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的原文摘录

  • 君主应当把引发非难的事情委诸他人执行,而把施恩布惠的事情留给自己。 (查看原文)
    胡小猴 16赞 2020-03-08 09:05:26
    —— 引自章节:君主论正文
  • 《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约在1495年或1496年,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担任助理员(Coadiutore)。1498年5月,萨沃纳罗拉在反对派的策动和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迫害下,作为异端者被绞杀和焚尸。马基雅维里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的悲剧不能不有所感受。①后来他在《君主论》中谈到,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②还提出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大支柱的国家学说,其思想渊源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在1500年秋,就皮萨战争问题,他出使求助法王;在拥有强大武力的君主集权的大国面前,由于本国武力与财力俱弱,为外国国王蔑视,逗留数月,怏怏而归,不能不加深马基雅维里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的渴望。 一、雇佣军的历史教训:创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例如对皮萨作战,请来了雇佣军队长保罗•维泰利,花了六万四千金币——“十人委员会”被人民称为“败家子”;而到了胜利在望的时刻,却由于雇佣军队长通敌,功败垂成。佛罗伦萨深感意大利的雇佣军不可靠,转而求助法国,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雇佣法国人的军队,包括瑞士军在内。但是这些军队向皮萨进攻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索饷要粮。这就不能不使马基雅维里又一次痛感意大利的外国雇佣军队全不可靠。但是当博尔贾以武力威胁和勒索佛罗伦萨的时候,佛罗伦萨由于没有自己的武力还是不得不求助于法国,被迫付给三万金币,还答应以后再付给十二万金币。这种悲惨的境遇,同马基雅维里出使观察到的拥有自己武力的统一的法国、瑞士,以及博尔贾的夺人声势,形成强烈的对照。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后盾,是无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①1505年,他写了:《论佛罗伦萨臣民军队组织化》, 他在1506年和1507年大部时间从事新国民军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监督新军三营围困皮萨。至1509年5月24日皮萨由于粮绝遣使求和,5月31日投降,6月8日马基雅维里率佛罗伦萨军入城。于是结束了十四、五年的不断纷争,重新拥有皮萨。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11月9日新政府正式罢免他的一切职务,驱逐出佛罗伦萨一年,禁止离开国境,并勒令提供巨额保证金。事不止此,随后在1513年2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加反梅迪奇家族的阴谋罪嫌把他逮捕入狱,刑讯逼供,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白天在农民当中劳动和生活;黑夜单独“与古人晤对”,探索治国之道。《君主论》就是这样完成的第一部著作。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但是,马基雅维里在晚上却过着一种严肃而愉快的精神生活,他写道:“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的宫廷。……在四个小时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 马基雅维里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献给统治者,他说:“正如但丁说过的:‘如果不把已经见闻的事情记下来,就不成其为知识了’。我已经把我同古人谈话所学到的东西记下来,而且写成一本小册子,题为《君主论》,在这部书里,我竭力深入探索这个课题,讨论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此书一定会获得君主,特别是一位新君主的欢迎。 《君主论》讨论的主题是由于意大利腐败,内忧外患混乱状态不得不采取的君主政体制,《李维史论》则着重阐扬作者理想的以古罗马共和国制度为楷模的共和制。 约在1520年马基雅维里完成了《兵法》,当年出版。这是第一部近代军事著作,也是他生前问世的唯一主要著作。是他长期从事军事监督工作,目击身受雇佣军之害的经验结晶。 研究的出发点是适应武器的变化和新兵种的出现,改进抗拒外国侵略的战术,扭转意大利的挨打状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1520年马基雅维里受朱利奥•德•梅迪奇(Giuliode’Mcdici)的委托撰写《佛罗伦萨史》,从北方民族入侵,罗马帝国衰亡到科斯莫•德•梅迪奇止(379—1492年)。写作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探索“经过了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孱弱,其原因究竟何在”。马基雅维里批评过去的佛罗伦萨历史学者详述对外战争,而忽略内争、内乱及其后果,害怕得罪古人的后代。他要使读者获益,详述国内治乱,说明内部派别纷争的原因,使公民通过他人的苦难变得聪明些,并保持团结。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曼陀罗华》(1518年)。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使他赢得喜剧作家的声誉。在戏剧里,他辛辣地讽刺愚昧无知而良善的商人和妻子、岳母求嗣心切,由于狡猾的淫棍与邪恶的教士狼狈为奸,上当受骗被奸淫后仍沾沾自喜。它既是对当时社会道德的嘲笑,也反映了作者对道德伦理、对教会的态度。因此,阿兰•吉尔伯特这位专门研究马基雅维里的学者甚至有点夸张地说:“不读《曼陀罗华》就不懂得《君主论》”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再度入侵佛罗伦萨,马基雅维里的儿子罗多维科作为国民军应征,把他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共和国又被推翻了,梅迪奇家族又回来了。 马基雅维里已经绝后,葬地无可考。现在在佛罗伦萨桑达•克罗切教堂放着刻有碑铭的石椁,是1787年后人为纪念他而制造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列入世界学术名著选题计划,即向译者约稿。译者根据英译本译出后,为了译文信达起见,曾取英、美、法、德、日各国译本互相核对,发现文义莫衷一是,订稿甚难,决定以意文本为准据另译。为此苦攻意文。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0赞 2012-09-28 09:27:14
    —— 引自第1页
  • 如果他们想要保持住慷慨的名声,他就必然非同寻常的家中人民的负担,横征暴敛,这就使得他的臣民开始仇恨他,而且当他变得拮据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敬重他。结果是,因为他这样的慷慨损害了许多人,而受惠者只是很少数的人,所以他是第一个遭遇困难的人,不论发生什么危险,他将先受其害。而等到他认识到这一切想要缩手的时候,他将立即获得吝啬的恶名。 君主所花费的钱财,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钱财,否则就是别人的钱财。在头一种场合,他必须节约;如果在第二种场合,他不应该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机会。 因此,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却会给你带来这两者。 (查看原文)
    [已注销] 5赞 2012-10-16 15:02:32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论慷慨与吝啬
  • 世上再没有什么像慷慨那样自我消耗了:在你实施慷慨的时候,你会失去实施它的能力;你要么变得贫穷困顿、被人蔑视,要么为了避免贫困而变得贪得无厌、惹人憎恨。 (查看原文)
    胡小猴 2回复 5赞 2020-03-07 16:37:49
    —— 引自章节:君主论正文
  • 如果任何人相信给以新的恩惠就会是一个大人物忘却旧日的损害,他就是欺骗自己。 (查看原文)
    古德奈 3赞 2012-06-29 13:53:21
    —— 引自第37页
  • 人们因为希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愿意更换他们的统治者,并且这种期望促使他们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们的统治者。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上当受骗了,因为后来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的境遇比以前更恶劣了。 这样一来,当你占领这个国家领土的时候,所有收到你损害的人们都变成你的敌人了;而且你又不能够继续保持那些帮助你去的那里统治权的朋友们,因为你既不能依照他们的期望给以满足;你又不能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付他们,因为你干到对他们富有恩义;还因为一个人纵使在武力上十分强大,在进入一个地方的时候,总是需要获得那个地方的人民的好感的。 凡是以毒叛变的地方再度被政府之后就不会那样容易丧失,因为统治者会利用叛乱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惩办罪犯,把可疑分子搞清楚,并且在薄弱的地方加强自己的地位。 殖民比较忠实可靠,触犯的人也较少;而被触犯的人,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既贫困而且散居各方,是不能为害的。关于这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重大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他们报复的一种侵害。 当一个强大的外国人一旦侵入一个地区的时候,在这个地区里所有那些较弱小的实力,由于对那个凌驾在他们头上的强大实力的基督作祟,就会立即依附这个入侵的外国人。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永远没错或者含有错误的一般规律: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由于她用尽心机否则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个变成强大的人对于这两者都是猜疑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4赞 2012-10-06 14:43:11
    —— 引自章节:第三章混合君主国
  • 妥善使用残暴手段的意思是说,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他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 由此可见,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深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搞下去。这样,由于不需要一再从事侵害行为,他就能够重新使人们感到安全,并且通过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们争取过来。 因为如果变革的必要性是在不理时期发生的,这时你采取严酷手段就太晚了,而你做好事也帮助不了你自己,因为人们认为你是被迫如此,你是不会因此得到任何的感谢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4赞 2012-10-06 15:23:0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 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厕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所以,一个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 我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作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在人们当中保有慷慨之名,就必不可免地带有某些豪侈的性质,以致一个君主常常在这一类事情上把自己的财力消耗尽了。到了最后,如果他们想保持住慷慨的名声,他就必然非同寻常地加重人民的负担,横征暴敛,只要能够获得金钱,一切事情都做得出来。这就使得他的臣民开始仇恨他,而且当他变得拮据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敬重他。结果是,因为他这样的慷慨损害了许多人,而受惠者只是很少数人,所以他是第一个遭遇困难的人,不论发生什么危险,他将先受其害。而等到他认识到这一切想要缩手的时候,他将立即获得吝啬的恶名。 对于既不是你自己的财产也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财产,你尽可以作为一个很阔绰的施主,因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无损于你的名声,倒是使你的声誉鹊起。只有把你自己的财产挥霍了,才损害你自己。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厉害的了,因为当你慷慨而为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贫穷以致被人轻视,就是因为要避免陷于贫穷而贪得无厌惹人憎恨。因此,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却会给你带来这两者。因此,明智之士宁愿承受吝啬之名,因为它虽然带来丑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誉,则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而贪婪之名则使丑名与憎恨两者俱来。 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 (查看原文)
    迖羹乐比萨 4赞 2016-01-16 11:30:20
    —— 引自章节: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得好些
  • “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的宫廷。……在四个小时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 (查看原文)
    如林 2赞 2016-10-22 21:29:58
    —— 引自第12页
  • 所以,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 (查看原文)
    阿杰 1回复 3赞 2021-06-21 00:28:37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论慷慨与吝啬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5 3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