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的书评 (11)

Louisiane 2012-12-12 16:43:12

文字的力量

说到女性文学,托妮•莫里森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恩惠》中的女孩佛罗伦斯从纯真走向“野”的意识觉醒的过程,残酷而真实。妈妈的“抛弃”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洞和一份对爱与认同的持久需要,而爱人的残忍拒绝终于让她彻底绝望,梦破碎了,她却变得无畏和坚强。当那些人扒光了...  (展开)
苏方音 2013-04-15 13:46:05

睡醒以后的感动

以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的头衔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托妮•莫里森也并不太为多数人所知。主要原因我想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太适合中国读者的读书逻辑,她作品里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中国读者刚刚通过《百年孤独》才略有了解。另一方面,翻译成汉语之后,作者优...  (展开)
嘟碧嘟碧嘟 2024-01-15 09:19:51

冬季大海上闪泛的灰白色的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妈妈牵着小男孩的手,把佛罗伦斯卖给了老爷。所以她如此渴望认同,会对一点点的温暖非常珍惜和感激。在最初的叙述中,她说:“故事从那双鞋开始。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始终都无法忍受打赤脚,即使在最热的天,我也总是在乞求一双鞋,谁的鞋都成。……莉娜说我的脚没有用处,面...  (展开)
夏玄机 2018-11-19 16:35:35

恩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四个女人,混乱时代里浮沉的故事,四个视角四段生活,四个世界,一个虚无的“他”。 琳娜坚强,笃实,成熟,她尽心侍奉着一个失去男主人的家,侍奉病着的女主人,看管年幼的女仆“悲哀”和“佛罗伦斯”,心里始终想着“他”,寻找“他”爱着“他”。而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四个...  (展开)
michael_lee 2013-08-28 16:19:41

宗教究竟是什么

以我对宗教的理解,宗教起源于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及对真善美的渴望,它本身应该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可是,当宗教被政治绑架,它往往会变成铲除异己的工具、战争的导火索、冲突的根源…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吧,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属性,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对与错,...  (展开)
摩艾君 2022-04-18 12:14:10

一场艰难曲折的诉说

终于读完这本7年前一个朋友送的书,初识托妮·莫里森,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奖的黑人女作家。 全书叙述视角的切换和揉杂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心理描摹难免让人犯迷糊,不时回顾重读才会明白前面那些视角在诉说什么。这个17世纪农场故事的全部面貌,在四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POV视角...  (展开)
阿拉雷 2020-08-11 09:49:22

恩惠

读书笔记451:恩惠 作为黑人文学的一面旗帜,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创作黑人在美洲大陆繁衍生息的历史。这部书的时代很早,早到美国还不存在,最早期的殖民地,随着劳动力的不足,非洲黑人被一一抓来成为奴隶。 故事围着四个女人展开,男主人很快就死了,他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四个女人...  (展开)
香芋给你溜肥肠 2017-11-30 21:06:58

晦涩

极度晦涩以至于让我几次坠入半梦半醒的状态 难以抓住又唾手可及 玻璃碴子一般的细碎 轻微却扎人的疼痛 说不清楚 一切文字皆像被面纱遮住 但是能看到清亮的眸子和精致的轮廓 艰难地隔了两个月从断层切入 本以为早已没有痕迹 可神奇的是那种模糊朦胧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延续了下去以...  (展开)
莴唏 2014-08-22 15:08:36

“把自我的支配权交给他人是一件邪恶的事”

开卷有点晕,慢慢好了,本来以为“恩惠”会是一些比较感动的故事至少有一些温暖的东西,但是更多感受到的是难过和破碎,读的过程中一直没明白主题在哪,直到最后,"把自我的支配权交给他人是一件邪恶的事"。还可以吧,除了最后,其他可能也是一直读得晕晕乎乎的原因,没什么特...  (展开)
阿狸 2014-02-18 16:30:06

最后一页

我一直读到最后一页才明白作者说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读的过程中被作者的语言吸引并迷惑着,不断变化的叙事者和错乱时间顺序,让我读的一头雾水的同时又很想知道这个故事要怎么结尾。当我读完的时候我确实感动了,为她母亲的那句话:这不是上帝的赐予的奇迹。这是一份恩惠...  (展开)
蜜柑 2013-12-03 14:19:56

女性成长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了一个半月,终于看完了。情感很细腻、文字很美,但就个人阅读经验来说,不是很喜欢这种魔幻、摸不清头脑的作品。里面混沌初开,宗教、信仰、种族、奴役、自我、爱情(甚至很隐晦很隐约的提到同性之爱),有点像是女性的成长史,找寻自我,或接受了宗教,或终于从爱情对抗中...  (展开)

订阅恩惠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