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黯国度》的原文摘录

  • 你可不能抱怨这家旅馆不干净。没有一个印度人会同意你的看法。低格清洁工人每天准时上班,而在印度,只要准时上班就不会有人找你麻烦。身为清洁工人,你可不一定要拿起扫帚,认认真真把地板打扫干净。那只是附带的职责。你的真正职责是“担任”清洁工人,当一个下贱的人,每天做一些下贱的动作。譬如说,打扫地板上时你必须弯着腰,驼着背。 (查看原文)
    风细细™ 1赞 2012-07-31 16:37:09
    —— 引自第86页
  • 它坐落在伦敦市赤尔夕区一栋出租公寓里的一个附有家具的房间, (查看原文)
    乱看书 1赞 2023-02-18 21:16:02
    —— 引自第18页
  • 东方世界正式展示在我眼前:脏乱,盲动,喧嚣,突如其来的不安全感——你突然发现,四海之内皆非兄弟,你的行李随时都会被人摸走 (查看原文)
    tang 1赞 2013-05-30 14:34:15
    —— 引自第4页
  • 这些东西受到珍惜,因为它们来自印度,但外祖母继续使用它们,直到这些东西全都残破了,腐朽了,而她老人家并不会因此感到懊恼,悔恨。后来我才领悟到,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习俗必须保留,因为它是古老的东西。这就是薪火相传。至于究竟有没有一个古老的过往文明支撑这种传承,却不是挺重要的。古老的东西,无论它是一副笈多王朝神像或是一张神床,不管它有多神圣崇高,都必须让人使用,直到它残破腐朽,不堪使用为止。 (查看原文)
    tang 1赞 2013-05-30 15:34:29
    —— 引自第7页
  • 酷暑天,湖泊北岸的山脉从早到晚笼罩在烟霭中,灰蒙蒙一片。太阳下山时,谷中弥漫着琥珀色的霞光,暮霭苍茫,一缕缕烟霭飘荡在湖中的白杨树丛间。每一株树木,轮廓都十分鲜明。从商羯罗查尔雅山顶眺望,烟雾缭绕的斯利那加城,远远看来就像一座巨大的工业城镇,矗立城中的一株株白杨,乍看就像一根根高耸的烟囱。斯利那加城前方,阿克巴城堡雄踞在湖中央一座赭红山丘上,映照着落霞,气象万千。太阳悬挂在城堡左边的天空——原本白灿灿的一轮,这会儿已经转变成淡黄色,湖畔群山,灰蒙蒙一路绵延到远方天际,终于隐没在暮霭中,再也望不见了。 (查看原文)
    Philip 1赞 2017-02-03 22:25:24
    —— 引自第146页
  • 反抗的问题……只对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人有意义……由于政治自由理论的兴起,在我们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察觉到人的价值,而政治自由理论的实践,也使得人们对现存体制越来越感到不满……这个问题牵涉到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日益增长的自觉。事实上,对印加人和印度教贱民而言,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早就替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相信,传统是神圣的。在一个把某些事物奉为神圣的社会中,反抗的问题根本无从产生,因为这样的社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问题,一切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玄学被神话取代。人世间不再有任何问题,只有永恒的答案和评论,而这些也许是属于玄学的范畴。 (查看原文)
    Philip 1赞 2017-02-03 22:32:41
    —— 引自第252页
  • 印度和英国之间的这场邂逅,终归破灭,它在双重的幻想中落幕。新的觉悟使印度人不可能回到从前,他们对“印度民族性”的坚持,却又让他们无法迈开大步向前走。在这个国家,你也许找得到一个自从莫卧儿时代以来就不曾改变过的印度,但事实上,它已经改变了,而且改变得非常彻底。你也许会认为,印度模仿西方所取得的成果是积极正面的,直到你发觉(有时感到很焦躁,有时感到很不安):东西方之间的全面沟通和交流,是不可能的;西方的世界观是无法转移到印度的;印度文化中依旧存在着一些西方人无法进入的层面,可以让印度人退守其中。在今天的印度,消极的东方世界观和积极的西方世界观都已经被稀释、冲淡了,两者互相制衡。西方文化对印度的渗透不够彻底,英国人试图改变印度人的信仰和文化,结果却知难而退。印度的力量和印度的生存能力,来自消极的世界观,来自印度人特有的近乎本能的生命延续感。这种人生观一旦被稀释,就会丧失它的力量。在“印度民族性”的概念中,生命延续感注定会丧失。创造的欲望和动力消退了,印度人得到的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生命的停滞。这种现象,反映在“古代文化”建筑物中,反映在许多印度人感叹的生命元气的丧失(其实,这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反映在邦迪和他那群朋友的政治闲谈中,反映在“俱卢之野”寺庙的石雕里——一群死气沉沉的马和一辆静止不动的战车。湿婆神早已不再跳舞。 (查看原文)
    ʚmomoɞ 1赞 2019-09-02 14:44:05
    —— 引自第262页
  • 土地改革并不能说服婆罗门阶级把自己的手放在犁上去亲自耕田,不能使他们相信自己不会因此丧失尊严。把奖状颁给见义勇为的儿童,并不能消解他们心中的疑惧: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别人,是一桩不可饶恕的罪过。把政府职位保留给贱民,对谁都没有好处。这样做,不啻是将重大的职责交由不合格的人承担,出身贱民阶级的公务员,很难安于其位,因为一般民众对他们早已存有成见。需要改革的是制度本身,应该摧毁的是种姓阶级心态。 “老爷,我儿子病了。”他瞅着我,脸上绽露出羞涩诡秘的笑容。他那双精致小巧的脚,不停地摩擦着地板,一副忸怩不安的模样。 他大可不必耍这一招。我的手早就伸进裤袋,从一沓用订书机钉在一起的钞票(总共一百张)中抽出几张来。那个星期,本地的印度国家银行 “老爷,我儿子病了。”他瞅着我,脸上绽露出羞涩诡秘的笑容。他那双精致小巧的脚,不停地摩擦着地板,一副忸怩不安的模样。 他大可不必耍这一招。我的手早就伸进裤袋,从一沓用订书机钉在一起的钞票(总共一百张)中抽出几张来。那个星期,本地的印度国家银行只有这么多现金。我不敢把整沓钞票掏出来,只能把手伸进裤袋里,慢吞吞地偷偷摸摸抽出几张:我知道克什米尔人一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就会立刻亢奋起来,目露凶光,令人不寒而栗。 克什米尔人特有的、中古世纪式的思维,能够把一座数百年前建造的城堡,随随便便说成具有五千年历史。同样,他们也有本领把三四百年前发生的事件遗忘得一干二净。就是因为欠缺历史意识,他们才那么容易改变宗教信仰,而且改变得极为彻底。许多克什米尔家族姓氏,譬如我们的旅馆主人巴特先生,至今仍然带着浓厚的印度教色彩。但是,对于他们的印度教出身和来历,克什米尔人却连一点记忆都没有。 在印度,身为诗人和音乐家,你必须一天到晚装出一副很哀伤很忧郁的样子,你必须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 这座簇新的公车站新近才落成。克什米尔人三三两两,从男厕钻出,伸出手来就往门帘上抹一抹,把手... (查看原文)
    1赞 2019-10-22 19:51:04
    —— 引自章节:1
  • 后来我才领悟到,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习俗必须保持,因为它是古老的东西,这就是薪火相传。至于究竟有没有一个古老的过往文明支撑这种传承,却不是那么重要。古老的东西,无论它是一尊笈多王朝神像还是一张绳床,不管它有多神圣崇高,都必须被人使用,直到它残破腐朽、不堪使用为止。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49:14
    —— 引自章节:第一章想象力停驻的地方
  • 在印度,一般人也会被他们所属的种姓阶级染上特定的色彩,尤其是事先公布种姓身份,不管这样做是出于善意或恶意。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1:21
    —— 引自章节:第一章想象力停驻的地方
  • 印度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因此,对它的贫穷感到愤怒是没有用处的。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2:42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我终于领悟,在印度这个国家,你随时可以找到逃避的窍门。几乎每一座城镇都有一个比较祥和而且干净的角落,让你躲藏在那儿,疗伤止痛,恢复你的自尊心。在印度,最容易也最应该被视若无睹的东西就是那些最显眼的现实。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3:42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情欲就像怜悯,是希望的改良品。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4:47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这个古国,在过去一千年间,并未拥有自己的王室和本土贵族统治阶层,早已经学会挪出一些空间(但那也只是在社会的顶层)容纳外来的入侵者。在这一千年中,外在的模仿对象不断变换,但内在世界永远保持不变,而这正是印度人生存的秘诀。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7:09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邦迪对待欧洲的态度,就像一位好色的清教徒:他瞧不起被他诱奸的女人。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8:13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他们张开双臂接纳西方的东西,但内心深处却不自觉地排拒这些东西蕴含的价值观。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7:59:02
    —— 引自章节:第二章阶级
  • 脑力和体力分离的结果,使印度人成为世界上寿命最短、最缺乏随机应变能力、最受剥削的民族。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8:00:20
    —— 引自章节:第三章来自殖民地的人
  • 公共卫生牵涉到种姓阶级制度;种姓阶级制度造成印度人的麻木不仁、欠缺效率和无可救药的内斗;内斗使印度积弱不振;积弱不振导致列强入侵,印度沦为殖民地。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8:03:40
    —— 引自章节:第三章来自殖民地的人
  • 而在印度,只要准时上班就不会有人找你麻烦。身为清洁工人,你可不一定要拿起扫帚,认认真真把地板打扫干净。那只是附带的职责。你的真正职责是“担任”清洁工人,当一个下贱的人,每天做一些下贱的动作。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8:04:54
    —— 引自章节:第三章来自殖民地的人
  • 阶级是一种奖惩制度。印度的种姓阶级把每个人禁锢在他的身份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牵涉到奖惩,职务和责任就变得无关紧要。所谓“人”,就是他对外宣示的身份和功能。在这方面,印度人是直截了当的。穷人一定是瘦子,富人一定是胖子。 (查看原文)
    泰迪小熊 2019-11-29 18:06:32
    —— 引自章节:第三章来自殖民地的人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