第二部分“为什么发生?”是奈仁在五月革命后的两个月内写就的。这个对五月革命的“第一手”的理论分析至今仍然有效,特别是他对于文化和媒体的敏感在很多方面预知了“后六八的文化转向”。著有《不列颠的分裂》、《民族主义诸面》等书。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喜欢读"法国1968"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法国1968"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国1968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法国1968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激進的事兒,從來沒有浪漫的

«Faites l'amour, pas la guerre»-------Les slogans de mai 68
> 更多书评19篇
-
El Guaje (道不同不相为谋。)
“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就叫自由。” 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以秩序、舒适、甚或是渺茫的未来之名,屈从在暴政的巨石下。革命要成功,当然得把人组织起来,但任何组织假如不能完全反映出这个直观上的确定感,那么组织对于革命而言,不但不是助力,反而是阻力。 这个“宪政独裁”不但能满足法国人深藏内心的对军事强人的渴求,也能满足他们周期性的对民主的幻想,以及对三色旗传统的无厌虚荣。 就当大多数西方政权(至少)提...2015-07-09 18:04
如同国家至上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很有意思,哈。“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就叫自由。” 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以秩序、舒适、甚或是渺茫的未来之名,屈从在暴政的巨石下。革命要成功,当然得把人组织起来,但任何组织假如不能完全反映出这个直观上的确定感,那么组织对于革命而言,不但不是助力,反而是阻力。 这个“宪政独裁”不但能满足法国人深藏内心的对军事强人的渴求,也能满足他们周期性的对民主的幻想,以及对三色旗传统的无厌虚荣。 就当大多数西方政权(至少)提供给他们的子民一些参与幻觉的时候,法国民众自从一九五八年起就开始换吸另一种鸦片。丢掉过往,他们选择了另一种能给他们永久抚慰的玩意儿:认同“伟人”。
回应 2015-07-09 18:04 -
革命运动存在的意义惟有彰显在思想与行动之前的不息互涉,以及理念与现实之前的无休辩证。理念如果不是只拿来诠释着世界,更是拿来深刻改变这个世界的话,那它就得透过和真实世界的接触来“修正”自身。而当这样的辩证过程一旦告终,那么能把一个理念和另一个理念区别开来的标准也就注定变得模糊不清,那也就不必说什么革命的真理了,因为连革命都没有了……
2015-01-22 02:38
-
公权力的暴力虽然未演变成无情的杀戮,可是却无法恢复制度本身的尊严。反而使整个大学的、社会的与政治的规范与法律丧失了原有合法性的基础,替整个事件的节庆化敞开了大门。因为统治权威的破产,社会规范的解体,突然间解放了所有在制度中被压抑与禁止的事物。国家权力的真空使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假期状态,所有曾经“正常的”,合法的与制度化运作的机制全部销声匿迹。
2015-01-22 02:38
-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教...
2014-10-26 17:45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教育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递,而是某种具有决定性的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力量。大学则正是这个系统的重要一环。学生事实上并非一个职业类别,而是一个既接近又远离整个社会矛盾与张力的场域。革命的行动不必然完全是以社会边缘分子的导向为主。相反的,确实位于社会结构矛盾核心的学生,这些人与国家机器的发展与转变紧密相连,与整个政治与经济体制性的统治直接冲突。因此,在不同的政治与经济权力的笼罩下,学生或青年知识分子直接是以劳动者的身份,成为运动的主导,不再是如以往,是被压迫或苦难沉默大众的代言人。
回应 2014-10-26 17:45 -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
2015-01-22 02:37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教育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递,而是某种具有决定性的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力量。大学则正是这个系统的重要一环。学生事实上并非一个职业类别,而是一个既接近又远离整个社会矛盾与张力的场域。革命的行动不必然完全是以社会边缘分子的导向为主。相反的,确实位于社会结构矛盾核心的学生,这些人与国家机器的发展与转变紧密相连,与整个政治与经济体制性的统治直接冲突。因此,在不同的政治与经济权力的笼罩下,学生或青年知识分子直接是以劳动者的身份,成为运动的主导,不再是如以往,是被压迫或苦难沉默大众的代言人。
回应 2015-01-22 02:37 -
公权力的暴力虽然未演变成无情的杀戮,可是却无法恢复制度本身的尊严。反而使整个大学的、社会的与政治的规范与法律丧失了原有合法性的基础,替整个事件的节庆化敞开了大门。因为统治权威的破产,社会规范的解体,突然间解放了所有在制度中被压抑与禁止的事物。国家权力的真空使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假期状态,所有曾经“正常的”,合法的与制度化运作的机制全部销声匿迹。
2014-10-26 18:01
-
El Guaje (道不同不相为谋。)
“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就叫自由。” 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以秩序、舒适、甚或是渺茫的未来之名,屈从在暴政的巨石下。革命要成功,当然得把人组织起来,但任何组织假如不能完全反映出这个直观上的确定感,那么组织对于革命而言,不但不是助力,反而是阻力。 这个“宪政独裁”不但能满足法国人深藏内心的对军事强人的渴求,也能满足他们周期性的对民主的幻想,以及对三色旗传统的无厌虚荣。 就当大多数西方政权(至少)提...2015-07-09 18:04
如同国家至上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很有意思,哈。“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就叫自由。” 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以秩序、舒适、甚或是渺茫的未来之名,屈从在暴政的巨石下。革命要成功,当然得把人组织起来,但任何组织假如不能完全反映出这个直观上的确定感,那么组织对于革命而言,不但不是助力,反而是阻力。 这个“宪政独裁”不但能满足法国人深藏内心的对军事强人的渴求,也能满足他们周期性的对民主的幻想,以及对三色旗传统的无厌虚荣。 就当大多数西方政权(至少)提供给他们的子民一些参与幻觉的时候,法国民众自从一九五八年起就开始换吸另一种鸦片。丢掉过往,他们选择了另一种能给他们永久抚慰的玩意儿:认同“伟人”。
回应 2015-07-09 18:04 -
革命运动存在的意义惟有彰显在思想与行动之前的不息互涉,以及理念与现实之前的无休辩证。理念如果不是只拿来诠释着世界,更是拿来深刻改变这个世界的话,那它就得透过和真实世界的接触来“修正”自身。而当这样的辩证过程一旦告终,那么能把一个理念和另一个理念区别开来的标准也就注定变得模糊不清,那也就不必说什么革命的真理了,因为连革命都没有了……
2015-01-22 02:38
-
公权力的暴力虽然未演变成无情的杀戮,可是却无法恢复制度本身的尊严。反而使整个大学的、社会的与政治的规范与法律丧失了原有合法性的基础,替整个事件的节庆化敞开了大门。因为统治权威的破产,社会规范的解体,突然间解放了所有在制度中被压抑与禁止的事物。国家权力的真空使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假期状态,所有曾经“正常的”,合法的与制度化运作的机制全部销声匿迹。
2015-01-22 02:38
-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
2015-01-22 02:37
……在政治与社会的层次上,对“学生”这个概念理解的困难。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不存在这个范畴,忽视将现代的青年视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或者是某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的年龄类别。正式理论上这种漏洞,使得整个事件仿佛从天而降,毫无预警似的突然发生。 学生以及整个青年之所以成为事件的主体,是因为他们已经真正成为社会革命的一极,彻底典型地具现了现代个人深层及普遍的生存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国家,教育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递,而是某种具有决定性的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力量。大学则正是这个系统的重要一环。学生事实上并非一个职业类别,而是一个既接近又远离整个社会矛盾与张力的场域。革命的行动不必然完全是以社会边缘分子的导向为主。相反的,确实位于社会结构矛盾核心的学生,这些人与国家机器的发展与转变紧密相连,与整个政治与经济体制性的统治直接冲突。因此,在不同的政治与经济权力的笼罩下,学生或青年知识分子直接是以劳动者的身份,成为运动的主导,不再是如以往,是被压迫或苦难沉默大众的代言人。
回应 2015-01-22 02:37
论坛 · · · · · ·
无题 | 来自羅北山 | 6 回应 | 2015-11-04 |
这本书是不是已经买不到了 | 来自Krystal瑶 | 2013-10-31 | |
你的发言中有被禁止的内容 | 来自反熵 | 2 回应 | 2011-07-07 |
龚本第 | 来自反熵 | 1 回应 | 2009-07-21 |
Aitken的文献哪里有 | 来自brian | 2009-05-07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店·学术前沿 (如雨乃可乐)
- 西方思想史必知事件书目集 (左思)
- 文化研究:电影中的六十年代参考书目和片目 (胤祥)
- 法国研究 ([已注销])
- 在路上。 (loaf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法国1968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文青 2009-12-29
1968,伟大的一年,令人神往的一年,但也是需要反思的一年。
0 有用 gris-gris 2008-06-13
夸特罗其是个不自觉的stuationist
0 有用 platitude 2013-11-23
70年代以降的“法国后现代思潮”恐怕都得从这个历史脉络下理解,例如福柯、利奥塔尔、鲍德里亚等人的思想,在一个根本的意义上都在和1968对话。
0 有用 mulder 2007-10-30
07年购于鹿鸣
0 有用 巫山霏云 2008-11-20
后面的分析有点儿头疼
0 有用 NOX 2018-04-16
【四月已经在了,五月会来】第一部分行文方式很未来派,可惜我没怎么查到资料,不确定Quattrocchi 有没有受到Marinetti的影响。这里想要反对一下某篇书评里对Quattrocchi写生产分工那一段的辩证批评:他写分工但被真正提及的其实是空间,因此略过列斐伏尔就很不对头了;第二部分很棒,行动与思想,现实与理念,我觉得我需要去读马克思了。
0 有用 我的朋友阿里萨 2018-03-25
The archangels & Power to the imagination
0 有用 命里克纵欲 2017-11-20
“为什么”的部分把mai 68各方角色写的非常清楚明白了
0 有用 June 2017-10-19
我把我的诸多欲望当作现实看,因为我相信我欲望的现实性格
0 有用 铜豌豆 2017-11-20
只记得一句power to the imagination,让想象力夺权。 扔一把年轻人到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