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原文摘录

  •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是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过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获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4 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5 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旨所在。正如一个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而将劳动永远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会心平气静去春种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7 只有在我们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出真正具有我们自己特性的新文学成果,并让... (查看原文)
    Azeril 4回复 45赞 2013-09-15 13:53:48
    —— 引自章节: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孤独与奋进
  • 说实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这里无风也起浪。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不顺眼。你懒惰,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你会时不时听到有人鼓励出成果,可一旦真有了成果,你就别再想安宁。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一事无成可能一生相安无事并可能种豆得瓜。在这样一种机关,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孩子们最忙,晚睡早起,勤于功课;其次是太太们忙,早出晚归,忙于上班;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从早喝到晚。 (查看原文)
    鲁闽 15赞 2012-06-09 17:49:34
    —— 引自第101页
  • 作为一个有独立人生观的人,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并不惊讶。我竭力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寻找与我熟悉的那个世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尤其是人性方面。 (查看原文)
    鲁闽 9赞 2012-06-09 17:54:51
    —— 引自第120页
  • 1 入睡前无论如何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2 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13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巨大的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造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31 只有看清你所处的环境,才有可能看清你自己。别人不是唯一的,你也不是唯一的。 33 但是,不要忘记,在这一巨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其中就包含着我们将不得不抛弃许多我们曾珍视的东西。 38 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仅严肃,而且苛求。一种深远的动力来自对往事的回忆与检讨。时不时想起青少年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那些盲目狂热情绪支配下的荒唐行为,那些迷离失落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渺茫无知。一切都似乎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昨天。现在我应全然明白,像我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在人生之旅中,如果走错一步或错过一次机会,就可能被一钱不值的黄土掩埋;要么,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浪潮中成为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50 一个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历史中而不再前行,那是及其可悲的 (查看原文)
    欲圣 5赞 2013-11-09 23:30:35
    —— 引自第2页
  • 高手在开头就大做文章?瞧瞧大师们,他们一开始的叙述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在开头就堆满华丽。 记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为什么中国当代的许多长篇小说都是虎头蛇尾?道理就在于此。 (查看原文)
    33在读书 2赞 2021-02-27 17:25:47
    —— 引自第43页
  •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我不能这样生活了。我必须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当然,我绝非圣人。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的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面感到人生的温暖。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オ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查看原文)
    野柚子🌈🐅 2赞 2021-11-27 15:49:56
    —— 引自第5页
  •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新文学流派和样式的产生,根本不可能脱离特定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为什么一种新文学现象只在某一历史阶段的某个民族或语种发生,比如当代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为什么产生于拉美而不是欧亚就能说明问题。一种新文学现象的发生绝非想当然的产物。真正的文学新现象就是一种创造。当然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但不是照猫画虎式的临摹和改头换面的搬弄,否则,就很可能是“南橘北移”。 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崇尚别人,甚至藐视自己民族伟大深厚的历史文化,这种生吞活剥的“引进”注定没有前途。我们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域外文学以更好地发展我们民族的新文学,但不必把“洋东西”变成吓唬我们自己的武器。 (查看原文)
    鲁闽 1赞 2012-06-09 17:32:49
    —— 引自第44页
  • 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只有在我们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出真正具有我们特性的新文学成果,并让全世界感动耳目一新的时候,我们的现代表现形式的作品也许才回趋向成熟。 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强大,更振奋。 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不在于构思的统一,不在于对任务的雕琢,以及其他等等,而在于作者本人的明确和坚定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渗透整个作品。 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所有高明的“出场”都应该在情节的运动之中。在长卷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应该尽可能早地出场,以便有足够的长度完成他们。 让人物在运动中出现来介绍人物。 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经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子弹拔出。 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 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的许多美好。 想我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在人生之旅中,如果走错一步或错过一次机会,就可能一钱不值地被黄土埋盖;要么,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浪潮中成为无足轻重的牺牲品。生活拯救了我,就要知恩而报,不辜负它的厚爱。要格外珍视自己的工作和劳动。你一无所有走到今天,为了生活慷慨的馈赠,即使在努力中随时倒下也义无反顾。你没有继承谁的坛坛罐罐,迄今为止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收获。应该为此而欣慰。 (查看原文)
    日行三善 1赞 2014-01-05 20:47:40
    —— 引自章节:1-0
  • 毫无疑问,广大的落后农村是中国迈向未来的沉重负担。但是,这个责任应由历史承担,而不能归罪于生活在其间的人们。 (查看原文)
    双蛋瓦斯 1赞 2018-01-18 18:00:22
    —— 引自第79页
  • 《平凡的世界》中借孙少平的口评论道:“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成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且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活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因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也许这些情绪极端了一些。记得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欧根・奥涅金》中对此也有过类似的情绪。我想有人会反对这种看法,但肯定会有人支持这种看法。姑且作为一个有争议的题目留给读者去评说。 (查看原文)
    ^怪怪 ^ 1赞 2020-01-09 00:48:58
  • 我悲伤而惆怅地立在煤堆旁。我明白,我来这里是接某个臆想中的人。我也知道,这虽然有些荒唐,但肯定不能算是神经错乱。我对自己说:“我原谅你。”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尤其是人类和土地的关系,如同儿女和父母的关系。儿女终有一天可能要离开父母自己要去做父母,但相互之间在感情联系上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割会,由此而论,就别想用简单的理论和观念来武断地判定这种感情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好比辛劳一年的庄稼人把批一摞谷穗垛在了土场边上,通常这时候,农人们有必要蹲在这谷穗前抽一袋捍烟,安详地看几眼这金黄的收成。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在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中,我最敬爱的是两位。一位是已故的柳青,一位地健在的秦兆阳。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称他们为我的文学“教父”。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旨所在。正如一个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而将劳动永远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会心平气静去春种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我在中国的长卷作品中重点研读《红楼梦》和《创业史》。这是我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在读者的视野中,人物动动的河流将主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这三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河床,但不时分别混合在一起流动。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整个生活就是河床,作品将向四面八方漫流——尽管它的源头只是黄土高原一个叫双水村的小山庄。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 是的,拳击台。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查看原文)
    迅迅 1赞 2022-04-19 20:05:58
    —— 引自章节:早晨从中午开始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9 2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