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经济学科史的学术价值
一、司马迁伟大?还是汉武帝伟大?
二、如何书写经济学科发展史?
第一章 风生水起:京师大学堂及早期的中国经济学教育(1898-1911)
一、“经世”、经济与“商学”
二、富国策:京师同文馆的经济学课程
三、京师大学堂的经济学教育规划
1. 学科产生背景
2. 商学(经济学)课程设计
3. 译学馆、进士馆的经济学传习
附:北洋大学堂的经济学科
第二章 吹皱春池: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科(1912-1927)
一、《国富论》的最早翻译者——严复长校
二、蔡元培的经济学科规划
1. 归并商科
2. 学术分校
3. 裁科设系
4. 加强教学
5. 学术研究
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传播
2. 学术组织和刊物
第三章 水涨船高:抗战前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科(1928-1936)
一、短暂的“京师大学校”与复校
二、北大“中兴”时期的经济学科发展
1. 蒋梦麟长校
2. 欧美化的经济学科模式
3. 思想控制加强
三、周炳琳和赵通抟的合作
四、危城中的坚守
第四章 滚滚东流:抗战时期及复校后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科(1937-1949)
一、从长沙临时大学到西南联合大学
二、弦歌不辍——教育史的奇迹
1. 教员与课程设置
2. 学生培养
3. 书生报国
附:伪国立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概况
1. 课程设置
2. 教员与研究
三、复校后的学科重整
1. “复神京,还燕碣”
2. 教学与学术研究
3. 历史的抉择
附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历届同学名录(1913-1949)
1910-1949年历任经济学系(经济门、商学门)监督、主任名录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区区向往 2024-01-22 18:06:22 上海
其实是内容对应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起源”的一本书(北京大学早期,北京大学法科大学包含经济学、政治学、法律三科,社会学依附经济学开课),作者当然对各个重要的问题都缺乏深厚的史学基础和足够的研究积累来支撑(上架建议为“经济史”也是令人尴尬),但对课程、学人、大背景之变迁有全景展现,很值得一读。
0 有用 豆友181580710 2023-10-10 09:00:26 北京
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