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主要因其小说的女性主义题材而被女性主义者“重新发现”,她的曾因为较早涉及婚姻中敏感话题而被查禁了半个多世纪的《觉醒》(1899)后来被认为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和经典,因此,人们对此著述较多,然而,她作品的意义远超乎此。《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赏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她的作品给人的强烈美感,从宗教、哲学和美学等层面,借鉴西方哲学理论和东方哲学思想,全面系统地研究她作品中爱与死的主题。这种爱体现在她爱人的宗教观、和谐的婚恋观、平等的种族观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等方面;而这种给人以美感的死则体现在她笔下主人公的亲人、爱人和他人之死对死亡的诗意超越。
凯特·肖邦本人就是一位爱和美的思想者,她具有文学和音乐艺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她对爱与死亡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于她不得不面对一次次痛失亲人的打击,得益于她所受到的四代母系同堂的、严格的宗教家庭教育,得益于法国文化的熏陶、也得益于爱默生、尼采、叔本华和达尔文等人思想的影响。她的一些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与人类思想中的瑰宝相通,譬如说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的思想相通,与我国古代孔子和老庄思想以及现代美学家宗白华的思想相通,对达尔文、尼采、叔本华和爱默生等人的思想相通之余更可说有所修订,还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相通。总之,狭义地挖掘凯特·肖邦,广义地将她放在人类思想史的大画面中进行比较,都对现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很大的启示。
《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赏析》由万雪梅编著。
1 有用 MauvaisSujet 2019-01-01 00:00:23
看到外国网站上提到这本国人的著作,就找来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介绍了研究发展近况,很多时候像是在整理搬运,自己的分析相比就太散碎,有时候也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哪里看来的。叙事方面从国画里借了一个“四远”的视角,挺有新意的,却又不多花时间讨论叙事学,停留在表面。谈了一大堆东方哲学,说肖邦的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有共通之处……我很怀疑这样的比较有什么意义,就像六小龄童那个“文体两开花”一样。说到底还... 看到外国网站上提到这本国人的著作,就找来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介绍了研究发展近况,很多时候像是在整理搬运,自己的分析相比就太散碎,有时候也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哪里看来的。叙事方面从国画里借了一个“四远”的视角,挺有新意的,却又不多花时间讨论叙事学,停留在表面。谈了一大堆东方哲学,说肖邦的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有共通之处……我很怀疑这样的比较有什么意义,就像六小龄童那个“文体两开花”一样。说到底还是生搬硬套,把资料存到硬盘里就号称是语料库方法。每提一个词就要谈定义(好多定义还是网上搜的),连提到格林童话还要把作者身份都介绍一遍,感觉就是在混字数。 (展开)
0 有用 BCRaiser 2014-05-12 13:36:33
作为了解肖邦的途径来讲 是很好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