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书评 (296)

关于《不朽》和《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几乎在他所有的书里面探讨人存在的意义。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之中,他强调虽然人可以摆脱制约自己的环境、摆脱任何束缚人的关系,但却在真正摆脱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因为似乎只有感觉到自己生命的重量---被需要,被爱,被证明,生命...
(展开)

前不朽,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与现代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真的有人看,最前面还是放点预警/建议:如果你还没有看书,别看这篇文章。如果你对“现代性”感兴趣,请一定去看这本书。 这篇文章,骨骼是我个人的经验、感触、理解、反思;肌肉是顺手摘录、打乱顺序的超大量原文摘剪拼贴;有些在同一个引号里看起来很连贯的句子可能在原... (展开)
网状结构的小说,道路小说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一向读起来不怎么顺畅,其作品既像小说又像散文,还像一些哲学沉思录。在这本书最后,弗朗索瓦.里卡尔为这部名为《不朽》的小说写了一篇类似书评或读后感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属于“道路小说”,而现在人们喜欢读的,作家喜欢写的更多的是“公路...
(展开)

肉体、胸罩、媚俗以及不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阳台上,书架前,我把多年不翻的米兰昆德拉请下来。 这几天早晨,拿着昆德拉60岁写的《不朽》,居然,停不下来。 20多岁时,我喜欢昆德拉。 年轻时,一直读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了好多遍。 对政治和性爱都不懂,我着迷那些邪恶而迷人的人物——风流和固执的托马斯、... (展开)
分享给读过的人——重读《不朽》梗概及分析,无论如何它还是一本写得非常好的小说
梗概: 第一章 面相 我 教授 看到一个女人的一个手势,想到要创造阿涅斯,手势超越年龄 我 听收音机,主持人在讲话,海明威的传记 阿涅斯起床,裸体,出场 论:手势与个性 阿涅斯行动,被困电梯,一天的日程,特殊在今天是父亲去世五周年纪念日,想起父亲在母亲死后撕毁照片...
(展开)

死之“在场”:<不朽>的现象学
一直不想谈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美得让我不愿言说。 今天想从阿涅丝死亡的现象学角度来小小说一下。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想提起爱伦坡的长诗<沉睡者>。 死亡与久长深远的沉睡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爱伦坡在诗中将死亡的意象与沉睡联系了起来。“My love, she sleeps! Oh, may her slee...
(展开)

I feel, therefor I am
“人在知识上越是向前,越看不见世界的整体和自己,陷入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遗忘中。” 《小说的艺术》 战后世界的不确定,传统价值失去绝对性,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世界越来越不可知,要如何用小说来反映和对抗现代世界?昆德拉在不朽里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小说是...
(展开)

存在——虚无还是不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学社读书会的讲稿,第二部分写不动了,原脚注页码引用复制不过来,也懒得一个个加了。除了引用原文,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主要是: 弗朗索瓦里卡尔《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 李凤亮《诗 史 思——冲突与融合》 李凤亮《沉思与怀想》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的愚人节生于捷克。他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