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其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新旧矛盾的斗争既紧张又充满着张力。一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另一方面是市民阶层政治意识的初步觉醒。这充分展示了政治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本书作为明代政治史专著,把当时的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的重大变革中,并以此为背景,用翔实的资料、宏大的篇幅、全新的视角、公允的立场,全方位、多层次地考察了时代的阶级结构、国家形态、政府机构、官僚管理、法律制度、政治改革、党派斗争、民族政策、对外关系、政治思想等方方面面,通过进代政治运作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倾注了八位国内明史专家的心血,他们磨剑六年,爬梳剔抉,秉承历史学家的良知和严谨的学术风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明代社会政治画卷。
编者简介
张显清 曾师从吴晗先生读研究生。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严嵩传》、《孙奇逢传》、《明清实学思潮史》(部分)、《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副主编)、《孙奇逢集》(古籍整理,主编)、《中国事典・明代卷》(主编之一)、《清代台湾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主编之一)等。
林金树 研究员。曾任明史研究室、明清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明代社会经济史、政治史兼及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万历帝》、《天启皇帝大传》(合著)、《中国明代经济史》、10卷本《中华文明史》(明代卷)、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明代卷》、《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等。
高寿仙 北京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张宪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展开全部)
张宪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吴艳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兆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奇文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研究员
全是结论!
幸好没有买这一套,大体也就是总结下资料而已
选择性翻过
成書很久的論著。觀點中規中矩。
主要看了第一章,马史观集大成之作。核心思想是“把政治看做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是各种权力主体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维护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特定行为和特定社会关系”。这种观念具有启发性,但无疑过于绝对,把一切问题看作经济问题。具体的论证也存在与理论脱离的现象,如对明代的分期还是根据帝王家事和传统盛衰观念,丝毫不涉及阶级斗争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论述阶级... 主要看了第一章,马史观集大成之作。核心思想是“把政治看做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是各种权力主体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维护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特定行为和特定社会关系”。这种观念具有启发性,但无疑过于绝对,把一切问题看作经济问题。具体的论证也存在与理论脱离的现象,如对明代的分期还是根据帝王家事和传统盛衰观念,丝毫不涉及阶级斗争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论述阶级关系时太浅,也不考虑地域差异。后文的制度讨论也与前面的理论完全无关。这本书本身就可以说明大陆马主义史观研究的无效。相较而言,日本学者的马史观研究则更为升入,对地域社会有深度剖析,更有多篇个案研究讨论阶级/社会阶层对政治全过程的影响。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 30人在读
> 110人读过
> 335人想读
订阅关于明代政治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印奥采 2006-08-30 15:38:44
全是结论!
3 有用 eien99 2015-10-26 13:00:19
幸好没有买这一套,大体也就是总结下资料而已
0 有用 宁壹阁居士 2023-02-26 18:34:47 湖南
选择性翻过
0 有用 帶飯修行黃克留 2008-05-07 13:56:25
成書很久的論著。觀點中規中矩。
0 有用 瓜 2023-08-14 01:45:27 德国
主要看了第一章,马史观集大成之作。核心思想是“把政治看做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是各种权力主体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维护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特定行为和特定社会关系”。这种观念具有启发性,但无疑过于绝对,把一切问题看作经济问题。具体的论证也存在与理论脱离的现象,如对明代的分期还是根据帝王家事和传统盛衰观念,丝毫不涉及阶级斗争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论述阶级... 主要看了第一章,马史观集大成之作。核心思想是“把政治看做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是各种权力主体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维护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特定行为和特定社会关系”。这种观念具有启发性,但无疑过于绝对,把一切问题看作经济问题。具体的论证也存在与理论脱离的现象,如对明代的分期还是根据帝王家事和传统盛衰观念,丝毫不涉及阶级斗争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论述阶级关系时太浅,也不考虑地域差异。后文的制度讨论也与前面的理论完全无关。这本书本身就可以说明大陆马主义史观研究的无效。相较而言,日本学者的马史观研究则更为升入,对地域社会有深度剖析,更有多篇个案研究讨论阶级/社会阶层对政治全过程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