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青春》中的酒和海洋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应,尤其是在大海上燃烧着的火船上痛饮高浓度酒的画面让人激动,回到陆地上回忆时则是轻酌葡萄酒,有趣的区别。《秘密的分享者》特别喜欢,是19世纪哥特小说的结构,一种在危险的大海上可能获得的恐怖的心理幻想,“整艘船上我是空降的船长——唯一的陌生人,我有一个杀了人的幽灵藏在身后,需要将幻想出的ghost放逐回陆地从而获得在这艘船上的控制力”。描写到“我”与这个“ghost”的对视时,那种不愿分离的目光就是人与幻想出的分身之间辩证的权力关系,并不是恐怖的纠缠而是含情脉脉的依赖。 “我需要我的幽灵 但我又必须放逐TA去陆地上做一个逃脱了法规控制的流浪者、一个不会被制裁的罪犯” !《台风》很无聊。整本书都被用后殖民、东方主义解读烂了,除此之外也有很有趣的视角的呀。
第一篇《青春》好看~~
《台风》里的“中国形象”。~“马可惠船长航行于海洋的表面,就像有些人轻轻掠过生存的岁月,悄悄沉入一座平静的坟墓,始终没有懂得生命,也从没机会看见生命所包含的一切奸狠,狂暴,和恐怖。海洋上和陆地上有的是这种人,这样的幸福——或者说,这样的受了命运和大海的鄙弃。”
《青春》五星,《黑暗之心》里的马洛又当起了述说者,在对往日航海生涯的怀念中追忆着逝去的青春时光;《台风》三星半,翻译很地道,说是福克纳写出来的我也信;《秘密的分享者》四星,颇有心理小说的意味,想起亨·詹。他笔下的大海跟人一样变幻莫测,某种意义上拟人化,与海员同呼吸共命运。读康拉德只能惊叹叙述技法的高妙,拜服。他就是吾辈努力学英语的楷模。
台风
大海是好大海! 青春不错 秘密也恨赞 可台风那篇呵呵呵 刚愎自用当做勇敢 吹嘘莫名其妙的荷尔蒙 故事虽好可是是个作死还得意的故事…… 看完这书又想看一遍从海底出击了
嗯,我是在魔法少女冗长的报告声中读完的。
201♛ 比动物小说好看点…果然看外国书还是看一下出版社,不然翻译很不靠谱…
康拉德的海洋是包罗万象的。
独特的描写。
在海洋里构建男人的脆弱与坚韧。
黑暗世间血红巨大孤独的火柱映照出一片圆盘状紫色海面;一条白沫巨啸袭来从头扫荡到尾;穿着相同睡衣面面相觑的“我”与陌生的“该隐幽灵”——航行于亚洲海的人船历险传奇。康拉德散文语言之美将人们带入日常生活经验以外的奇幻中,用激动人心、亘古传统的叙事艺术(我愿一句句念给心爱的人听)构筑起广阔海洋背景中的人的精神塑像:(马洛)充满好奇、锐意进取、渴望英雄主义、(马克惠船长)沉着稳健、不畏艰险、维护公正秩序、(“我”)坚守道德、同情生命、不断反省自身,以及面对灾难的怯懦、狡诈、乐观、质朴……《青春》和后传《黑暗的心》一样是套盒结构,充满中二理想激情;《台风》对灾难的正面描写与尾声处陆上家园信笺的侧面映衬形成惊喜对比;最爱《秘密的分享者》,充满心理暗示与寓言性质,一对灵魂镜像的亦步亦趋充满神秘的现代味道。
也许在海洋时代,会引起更多的共鸣,现在看来如同小品。
《台风》译文,37年的翻译,实在不通顺,读得极其吃力,勉强读完。
康拉德以简练的语言与细致场景刻画记叙三次惊心动魄的航海之旅。读者暂离现代化城市化生活,随着他的文字投身几个世纪前的旧式帆船航海冒险。歌里唱“只有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与海洋、命运这样的伟大存在搏斗,向着未知航行,为野心赴死,这样慷慨的男儿,怎么不迷人! 康拉德航海知识扎实,详述海难真实景象,列举船体破损细节,信息密集,仿佛风暴卷到了眼前。他对人物细微心理的把握极为到位,《青春》的一幕是本书最佳情节——黑暗的大海上燃烧的帆船,即将弃船的船员们在熊熊烈火中纵情享用丰盛的最后一餐。 不少文艺作品中也有这种激荡人心的海洋精神,如《海贼王》《加勒比海盗》《大航海时代》等,我始终觉得,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人力有时而穷的年代,自由意志与英雄气概更为浪漫。 这儿该奏起《He's A Pirate》助兴。
All the intriguing plots I love can be found in Conrad’s cannon. 最爱《秘密分享者》
第三章
初读平平,康拉德偶尔的哲思“小金句”颇有海明威的味道,情感也同样隐秘而克制。然而,当他开始描写海洋,风暴,他便以勤耕不辍的决心,不知疲倦的试图用文字带我们进入那片凶险而真实的海域。赞叹康拉德的海洋,如同赞叹勃朗特肖像上繁复的蕾丝。仿佛每一片海浪都咸腥而暴戾的扑面而来。(而秘密的分享者,又极特别的在隐喻里显得迷人。
182/《康拉德 海洋小说》英·康拉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4 -1.《青春》:大海的跪橘: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意味着生活的冒险,而非恐惧。2.《台风》:一次亲历的台风,夹杂对其木讷寡言的船长(海:纯真)和其妻(陆地:“商场又打折了”)的描述。3.《秘密的分享者》(最喜欢的一篇):一个首次当船长的人与一个逃亡(游泳)者的相遇。“于是你向我们的灯光游来了?-这是值得游去的一样东西。…这是孤独的要命呵!我只想被人看到,和某个人谈谈,然后继续游下去。…一直游到沉下去为止。193”
刻画人物真厉害~ 觉得超过了毛姆的锋利。 文字描绘一股典型英式的冷峻 。 康拉德在海上航船的经历无疑为这本海洋小说的三个故事肉身化。 重读第一篇青春,果然书要读第二遍才更有体悟。第一篇青春和第二篇台风的开头非常smooth attractive,不动声色、简洁、三分字七分出神刻画。他的文字风格亦如此、尤其擅长精炼塑造人物形象,让一个没有上世纪航海经历的读者身入其境,甚撇见甲板下舱纤瘦坚韧的东方人中国人(对中国搭客苦力的叙述可见那时欧洲对东亚病夫的固化印象却又无时向往神秘东方)。
> 康拉德海洋小说
3 有用 海带岛 2020-06-26 23:27:21
《青春》中的酒和海洋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应,尤其是在大海上燃烧着的火船上痛饮高浓度酒的画面让人激动,回到陆地上回忆时则是轻酌葡萄酒,有趣的区别。《秘密的分享者》特别喜欢,是19世纪哥特小说的结构,一种在危险的大海上可能获得的恐怖的心理幻想,“整艘船上我是空降的船长——唯一的陌生人,我有一个杀了人的幽灵藏在身后,需要将幻想出的ghost放逐回陆地从而获得在这艘船上的控制力”。描写到“我”与这个“ghost”的对视时,那种不愿分离的目光就是人与幻想出的分身之间辩证的权力关系,并不是恐怖的纠缠而是含情脉脉的依赖。 “我需要我的幽灵 但我又必须放逐TA去陆地上做一个逃脱了法规控制的流浪者、一个不会被制裁的罪犯” !《台风》很无聊。整本书都被用后殖民、东方主义解读烂了,除此之外也有很有趣的视角的呀。
3 有用 艾吉奥 2014-07-11 11:50:43
第一篇《青春》好看~~
2 有用 Xi+) 2012-07-15 13:31:02
《台风》里的“中国形象”。~“马可惠船长航行于海洋的表面,就像有些人轻轻掠过生存的岁月,悄悄沉入一座平静的坟墓,始终没有懂得生命,也从没机会看见生命所包含的一切奸狠,狂暴,和恐怖。海洋上和陆地上有的是这种人,这样的幸福——或者说,这样的受了命运和大海的鄙弃。”
1 有用 Aulis 2019-06-04 16:14:54
《青春》五星,《黑暗之心》里的马洛又当起了述说者,在对往日航海生涯的怀念中追忆着逝去的青春时光;《台风》三星半,翻译很地道,说是福克纳写出来的我也信;《秘密的分享者》四星,颇有心理小说的意味,想起亨·詹。他笔下的大海跟人一样变幻莫测,某种意义上拟人化,与海员同呼吸共命运。读康拉德只能惊叹叙述技法的高妙,拜服。他就是吾辈努力学英语的楷模。
1 有用 ae 2012-08-07 00:48:39
台风
0 有用 依西比 2014-11-05 23:08:25
大海是好大海! 青春不错 秘密也恨赞 可台风那篇呵呵呵 刚愎自用当做勇敢 吹嘘莫名其妙的荷尔蒙 故事虽好可是是个作死还得意的故事…… 看完这书又想看一遍从海底出击了
1 有用 林中客 2012-09-27 13:06:49
嗯,我是在魔法少女冗长的报告声中读完的。
1 有用 韦🔥 2016-05-10 13:54:25
201♛ 比动物小说好看点…果然看外国书还是看一下出版社,不然翻译很不靠谱…
1 有用 Lunasea 2012-08-24 22:42:45
康拉德的海洋是包罗万象的。
0 有用 诗乐思 2012-08-28 19:11:08
独特的描写。
1 有用 有凉风 2013-03-20 11:25:41
在海洋里构建男人的脆弱与坚韧。
0 有用 IonMaiSheng 2021-02-24 14:35:30
黑暗世间血红巨大孤独的火柱映照出一片圆盘状紫色海面;一条白沫巨啸袭来从头扫荡到尾;穿着相同睡衣面面相觑的“我”与陌生的“该隐幽灵”——航行于亚洲海的人船历险传奇。康拉德散文语言之美将人们带入日常生活经验以外的奇幻中,用激动人心、亘古传统的叙事艺术(我愿一句句念给心爱的人听)构筑起广阔海洋背景中的人的精神塑像:(马洛)充满好奇、锐意进取、渴望英雄主义、(马克惠船长)沉着稳健、不畏艰险、维护公正秩序、(“我”)坚守道德、同情生命、不断反省自身,以及面对灾难的怯懦、狡诈、乐观、质朴……《青春》和后传《黑暗的心》一样是套盒结构,充满中二理想激情;《台风》对灾难的正面描写与尾声处陆上家园信笺的侧面映衬形成惊喜对比;最爱《秘密的分享者》,充满心理暗示与寓言性质,一对灵魂镜像的亦步亦趋充满神秘的现代味道。
0 有用 比布 2014-06-08 22:24:49
也许在海洋时代,会引起更多的共鸣,现在看来如同小品。
1 有用 Joey 2021-12-19 12:53:23
《台风》译文,37年的翻译,实在不通顺,读得极其吃力,勉强读完。
0 有用 香象渡河 2022-01-03 23:22:43
康拉德以简练的语言与细致场景刻画记叙三次惊心动魄的航海之旅。读者暂离现代化城市化生活,随着他的文字投身几个世纪前的旧式帆船航海冒险。歌里唱“只有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与海洋、命运这样的伟大存在搏斗,向着未知航行,为野心赴死,这样慷慨的男儿,怎么不迷人! 康拉德航海知识扎实,详述海难真实景象,列举船体破损细节,信息密集,仿佛风暴卷到了眼前。他对人物细微心理的把握极为到位,《青春》的一幕是本书最佳情节——黑暗的大海上燃烧的帆船,即将弃船的船员们在熊熊烈火中纵情享用丰盛的最后一餐。 不少文艺作品中也有这种激荡人心的海洋精神,如《海贼王》《加勒比海盗》《大航海时代》等,我始终觉得,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人力有时而穷的年代,自由意志与英雄气概更为浪漫。 这儿该奏起《He's A Pirate》助兴。
0 有用 荒原丘比特 2023-03-27 18:34:43 美国
All the intriguing plots I love can be found in Conrad’s cannon. 最爱《秘密分享者》
0 有用 栀子花海 2025-01-25 13:11:06 广东
第三章
0 有用 tri 2019-03-28 15:59:10
初读平平,康拉德偶尔的哲思“小金句”颇有海明威的味道,情感也同样隐秘而克制。然而,当他开始描写海洋,风暴,他便以勤耕不辍的决心,不知疲倦的试图用文字带我们进入那片凶险而真实的海域。赞叹康拉德的海洋,如同赞叹勃朗特肖像上繁复的蕾丝。仿佛每一片海浪都咸腥而暴戾的扑面而来。(而秘密的分享者,又极特别的在隐喻里显得迷人。
1 有用 ---- 2014-12-07 15:46:40
182/《康拉德 海洋小说》英·康拉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4 -1.《青春》:大海的跪橘: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意味着生活的冒险,而非恐惧。2.《台风》:一次亲历的台风,夹杂对其木讷寡言的船长(海:纯真)和其妻(陆地:“商场又打折了”)的描述。3.《秘密的分享者》(最喜欢的一篇):一个首次当船长的人与一个逃亡(游泳)者的相遇。“于是你向我们的灯光游来了?-这是值得游去的一样东西。…这是孤独的要命呵!我只想被人看到,和某个人谈谈,然后继续游下去。…一直游到沉下去为止。193”
0 有用 面包王子 2020-03-07 00:08:37
刻画人物真厉害~ 觉得超过了毛姆的锋利。 文字描绘一股典型英式的冷峻 。 康拉德在海上航船的经历无疑为这本海洋小说的三个故事肉身化。 重读第一篇青春,果然书要读第二遍才更有体悟。第一篇青春和第二篇台风的开头非常smooth attractive,不动声色、简洁、三分字七分出神刻画。他的文字风格亦如此、尤其擅长精炼塑造人物形象,让一个没有上世纪航海经历的读者身入其境,甚撇见甲板下舱纤瘦坚韧的东方人中国人(对中国搭客苦力的叙述可见那时欧洲对东亚病夫的固化印象却又无时向往神秘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