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的书评 (1764)

吴痕 2005-10-06 17:25:28

浅谈《海边的卡夫卡》

浅谈《海边的卡夫卡》 这段时间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多了些,怕了孤寂,从书摊上搬了些书回来。于是时间在一页一页的翻动中逝去,倒是十分充实。经常要面对别人对我离家独居生活方式的讶异,我只是微笑,并不多做解释。 搬来的书中有张爱玲作品集和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  (展开)
Polynesian 2009-08-26 00:55:33

来自林少华先生的信

17岁的时候,收到过一封来自林少华先生的信。 昨天在家整理旧信件,简直都是看起来惨不忍睹的小女生花花绿绿强说愁。而这一封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出,白信封白信纸,我猛然想起也曾有过这一等事发生过。 “xx君: 你好,还记得你五月十九日给我写的信吗?回信这么晚...  (展开)
在7楼 2019-04-10 22:38:0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版

书里提及的所有隐喻的详细解读——用理工男的逻辑思维来解读《海边的卡夫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了一些书评,总感觉都谈的虚无缥缈的,作为一个理工男,忍不了啊…于是我决定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观,把它当成推理探案小说,来好好捋一捋书里的所有线索和隐喻。 这次是二刷《海》,与第一次的沉浸式阅读完全不同,这次跳脱了出来,以上帝视角,重新审视了整个故事,过程中我详...  (展开)
严锋 2006-03-09 09:32:25

在反抗和逃离之间——读《海边的卡夫卡》

我的村上接受史有点奇怪。一开始的时候,我对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比较抵抗的。记得最早看到《挪威的森林》还是在80年代,在一本外国文学杂志上,随便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当时的印象是:太小资了,很肤浅。那个时候心高气傲,自以为很深刻,很多东西都不放在眼里,尤其是对...  (展开)
ʚmomoɞ 2014-01-29 14:58:55

读《海边的卡夫卡》的疑问和时间线整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海边的卡夫卡 两条主线 背景 1、田村卡夫卡:4岁时母亲带着姐姐(养女)离开。被父亲诅咒“杀死父亲、与母亲交合、奸污姐姐”(俄狄浦斯王命题)。“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五岁少年。” 2、中田: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晕倒三个星期后丧失记忆,将学过的知...  (展开)
石头摇篮 2013-03-15 16:20:1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版

需要奋力挣脱的远不止卡夫卡

这是一次被紧紧攥住,紧追慢赶,又努力挣脱的阅读体验。 《海边的卡夫卡》十分好读,也十分吸引人,但非常难解。作品布局巧妙,结构复杂机巧;意象稠密,互为指涉或隐喻之处数不胜数;故事离奇错综,神秘莫测;人物命运牵缠人心。迫不急待地往下读,几乎无法,或说无暇思考。读...  (展开)
时间是食肉的 2008-04-19 05:29:40

语言读出时应该像口中含着流动的水,而不是棱角分明的冰。

1.看完了《海边的卡夫卡》,觉得有些作家天赋就是写短篇的。写短篇与写长篇与其说是一种才能,不如说是天生的心性。(这么一说,我喜欢的作家几乎都是写中短篇的。写长篇的一个也没有。)写长篇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结构力。这可不是普通的结构力,而是一种能够把读者“结构”进来...  (展开)
精美的尸体 2006-09-28 01:36:18

杂说村上流小说和他的《海边的卡夫卡》

简说村上 我读村上的小说,要追溯到96年以前。那时国内还没兴起村上热。后来,陈丹燕在自己的都市白领小说中提及这个名字,很快地,读村上就成了一种小资文化的新标向,几米改编村上短篇小说而成的《向左走向右走》又无意间成了助燃剂。于是,98-02年间,村上春树...  (展开)
CcZz 2009-03-24 12:35:2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版

每个人都曾是十五岁少年

缓慢转动的蓝色星球其实被分割为两层。上面一层的人们新鲜蓬勃如初摘水果,他们进商厦购物,进图书馆查阅,进咖啡店吃三明治,去异地旅行;下面一层生存的则是跳脱出人们实体的“活灵”,它们形态各异,也有老人,儿童,中年男女,也有的状似绿植,鸟类,波纹,在这里时间...  (展开)
小ka 2009-10-03 15:55:07

《海边的卡夫卡》最触动我的文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海边的卡夫卡》时,惊讶于这本书竟与自己如此契合,于是便将那些最触动我的文字,一一记录了下来…… 1.“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乌鸦”的意思。 2. 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心化妆”的人。 3.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  (展开)
人类救星孙美好 2019-03-17 13:20:0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版

《海边的卡夫卡》里这些隐喻和细节你都读懂了吗?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毁灭了人类苦心经营了十几个世纪的物质财富,把芸芸众生推入了痛苦的深渊。战后的日本百业待兴,经济在本国的内需和美国的经济援助下飞速发展,而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残垣断壁的废墟中走出来的年轻一代,在被迫融入这个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时...  (展开)
浅眠 2013-07-30 23:40:25

剧情与隐喻的尝试性解读

笔者深爱村上,他的作品中又最爱《海》。本文是作者倾尽对《海》数年间数遍通读所累积的理解,做出的尝试性全面解读。梳理剧情,分析人物,解读隐喻,对比村上其他作品(尤其是《世界尽头冷酷仙境》),并尝试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海》的文理结构。本文目前是坑,但在下...  (展开)
小Q 2009-04-17 19:39:4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版

如此村上

读罢《海边的卡夫卡》,我忽然想,那个写《且听风吟》,写《挪威的森林》村上究竟哪里去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差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于我而言,就像是一首诗。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主人公坐在波音客机降落在汉堡机场,看着窗外熟悉的风...  (展开)
艾小柯 2011-11-19 22:26:52

村上春树式奇幻

最近一口气读了三本村上春树:1988年的《舞、舞、舞》,1995年的《奇鸟形状录》和2002年的《海边的卡夫卡》。这三个长篇小说都具有充分的奇幻情节,不论情节安排、语言组织还是立意展现,都一部强于一部,尤其《海边的卡夫卡》,基本可以看作是1985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  (展开)
nancy 2009-05-01 22:31:15

村上的意淫

读这本卡夫卡,最初是随便翻翻,读得好慢,后来竟是越读越快,越读越快。我承认,这里面有着村上给我带来的巨大吸引——流水般幽静深邃的笔触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美丽背景——然而,读得越来越快的原因,更多的是,想要证明,最终的村上是否会让他所有的逻辑完满严密?也许,对...  (展开)
小波福娃 2007-11-19 22:50:21

一点谈屑:村上的精神链接

先照抄一段村上春树《天黑之后》的中文评论: 村上在书中塑造的白川,可以说是日本这个民族“恶”的典型,他敬业、勤奋、文质彬彬,但生活刻板,观念顽固,施暴后行若无事,还继续加班,丝毫没有作恶的意识。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在译后记中写道:“这种恶,既不同于恐怖分子的...  (展开)
Stringer 2013-11-15 22:27:0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版

世界可以如此凶顽,也可以如此的温存——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

昨天才读完《海边的卡夫卡》,倒真如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作品般荒谬,这本书拖拖踏踏读了差不多一个月才读完,看到最后一句时,总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却无法从中感到什么实质性的思考。直到隔了一天,午睡苏醒时才像是触电般感到——这是一个十五岁少年对荒谬世界的初步认知...  (展开)
yukingwoon 2015-01-25 21:06:1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版

少年卡夫卡的救赎

重拾高中时期烂尾的《海边的卡夫卡》,总算是平心静气读完了它。从前过于浮躁了,总不能细细品读村上的作品。在压力愈发大的大学三年级,十五岁的卡夫卡诚然给了我一种精神力量。 村上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什么也不引渡给别人,同任何人都不发生连带关系”,文中主人...  (展开)
Julie 2007-03-23 08:09:06

在海边沉思的卡夫卡

似乎每个少年都有过离家出走的冲动。厌倦于日复一日单调的家庭生活,于是向往着远方未知的历险。当然,真正的叛逆者并不多,那只是我们青春岁月短暂的幻想之旅而已。但是,这种冲动潜伏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许多人长大成人后写作的动力。 村上春树的小说都来源于他年轻时的经...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88 89 后页> (共1764条)

订阅海边的卡夫卡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