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五四运动史》是一本作者“想要说真话的书”。本书详细地记载了“五四”前后的史实,探讨了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为新文化运动提 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是迄今海外公认的对“五四运动”记述最详细、资 料最丰富、研究最深入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
周策纵:著名历史学家。1916年生于湖南祁阳。抗战时获中央政大学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 密西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生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哈佛及哥伦比亚大学荣誉 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历史系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威大荣休教授。
作者著有大量中英文著作和论文,涉及文学理论、诗词评述、红学、古文字学、史学、中西 文化、现代化,以及政论、时论。先后获得美国科学院等多种学术奖。
周策纵(1916—2007)
【人物简介】
1916年生,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历...
周策纵:著名历史学家。1916年生于湖南祁阳。抗战时获中央政大学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 密西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生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哈佛及哥伦比亚大学荣誉 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历史系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威大荣休教授。
作者著有大量中英文著作和论文,涉及文学理论、诗词评述、红学、古文字学、史学、中西 文化、现代化,以及政论、时论。先后获得美国科学院等多种学术奖。
周策纵(1916—2007)
【人物简介】
1916年生,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教授等。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等。
周策纵是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1980、1986年曾发起并主持过第一、第二届国际《红楼梦》研究会。多年潜心于《红楼梦》研究,所发之论,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年即已被公认为红学研究泰斗级人物。著有《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 《论王国维的诗词》、《五四运动史》、《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曹雪芹与红楼梦》(与余英时合著)、《古巫医与六书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红楼梦大观》(合著)。2005年,出版《周策纵自选集》
【社会贡献】
湖南省祁阳县(今祁东县)人,1916年出生于祁阳县农村一个读书人家庭。其父参加过武昌起义,对子女教育注重用传统文化施教。9岁入新武小学读书,后入衡阳五中、岳云中学,受到北京大学毕业的有革新思想的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入长沙一中后,他在国文、历史、地理和书法、写作方面的才能逐渐显露出来。高中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未入学。改入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曾任重庆市政府编审、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为蒋介石起草了一些文稿。1948年辞职,赴美国留学,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五四运动历史,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由论文扩写而成的55万字的《五四运动史》,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影响很大,再版7次,宣传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此后,又编著《五四运动研究资料》,收入了五四时期上千种报刊、资料。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夫人致信给他,感谢作者反映了她和罗素1920年访问中国时那个时代的和当时中国青年的精神与气氛。199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把他的《五四运动史》译为《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在国内出版。
周策纵是国际上较为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是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1980年6月,他在威斯康辛州首府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并任会议召集人和大会主席。此后,还促成了在中国哈尔滨、江苏扬州、台湾和北京举行了二、三、四、五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为研究和宣传《红楼梦》作出了贡献。他还是国际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主席。著有《玉玺·婚姻·红楼梦一一曹雪芹家世政治关系溯源》、《论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态度》等系列红学论文和《破斧新诂一一诗经研究之一》、《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等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出版了新诗集《海燕》,翻译了泰戈尔的《萤》、《失群的鸟》等作品。1981年以后,他多次回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努力加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周策纵先生因病于2007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目录 · · · · · ·
英文初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香港再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二、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总义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一、国内爱国分子的国既感(二十一条的冲激)
二、海外留学生改革的热化
三、在美国发展的思想上和文学上的争论
四、日本对军事、文学和革命的影响
五、在法国成长的革命政治意识和活动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地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一、《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二、北京大学的改革
三、新知识分子的联合与《新潮》杂志的创办
四、新知识分子的改革观点
五、反对派的批驳和答辩
六、青年对新激动的响应
七、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
第四章 “五四事件”
一、中国在凡尔赛和会的失败
二、民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三、惊破迷梦的巴黎消息
四、学生的特性和组织
五、“五四”游行示威
六、从东交民巷到曹汝霖住宅
第五章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一、北京政府当时的反应
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三、其他城市学生的支持
四、总统的惩罚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五、学生大罢课
第六章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主持
一、政府向学生寻求和解的失败
二、6月2、3、4日的大逮捕
三、6月5日上海的罢市和罢工
四、“五四事件”的解决:内阁垮台与拒签和约
五、事件解决后政府试图分离学生
六、关于事件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一、新知识分子之间团结的增加
二、《新青年》和《新潮》改革观念的风行
三、新出版物的急速增加与旧刊物的改革
四、偶像破坏浪潮的高涨
五、新知识的、新社会的、和新政治的团体
六、新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大众教育
七、对新文化运动支持的不断加强
第八章外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一、日本的反应
二、西方的两种态度的对照:赞同和疑虑
三、苏俄的吸引力
第九章“五四运动”的发展:观念上和政治上的分裂
一、分裂后的主要思想集团
二、问题与主义
三、社会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对峙
四、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西化
五、参与政治
第十章社会政治后果
一、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
二、妇女解放
三、教育改革
四、学生运动后来的趋势
第十一章文学革命
一、旧文学
二、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和白话文的提倡
三、对文学改革的反对
四、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五、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丞估
一、旧思想的核心
二、新思想: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
三、新方法:实验主义、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影响
四、“打倒孔家店”
第十三章新思想和后来的争论
一、疑古
二、重估遗产与整理国故
三、非宗教运动
四、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五、科学与玄学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评价
一、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或者是一场启蒙运动――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二、中国的一场大灾难一一来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的批叛
三、由列宁引起的一切反帝反封建运动一中国共产党的阐释
四、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谁?
五、五四运动的真正本质――一种仅供参考的阐释
六、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
七、对五四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大事年表
附录
一、“五四”时期社会力量简析
二.参与“五四事件”的学校数目和学校人数
三、参加“五四事件”的大专院校
四、有关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的数据
译后记(欧阳哲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辛亥革命以后的若干年里,中国人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并未远离传统的方式,大部分民众仍然遭受着专制且极端守旧的官僚的压迫,他们还像从前一样地服从权威,服从武装势力,服从传统的伦理和政治教条。这些政治上的混乱和落后现象,更坚定了新式知识分子的信念:为了使古老的中国重获新生,必须实行大规模的基本改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言 -
“五四”时期虽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个人价值和独立判断的意义,但又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所负的责任。这种情况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的诞生,因为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中国的问题还是民族国家的独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五四运动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五四运动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2 条 )



五四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 更多书评 82篇
论坛 · · · · · ·
找不到 | 来自中宵舞 | 6 回应 | 2013-10-12 15:56:39 |
《五四运动史》作者周策纵先生的作品集将在大陆首... | 来自后浪 | 2013-10-12 15:56:23 | |
我怎么记得这本书是欧阳哲生翻译的呀? | 来自黑 | 4 回应 | 2013-10-12 15:55:51 |
不知此书是否为全译本? | 来自卡拉 | 2 回应 | 2013-10-12 15:55:32 |
比较客观的角度 | 来自[已注销] | 2007-12-13 10:13:4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9.3分 2518人读过
-
限时抢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8.1分 26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9.0分 1033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8.9分 63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治传播 (Laputa)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现代想像与晚清政制的思想谱系 (華夏)
- 城读选录 (Joy)
- 近现代史 (魔术师)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五四运动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楚青 2006-02-21 09:30:19
看到三百多页才看出一点意思来,可是也快完了。资料是周详的,立论是精到的,文笔却枯燥,几次三番读不下去,翻译的关系?
5 有用 小迷糊豆 2019-01-09 23:31:58
“忠实记述这场运动对任何专制主义来说都将成为一个威胁。”
0 有用 俄狄浦斯 2009-05-04 21:42:29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至今未被超越。
0 有用 苍庐 2015-12-08 15:19:25
到了今天,书中内容几乎都已成为通说,因此读了以后感觉没多少收获。。成功的考证类作品理当如是。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5-05-04 21:38:35
#1919.5.4-2015.5.4 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史料丰富扎实,论述则有条不紊,虽然翻译多少还是有些问题,但此书仍可视为五四研究的扛鼎之作无疑。
0 有用 七禾夜 2023-01-10 14:19:03 安徽
关于五四运动极为全面的研究著作,而这个版本据说是删减较少的。五四运动应当采用一种广义的理解,不单单是一种学生运动,而是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内的那一段时期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社会生活革命等一连串反对旧传统旧思想的运动,科学与民主是其内核,但受困于救亡图存的压力,五四运动并没有达成其初心,倒是成就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萌芽,从另一种途径间接完成了民族独立的目标。可以说到如今,科学与民主依然是我们所求之事,五... 关于五四运动极为全面的研究著作,而这个版本据说是删减较少的。五四运动应当采用一种广义的理解,不单单是一种学生运动,而是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内的那一段时期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社会生活革命等一连串反对旧传统旧思想的运动,科学与民主是其内核,但受困于救亡图存的压力,五四运动并没有达成其初心,倒是成就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萌芽,从另一种途径间接完成了民族独立的目标。可以说到如今,科学与民主依然是我们所求之事,五四运动依然有其意义。 (展开)
0 有用 yinyin2001 2022-12-20 21:35:07 湖南
史料丰富,考据严谨,分析深刻,观点鲜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五四”的史学专著。
0 有用 在人间 2022-11-10 17:45:41 新疆
全面、细致的论述五四,持稳之作。
0 有用 Chubby 2022-10-16 22:28:27 湖北
从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事后访谈非常丰富,各种思潮、政党利益牵引着事件发展也显得脉络清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洋溢在冷静客观的文字之间。看着当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血性和勇敢,而今只剩一声叹息。本书从作者给中文版作的序言看,是比较完整的,翻译的年代也比较让人放心。现如今此书已奇货可居,品相尚好的动辄百元,展望将来,此版二手价格只会水涨船高吧。
0 有用 Ariel 2022-07-21 13:34:17
略学究讲的稍嫌浅了,冷战的恐共思路也有影响。有社会心理学背景的写这个会好些。毕竟54后那么多你死我活的争斗,尘埃落定后又都想着翻案。这么多小99,想厘清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