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无神论者 短评

热门
  • 112 jiaon 2014-02-21 14:16:32

    作为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神论者,我觉得,这本书要谈的,真的只是世俗社会里让人心静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宗教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手段,宗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宗教在过去几千年中的积淀中,也有一些材料能够实现作者的目的。简直就是一本个人自我教育成长新模式的宣言书。

  • 85 遲無用 2012-08-01 15:39:18

    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我看不下去作者这是在干什么。

  • 47 肖浑 2013-02-28 02:58:44

    向我这个死硬的无神论者打开了一大块新世界。就像他说的,好书只有慢读细读才有用,不能贪多。哪怕今年只读这一本书我也不亏了。

  • 64 Daniel 2012-11-20 20:00:57

    宗教对世俗生活的意义在于:宗教的理念和目的能够成功应对现代心灵的诸多问题,条件是在提供解决办法时从孕育宗教的超自然框架中剥离。个人认为:宗教并非马克思所言是穷人的“鸦片”,宗教在多数情况下并非给人带来切实的物质性利益,而是引导芸芸众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人“。

  • 42 The 星星 2013-07-06 19:25:39

    行文的神棍味还是很浓的,我怀疑是翻译风格造成的。其实我觉得大多数的无神论者还是都可以客观的欣赏和承认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美的。

  • 16 Street Spirit 2016-06-24 09:41:33

    简介已经很好的概括了本书的内容,看简介就好,没有必要读了:)

  • 11 卡列宁の微笑 2012-10-20 01:07:01

    不要再去想宗教是否存在,而是要想如果千百年来人类需要宗教而现在的无神论者都都用什么替代了祷告,忏悔和信仰?

  • 10 鶴sama 2012-08-29 02:27:02

    这书里谈到教育的部分,我都很有异议。主要有两点:1,作者将人文学科中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传输、思考截然两分;2,作者居然希望搞一个世俗“宗教”,借鉴宗教和商业巨头的做法,将教育、教化的实践体制化、标准化、统一化以其扩大教化的影响力。

  • 8 生猛游水海伦伦 2017-01-30 03:30:12

    作者谈论的不是宗教信仰的神,而是宗教本身,是人类社会的结晶

  • 6 自娱者小五 2018-01-16 20:37:13

    不知道作者所谓无神论者到底“无”到什么程度,很难想象哪个无神论者就像宗教绝缘体一般,甚至不能被宗教里的牺牲感动,甚至不为宗教建筑和雕塑而赞叹,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德波顿有点小题大做了。全书尤其后半部分一厢情愿自说自话的感觉很重,很不聚焦,配图也越来越意识流。相比我特别喜欢教育一章,而我认为这一章的精彩与宗教反而无关,只因作者触碰到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核;艺术一章也一样,艺术究竟应否成为道德教化的工具不好说,但给人心以激荡或引起反思本身也是艺术的责任,这点似乎也和宗教没什么必然联系,或许只能说有些艺术家有问题。总之,没有想象好读,但我还是认为好过《旅行的艺术》,三星半吧。

  • 8 边边编彼岸 2016-06-23 21:19:19

    写在读本书之前:正如“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淡漠”。有信仰者的反面也不是无神论者,而应该是对信仰漠不关心的人。

  • 6 希夷子 2012-06-26 12:06:49

    借用宗教中的一些运营模式开办商业机构或者公共机构来满足都市人的精神需求。

  • 4 mOco 2015-10-02 12:33:01

    还是原著的本名更为贴切——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宗教这是一个抚慰心灵的工具。德波顿的文字真是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而且对诸多感悟描述之精准让人嫉妒。

  • 4 神威 2012-07-30 07:40:15

    阿兰哥的见事明白早就知道了,只是越来越喜欢他的风格,哪怕是这种采撷宗教领域可脱离宗教本身单独具有存在意义的寻找心灵鸡汤的书籍他都有本事写的花团锦簇不温不火,标准才子文,我喜欢这本书,也因为它给出的解决途径是类似调和的双方取长,也因为阿兰哥再次写出了让我满意的文章,性价比确实不低

  • 3 大鲤鱼(丹AI) 2016-12-20 21:22:34

    把宗教中关于神的部分去掉,分析了人文关怀的部分,以及怎样用非宗教的手段达到这种效果。挺有趣的视角。

  • 5 妙荔 2018-12-05 00:10:18

    没有了上帝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彩却又孤独绝望的世界。

  • 3 炎樱 2015-06-01 11:07:48

    刚开始看觉得还蛮有趣,看到一半好无聊,又继续看还不错....有几个章节没看完...

  • 2 haifenger 2018-03-20 22:21:50

    喜欢阿兰,最主要是他够敏锐,也够知心,让人强烈感觉到共鸣,觉得不孤独,因此得到慰藉。

  • 2 疯疯爱 2017-04-11 16:58:04

    并非批判,而是卸下神祉的寓意,把神看做一个无处不在的倾听烦恼的伙伴。

  • 3 清音 2012-10-05 16:15:03

    作者是如何苦苦地维持着无神论者的立场写下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人性本恶、人类内心虚弱,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乐观地认为人类已经成熟到不需要在城市中寻求慰藉,人类自由精神抗拒着权威却被广告不胜其扰的大背景下,理想化的宗教能够给我们什么借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