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围绕1990年代初期上海即将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展开。会议执行主席贾兰坡教授突然神秘自杀,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宋子衿疯狂、会议赞助商被捕……而曾山与张末的爱情更是让人费解:他们一方面深陷于欲望编织的囚笼之中,另一方面则试图冲破它的束缚,复活古老的爱情诗意,寻找自身生命残剩的一点点真实感。正是这一点“真实感”。使他们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同时也因为这种,“真实感”的脆弱和“奢侈”,他们又一次次地远离。“犹疑”是他们生存的最基本的轮廓,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没有安慰,没有援手,没有归宿,没有和解,剩下的只是一个迷惘的信念:活在真实之中……小说描述了社会整体性价值伦理崩坍之后,困扰着人们的种种欲望以及这欲望的变体……
作者简介 · · · · · ·
格非,当代作家。1964年生,江苏省丹徒县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师从钱谷融教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格非文集》(三卷),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常常这样对张末说,哲学对于通常意义上的生活并无任何助益,相反,它只是一种障碍。我们借助于它的光芒,只能更确切地感受到绝望或废墟的性质。它是一个陷阱。“纵然你看到了绝望,你也没有什么理由将它通知给世上的每一个人。因为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哲学所照亮的东西也正是人们试图遗忘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7页 -
按照贾兰坡教授的解释,当今人文哲学的当务之急在于为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建立新的价值范畴,而不是像曾山文章所做的那样,徒劳无益地宣告这个世界行将崩溃的消息。哲学重在阐述,而不是简单的启示或布道,“假如像你所说,这个世界注定要完蛋的话,我不知道你的论文还有什么价值。没有对于永恒的确信,道德亦将不复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涨潮丛书(共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天堂蒜薹之歌》《69届初中生》《树下》《怀念黑潭中的黑鱼》《红殇》
等
。
欲望的旗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你究竟活在谁的幻想之中
在南大的旧书摊见到了老版的欲望的旗帜,于是买下了。扉页上是旧时主人的话,01年8月于汉口路旧书摊。那是已经出版了五年,内时候看这本书的确是充满先锋色彩的,至少对于结构会有这种错觉。至于内容,我倒是没多大兴趣,围绕着一次学术会议,写了几个人物,仅此而已。而语言也...
(展开)

绝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读《欲望的旗帜》得来的联想
十分钟前读完了《欲望的旗帜》,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和沉默在心里蔓延。 格非展现给读者的好像是一个个荒诞无比的场景和人物,但细节和神情处又那样真实。而人的荒诞,摆放在自己身上,却是难以理解的。生活中,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生活,展示出来的那一面只不过是镜中的...
(展开)

一个人的阅读史·灰尘与灰烬·<卢布林的魔术师><欲望的旗帜>
我愿意出让一场破败的梦境供你们相遇。 在甜蜜的梦中不愿醒来, 在噩梦中醒不过来, 你需要自行分辨归属,雅夏, 拯救四分之一片断的过程中, 以区别替代梦境的镜子, 滴在时间上的水滴, 两匹马背道而驰, 越走越近,涵盖一生: 一匹叫灰尘,一匹叫灰烬。 我分辨出星光闪...
(展开)


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么
“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 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相比,这本小说更加像是一个实验品,最后小说的结尾甚至无法完全圆润的结束,只能用每个人的陈诉来完结。但是如果读过格非的一些小说,《欲望的旗帜》、《江南三部曲》或者是早期的《迷舟》,都会发现格非的叙述都有一...
(展开)

午夜两点的电话|可以悦读《欲望的旗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世纪80年代,作家格非凭借《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等中短篇先锋小说,以“先锋作家”的身份进入文坛,与余华、马原、苏童、洪峰并称为中国当代文坛“先锋五虎将”。此后陆续出版了《敌人》《边缘》等长篇小说,从《欲望的旗帜》起,格非开始书写当代题材,试图... (展开)>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7.7分 494人读过
-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7.6分 704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7.5分 261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8.0分 13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欲望的旗帜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奥兹的铁皮人 2009-09-14 22:40:13
写的太硬,写哲学系的事,不代表要写哲学啊。
4 有用 缪斯的左手 2013-03-01 20:16:23
格非的叙事方式,看到中间有些混乱,情节有些拖沓,一次学术会议叙述得太长。某些东西回环往复出现不明白其用意。大量叙事充斥其间。为了营造一种怎样的感觉?贾兰坡教授自杀又时不时提起,像谜一样,有时起到了吸引读者往下看的作用,最后呢,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答案。一切都是可以被嘲笑的,只有欲望是切实的。早在95年,格非就明示了当代人的一些困惑。爱好哲学的人可以看看这书,看看我们的哲学和我们自身的分裂,矛盾,... 格非的叙事方式,看到中间有些混乱,情节有些拖沓,一次学术会议叙述得太长。某些东西回环往复出现不明白其用意。大量叙事充斥其间。为了营造一种怎样的感觉?贾兰坡教授自杀又时不时提起,像谜一样,有时起到了吸引读者往下看的作用,最后呢,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答案。一切都是可以被嘲笑的,只有欲望是切实的。早在95年,格非就明示了当代人的一些困惑。爱好哲学的人可以看看这书,看看我们的哲学和我们自身的分裂,矛盾,困惑的处境。 该去了解下后现代主义了 (展开)
5 有用 deus 2011-12-23 20:04:27
对于格非这样一位躲在书斋里靠想象而非经历来写作的学者型作家来说,选择写当下的生活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和《春尽江南》一样,这本书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卖弄学识,从文学哲学到神学宗教再到电影音乐,不过这也是一种无奈,对于一个身为大学教授的格非来说,校园或者书斋的生活提供给他的也只有这些东西。我非常反感小说后面那两篇明显过分解读的批评文章,其实这本书在哲学上并没有多么深奥。本质上来讲,这不过是九十年代知识... 对于格非这样一位躲在书斋里靠想象而非经历来写作的学者型作家来说,选择写当下的生活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和《春尽江南》一样,这本书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卖弄学识,从文学哲学到神学宗教再到电影音乐,不过这也是一种无奈,对于一个身为大学教授的格非来说,校园或者书斋的生活提供给他的也只有这些东西。我非常反感小说后面那两篇明显过分解读的批评文章,其实这本书在哲学上并没有多么深奥。本质上来讲,这不过是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眼见自己这一阶层地位失落的趋势不可逆转,于是用写作的方式发出的哀叹。只不过格非过多的卖弄才学把读者搞得有点莫名其妙而已,他只是想告诉你这个时代很糟糕,知识分子尤其糟糕,学术圈更是糟糕,仅此而已。 (展开)
0 有用 薇薇素行 2017-04-24 23:24:00
2017已读022。
0 有用 新月相 2020-01-27 16:41:47
和许多先锋小说一样,通俗的外壳加上并不通俗的故事。《欲望的旗帜》显示出了野心,却没有在叙事和内容上跟进。虽然格非确实是知识分子,估计也看过侦探小说。但总感觉这里面的知识分子世界是他的想象,推理小说类型是他的强行套用
0 有用 JO 2021-07-11 12:11:06
庞大想象力的小说,写作结构极为刻意雕琢。有些颓。人物的情色关系过多。
1 有用 eu 2021-02-17 16:11:57
“因为人与神性疏离,才导致人与自我疏离,最终受欲望的辖制。”
0 有用 北望秦汉 2020-07-03 18:33:46
乱得和这操蛋的社会一摸一样。
0 有用 余温 2020-06-03 14:23:05
不足之处在于引用过多的名人名言。
0 有用 一声叹息 2020-02-27 10:59:59
格非人品有问题,作品《欲望的旗帜》为了炒作,使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作为反面人物。第一次他还可以说不知道贾兰坡,第二次贾兰坡家人提出了抗议并且格非做出了道歉,结果在贾老去世后2个月再版图书的时候还是用的贾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