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提要
本书分3篇,共38章,详细阐述了呼吸生理、病理生理,重点介绍了呼吸机的基本结构与
原理,各种类型机械通气模式的原理,包括90年代较新的通气模式和临床应用,各种类型呼吸
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机械通气在各种危重病抢救中应用的特点。书末还附录有机械通气
模式、呼吸生理、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各个系统危重病等各种常用医学名词的英汉对照、
英文缩写、ICU常用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和计算公式。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从事急诊、急救、ICU与危重病的医护工作者,也可供麻醉和呼吸内科
专业的医师参考。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呼吸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呼吸道
一、上呼吸道
二、下呼吸道
第二节 肺与肺泡
一、肺
二、肺泡
第三节 肺的血管
一、肺循环系统
二、支气管循环
第四节 肺的淋巴与神经系统
一、淋巴系统
二、神经系统
第五节 胸膜、纵隔与膈肌
一、胸膜
二、纵隔
三、膈肌
第六节 胸廓
一、肋骨
二、胸骨
三、肋间隙
四、胸廓的运动
第二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肺的容量
一、静态肺容量
二、动态肺容量
第二节 肺的通气
一、通气量
二、肺泡的气体分布
三、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肺的血流
一、肺血管床的解剖学特点
二、肺循环的压力
三、肺血流的阻力
四、肺血容量
五、肺血流的分布
六、影响肺循环的因素
七、肺循环的神经化学效应
八、肺循环的功能
第四节 肺内气体交换
一、通气/血流
二、弥散
第五节 肺的力学
一、呼吸动力
二、胸和肺顺应性
三、气道阻力
四、呼吸功
第六节 呼吸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的调节
二、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三、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四、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五、呼吸调节的临床意义
六、药物对呼吸神经调节的影响
第三章 氧和二氧化碳运输与组织呼吸
第一节 氧和二氧化碳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二节 组织呼吸
一、组织呼吸的场所
二、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三、组织的氧需求与氧供给
四、组织氧合的监测
第四章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缺氧的病理生理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二、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四、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六、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二节 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四、对酸碱平衡与血电解质的影响
五、对肾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氧疗的基本知识
一、缺氧的原因与分类
二、氧疗的呼吸生理学基础
三、缺氧的诊断与程度判断
四、氧疗纠正缺氧的机制
五、氧疗的原则与适应证
六、氧疗的途径
七、氧源或氧供类型
八、FiO2控制与计算
九、氧疗的时间方式
十、氧疗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第六章 动脉血气分析
一、测定方法与原理
二、项目和指标
三、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四、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标准
五、测定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
一、水、电解质分布与调节
二、水与电介质的生理功能
三、水与电介质紊乱的纠正方法
第二节 酸碱平衡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酸碱平衡调节
三、几种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
第三节 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一、三个规律
二、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第四节 酸碱失衡的判断与纠正
一、阴离子间隙
二、潜在HCO3
三、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临床应用
四、酸碱失衡判断方法
五、酸碱失衡类型及判断
六、酸碱失衡的纠正
第八章 危重病人感染与抗菌药物治疗
第一节 危重病人感染的特点
一、流行病学
二、病原微生物及其变迁
三、临床特点
四、病原学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第二节 抗菌药物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危重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特点
三、抗菌药物的种类与特点
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下呼吸道感染
二、败血症
三、导管相关菌血症
四、腹腔感染
五、重症胰腺炎
六、胆道感染
七、尿路感染
八、深部真菌感染
九、感染性腹泻
十、器官移植后感染
十一、骨关节感染
第九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 机体正常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
二、脂肪代谢特点
三、蛋白质代谢特点
四、维生素代谢特点
五、电解质代谢特点
六、微量元素代谢特点
第二节 危重病人营养物质代谢特点
一、饥饿时营养物质代谢特点
二、应激时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第三节 营养和代谢状态的评定
一、人体组成及测定
二、机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及测定方法
三、营养指标及测定
四、营养不良的判断和预后性营养指数
第四节 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一、能量需要量
二、蛋白质需要量
三、维生素需要量
四、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
第五节 营养支持途径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第二篇 呼吸机及其应用
第十章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呼吸机的工作环节
一、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
二、改善通气
三、改善换气功能
四、降低呼吸作功
五、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
第二节 呼吸机的分类
一、按使用或应用的类型分类
二、按(使用)机械通气的途径分类
三、按吸、呼气相的切换方式分类
四、按通气频率的高低分类
五、按是否有同步装置或性能分类
六、按适用对象分类
七、按工作原理分类
第三节 呼吸机模式与功能
一、主要的机械通气模式
二、主要的机械通气功能
第四节 高频通气
一、工作原理
二、特点及优缺点
三、分类和工作原理
四、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 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
第一节 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一、肺容量
二、肺的通气
三、肺内气体分布
四、VA/Q
五、气体弥散
六、肺的力学
七、对肺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对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回心血量和心脏的充盈度
二、心排量、心排指数、血压
三、心功能状况
四、肺循环的影响
五、对O2运输的影响
第三节 对中枢、肾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一、对中枢的影响
二、对肾功能的影响
三、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第十二章 呼吸机临床应用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二节 呼吸机类型和通气方式、模式与功能选择
一、呼吸机类型选择
二、通气方式、模式与功能选择
第三节 呼吸机的连接方式
一、连接方式的类型
二、连接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 呼吸机参数设置和调节
一、参数设置
二、参数调节
三、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
第五节 呼吸机与自主呼吸的协调
一、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影响
二、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原因
三、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一般处理
四、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药物处理
第六节 呼吸机的撤离
一、撤离指征和标准
二、撤离方法
三、脱机困难的原因和处理
第十三章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
第一节 基本监测
一、生命体征监测
二、呼吸机自动监测
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四、胸部X线监测
五、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监测
第二节 特殊监测
一、PETCO2和FETCO2监测
二、呼吸力学监测
三、持续SaO2或SpO2监测
四、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五、VD/VT监测
六、呼吸指数(PaO2/FiO2)监测
七、D(A-a)O2监测
八、Qs/Q1监测
九、持续心电图监测
十、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十一、床边肺功能测定
第十四章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护理
第一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面罩、接口与口含管
二、气管插管
三、气管切开造口置管
四、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和气囊
第二节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时的护理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
二、气道湿化
三、分泌物吸引
四、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 气压伤
一、气胸
二、皮下和纵隔气肿
第二节 呼吸系统并发症
一、过度通气
二、通气不足
三、肺部感染
四、氧中毒
五、呼吸机依赖
六、上呼吸道堵塞
七、肺不张
第三节 机机通气致其他并发症
一、循环系统并发症
二、气管及邻近组织损伤
三、胃肠道系统并发症
第十六章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基本结构
第二节 供气部分
一、电动呼吸机
二、气动呼吸机
第三节 呼气部分
一、呼气阀
二、PEEP阀
三、呼气单向阀
第四节 控制部分
一、气控
二、电控
三、微处理机或计算机控制型
第五节 呼吸机的监测系统
一、压力监测
二、流量监测
三、FiO2监测
第六节 湿化器与雾化器
一、湿化器
二、雾化器
第十七章 呼吸机清洗与消毒、保养与维护
一、呼吸机的清洗与消毒
二、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
第十八章 各种类型呼吸机简介
一、呼吸机类型简介
二、各种类型呼吸机性能简介
第三篇 各种危重病与机械通气
第十九章 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概述
一、诊断
二、病因
三、心搏、呼吸停止的机制
第二节 心肺复苏
一、基本原则
二、基本步骤
三、疗效评价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脑复苏
一、脑组织的特点
二、一般治疗
三、特殊脑复苏措施
四、脑复苏后期的康复治疗
五、脑复苏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六、终止脑复苏的指标
第四节 呼吸机治疗
一、适应证
二、人工气道的选择
三、呼吸机类型选择
四、呼吸机模式和功能的选择
五、脱机标准
六、注意事项
第二十章 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五、临床监测标准
六、MSOF预防
七、治疗进展
第二节 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重点
一、肺
二、心
三、肾
四、肝
五、胃肠功能
六、凝血功能支持
七、脑功能支持
八、营养支持
第三节 呼吸机治疗
一、适应证
二、人工气管选择
三、呼吸机应用
四、脱机标准
第二十一章 休克
一、病因分类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七、护理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二章 呼吸衰竭
一、分类
二、病因
三、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四、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时人体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
七、治疗原则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三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命名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改变特点
五、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六、临床表现及分期
七、诊断标准
八、鉴别诊断
九、预防与治疗
十、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四章 急性肺水肿
一、分类
二、病理与病因、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五章 危重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第一节 危重哮喘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六、护理
七、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肺性脑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与分级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学改变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六章 肺栓塞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急救与处理
六、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指标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并发症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康复治疗和再梗死的预防
九、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九章 多发伤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要求
二、致伤因素与分类
三、诊断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章 高危急腹症
第一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改变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并发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严重程度判断
九、治疗
十、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重症急性胆管炎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要点
三、治疗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绞窄性肠梗阻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手术治疗
四、手术后处理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一章 创伤与外科手术
第一节 颅脑伤与脑部手术
一、颅脑伤
二、脑部手术
三、脑水肿与颅高压
四、颅脑伤综合救治与脑部手术术后处理
五、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胸部外伤与胸部手术
一、胸部外伤
二、胸部手术
第三节 腹部创伤与腹部手术
一、腹部创伤与手术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围手术期处理
六、呼吸机治疗
第四节 脊柱外伤与脊柱手术
一、脊柱脊髓临床解剖概要
二、脊柱脊髓外伤与手术
三、严重颈椎退行性疾患
四、呼吸机治疗
第五节 肾移植术后
一、概述
二、肾移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三、肾移植手术
四、肾移植术后的外科并发症
五、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发病类型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脑炎和脑膜炎
一、病因
二、感染途径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四节 癫�持续状态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三章 糖尿病昏迷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一、发病诱因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一、发病诱因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防治措施
七、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四章 肾功能衰竭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分期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五章 溺水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六章 中暑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七章 电击伤
一、病因
二、致伤机制与程度因素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八章 急性中毒
一、分类
二、诊断
三、中毒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综合救治
六、呼吸机治疗
附录一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或方法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二 呼吸机板面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三 呼吸生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一、基本略号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三、通气量
四、通气与血流
五、弥散
六、呼吸力学
附录四 血气分析常用符号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五 血流动力学测定常用参数
附录六 几种常用计算公式・
一、D(A-a)O2计算公式
二、Qs/Q1计算公式
三、CaO2与DO2
四、机械通气时呼吸系统(肺和胸廓)的顺应性计算
附录七 气体状态表示与换算方法
附录八 临床检验参考值
一、血液
二、尿液
三、粪便检查
四、体液检查(脑脊液、胸腹水、胃液)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呼吸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呼吸道
一、上呼吸道
二、下呼吸道
第二节 肺与肺泡
一、肺
二、肺泡
第三节 肺的血管
一、肺循环系统
二、支气管循环
第四节 肺的淋巴与神经系统
一、淋巴系统
二、神经系统
第五节 胸膜、纵隔与膈肌
一、胸膜
二、纵隔
三、膈肌
第六节 胸廓
一、肋骨
二、胸骨
三、肋间隙
四、胸廓的运动
第二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肺的容量
一、静态肺容量
二、动态肺容量
第二节 肺的通气
一、通气量
二、肺泡的气体分布
三、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肺的血流
一、肺血管床的解剖学特点
二、肺循环的压力
三、肺血流的阻力
四、肺血容量
五、肺血流的分布
六、影响肺循环的因素
七、肺循环的神经化学效应
八、肺循环的功能
第四节 肺内气体交换
一、通气/血流
二、弥散
第五节 肺的力学
一、呼吸动力
二、胸和肺顺应性
三、气道阻力
四、呼吸功
第六节 呼吸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的调节
二、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三、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四、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五、呼吸调节的临床意义
六、药物对呼吸神经调节的影响
第三章 氧和二氧化碳运输与组织呼吸
第一节 氧和二氧化碳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二节 组织呼吸
一、组织呼吸的场所
二、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三、组织的氧需求与氧供给
四、组织氧合的监测
第四章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缺氧的病理生理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二、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四、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六、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二节 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四、对酸碱平衡与血电解质的影响
五、对肾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氧疗的基本知识
一、缺氧的原因与分类
二、氧疗的呼吸生理学基础
三、缺氧的诊断与程度判断
四、氧疗纠正缺氧的机制
五、氧疗的原则与适应证
六、氧疗的途径
七、氧源或氧供类型
八、FiO2控制与计算
九、氧疗的时间方式
十、氧疗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第六章 动脉血气分析
一、测定方法与原理
二、项目和指标
三、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四、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标准
五、测定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
一、水、电解质分布与调节
二、水与电介质的生理功能
三、水与电介质紊乱的纠正方法
第二节 酸碱平衡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酸碱平衡调节
三、几种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
第三节 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一、三个规律
二、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第四节 酸碱失衡的判断与纠正
一、阴离子间隙
二、潜在HCO3
三、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临床应用
四、酸碱失衡判断方法
五、酸碱失衡类型及判断
六、酸碱失衡的纠正
第八章 危重病人感染与抗菌药物治疗
第一节 危重病人感染的特点
一、流行病学
二、病原微生物及其变迁
三、临床特点
四、病原学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第二节 抗菌药物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危重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特点
三、抗菌药物的种类与特点
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下呼吸道感染
二、败血症
三、导管相关菌血症
四、腹腔感染
五、重症胰腺炎
六、胆道感染
七、尿路感染
八、深部真菌感染
九、感染性腹泻
十、器官移植后感染
十一、骨关节感染
第九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 机体正常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
二、脂肪代谢特点
三、蛋白质代谢特点
四、维生素代谢特点
五、电解质代谢特点
六、微量元素代谢特点
第二节 危重病人营养物质代谢特点
一、饥饿时营养物质代谢特点
二、应激时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第三节 营养和代谢状态的评定
一、人体组成及测定
二、机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及测定方法
三、营养指标及测定
四、营养不良的判断和预后性营养指数
第四节 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一、能量需要量
二、蛋白质需要量
三、维生素需要量
四、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
第五节 营养支持途径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第二篇 呼吸机及其应用
第十章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呼吸机的工作环节
一、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
二、改善通气
三、改善换气功能
四、降低呼吸作功
五、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
第二节 呼吸机的分类
一、按使用或应用的类型分类
二、按(使用)机械通气的途径分类
三、按吸、呼气相的切换方式分类
四、按通气频率的高低分类
五、按是否有同步装置或性能分类
六、按适用对象分类
七、按工作原理分类
第三节 呼吸机模式与功能
一、主要的机械通气模式
二、主要的机械通气功能
第四节 高频通气
一、工作原理
二、特点及优缺点
三、分类和工作原理
四、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 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
第一节 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一、肺容量
二、肺的通气
三、肺内气体分布
四、VA/Q
五、气体弥散
六、肺的力学
七、对肺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对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回心血量和心脏的充盈度
二、心排量、心排指数、血压
三、心功能状况
四、肺循环的影响
五、对O2运输的影响
第三节 对中枢、肾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一、对中枢的影响
二、对肾功能的影响
三、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第十二章 呼吸机临床应用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二节 呼吸机类型和通气方式、模式与功能选择
一、呼吸机类型选择
二、通气方式、模式与功能选择
第三节 呼吸机的连接方式
一、连接方式的类型
二、连接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 呼吸机参数设置和调节
一、参数设置
二、参数调节
三、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
第五节 呼吸机与自主呼吸的协调
一、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影响
二、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原因
三、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一般处理
四、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的药物处理
第六节 呼吸机的撤离
一、撤离指征和标准
二、撤离方法
三、脱机困难的原因和处理
第十三章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
第一节 基本监测
一、生命体征监测
二、呼吸机自动监测
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四、胸部X线监测
五、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监测
第二节 特殊监测
一、PETCO2和FETCO2监测
二、呼吸力学监测
三、持续SaO2或SpO2监测
四、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五、VD/VT监测
六、呼吸指数(PaO2/FiO2)监测
七、D(A-a)O2监测
八、Qs/Q1监测
九、持续心电图监测
十、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十一、床边肺功能测定
第十四章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护理
第一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面罩、接口与口含管
二、气管插管
三、气管切开造口置管
四、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和气囊
第二节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时的护理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
二、气道湿化
三、分泌物吸引
四、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 气压伤
一、气胸
二、皮下和纵隔气肿
第二节 呼吸系统并发症
一、过度通气
二、通气不足
三、肺部感染
四、氧中毒
五、呼吸机依赖
六、上呼吸道堵塞
七、肺不张
第三节 机机通气致其他并发症
一、循环系统并发症
二、气管及邻近组织损伤
三、胃肠道系统并发症
第十六章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基本结构
第二节 供气部分
一、电动呼吸机
二、气动呼吸机
第三节 呼气部分
一、呼气阀
二、PEEP阀
三、呼气单向阀
第四节 控制部分
一、气控
二、电控
三、微处理机或计算机控制型
第五节 呼吸机的监测系统
一、压力监测
二、流量监测
三、FiO2监测
第六节 湿化器与雾化器
一、湿化器
二、雾化器
第十七章 呼吸机清洗与消毒、保养与维护
一、呼吸机的清洗与消毒
二、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
第十八章 各种类型呼吸机简介
一、呼吸机类型简介
二、各种类型呼吸机性能简介
第三篇 各种危重病与机械通气
第十九章 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概述
一、诊断
二、病因
三、心搏、呼吸停止的机制
第二节 心肺复苏
一、基本原则
二、基本步骤
三、疗效评价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脑复苏
一、脑组织的特点
二、一般治疗
三、特殊脑复苏措施
四、脑复苏后期的康复治疗
五、脑复苏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六、终止脑复苏的指标
第四节 呼吸机治疗
一、适应证
二、人工气道的选择
三、呼吸机类型选择
四、呼吸机模式和功能的选择
五、脱机标准
六、注意事项
第二十章 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五、临床监测标准
六、MSOF预防
七、治疗进展
第二节 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重点
一、肺
二、心
三、肾
四、肝
五、胃肠功能
六、凝血功能支持
七、脑功能支持
八、营养支持
第三节 呼吸机治疗
一、适应证
二、人工气管选择
三、呼吸机应用
四、脱机标准
第二十一章 休克
一、病因分类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七、护理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二章 呼吸衰竭
一、分类
二、病因
三、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四、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时人体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
七、治疗原则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三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命名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改变特点
五、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六、临床表现及分期
七、诊断标准
八、鉴别诊断
九、预防与治疗
十、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四章 急性肺水肿
一、分类
二、病理与病因、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五章 危重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第一节 危重哮喘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六、护理
七、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肺性脑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与分级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学改变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六章 肺栓塞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急救与处理
六、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指标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并发症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康复治疗和再梗死的预防
九、呼吸机治疗
第二十九章 多发伤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要求
二、致伤因素与分类
三、诊断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章 高危急腹症
第一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改变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并发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严重程度判断
九、治疗
十、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重症急性胆管炎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要点
三、治疗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绞窄性肠梗阻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手术治疗
四、手术后处理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一章 创伤与外科手术
第一节 颅脑伤与脑部手术
一、颅脑伤
二、脑部手术
三、脑水肿与颅高压
四、颅脑伤综合救治与脑部手术术后处理
五、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胸部外伤与胸部手术
一、胸部外伤
二、胸部手术
第三节 腹部创伤与腹部手术
一、腹部创伤与手术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围手术期处理
六、呼吸机治疗
第四节 脊柱外伤与脊柱手术
一、脊柱脊髓临床解剖概要
二、脊柱脊髓外伤与手术
三、严重颈椎退行性疾患
四、呼吸机治疗
第五节 肾移植术后
一、概述
二、肾移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三、肾移植手术
四、肾移植术后的外科并发症
五、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发病类型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呼吸机治疗
第三节 脑炎和脑膜炎
一、病因
二、感染途径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呼吸机治疗
第四节 癫�持续状态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三章 糖尿病昏迷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一、发病诱因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八、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一、发病诱因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防治措施
七、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四章 肾功能衰竭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分期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五章 溺水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六章 中暑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七章 电击伤
一、病因
二、致伤机制与程度因素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
五、呼吸机治疗
第三十八章 急性中毒
一、分类
二、诊断
三、中毒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综合救治
六、呼吸机治疗
附录一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或方法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二 呼吸机板面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三 呼吸生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一、基本略号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三、通气量
四、通气与血流
五、弥散
六、呼吸力学
附录四 血气分析常用符号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附录五 血流动力学测定常用参数
附录六 几种常用计算公式・
一、D(A-a)O2计算公式
二、Qs/Q1计算公式
三、CaO2与DO2
四、机械通气时呼吸系统(肺和胸廓)的顺应性计算
附录七 气体状态表示与换算方法
附录八 临床检验参考值
一、血液
二、尿液
三、粪便检查
四、体液检查(脑脊液、胸腹水、胃液)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