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蓬莱阁丛书”之一。深刻研究了诗学这一课题。该书辑取的论文具有开创性且篇幅不大,并有著名专家的导读,不仅梳理全书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示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这些论著,材料翔实,论据确凿,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目录 · · · · · ·
《诗论》导读
诗论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第二章 诗与谐隐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第五章 诗与散文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 · · · · · (收起)
诗论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第二章 诗与谐隐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第五章 诗与散文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情趣与意象之中有尼采所指出的隔阂与冲突。打破这种隔阂与冲突是艺术的主要使命,把它们完全打破,使情趣与意象融化得恰到好处,这是达到最高理想的艺术。……《诗经》中比兴两类就是有意要拿意象来象征情趣,但是通常很少完全做到象征的的地步,因为比兴只是一种引子,而本来要说的话终须直率说出。……汉魏作风较《诗经》已大变,但运用意象的技巧仍未脱比兴旧规。就大概说,比多于兴。……在汉魏时,诗用似相关而又不尽相关的意象引起本文正意,似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技巧。有时这种意象成为一种附赘悬瘤,非本文正意所绝对必须。……(汉魏)时期的诗应用意象的技巧却比《诗经》有进步。《诗经》只用意象做引子,汉魏诗则常在篇中或篇末插入意象来烘托情趣。(举李陵苏武诗为例)这种随时随境用意象比兴的写法打破固定地在起头几句用比兴的机械,实在是一种进步。此外,汉魏诗渐有全章以意象寓情趣,不言正意而正意自见的,这种写法也是《国风》里所少有的。 如果从情趣与意象的配合看,中国古诗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情趣逐渐征服意象,中间是征服的完成,后来意象蔚起,几成一种独立自足的境界,自引起一种情趣。第一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文;第二步是情景吻合,情文并茂;第三步是即景生情或因文生情。……就大略说,汉魏以前是第一步,在自然界所取之意象仅如人物故事画以山水为背景,只是一种陪衬;汉魏时代是第二步,古诗十九首、苏李赠答及曹氏父子兄弟的作品中意象与情趣常达到混化无迹之妙,到陶渊明手里,情景的吻合可算登峰造极;六朝是第三步,从大小谢滋情山水起,自然景物的描绘从陪衬地位抬到主要地位,如山水画在图画中自成一大宗派一样,后来便渐趋于艳丽一途了。……转变的关键是赋。赋偏重铺陈景物,把诗人的注意渐从内心变化引到自然界变化方面去。从赋的兴起,中国才有大规模的描写诗,也从赋的兴起,中国诗才渐由情趣富于意象的《国风》转到六朝人意象富于情趣的艳丽之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8页 -
对于心里一阵感触,如果已经认识得很清楚,就自然有语言能形容它,或间接地暗示它;如果认识并不清楚,就没有理由断定它是“诗意”,犹如夜里看见一团阴影,没有理由断定它是鬼怪一样。水到自然渠成,意到自然笔随。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类名句,有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裂痕么?它们像是模糊隐约的情感思想变成明显固定的语言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蓬莱阁丛书(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校史随笔》《明史讲义》《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思想小史》《唐诗杂论》
等
。
喜欢读"诗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诗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附录: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朋友,你的诗和信都已拜读。你要我“改正”并且“批评”,使我很惭愧。在这二十年中我虽然差不多天天都在读诗,自己却始终没有提笔写一首诗,作诗的辛苦我只从旁人的作品中间接地知道,所以我没有多少资格说话。谈到“改正”,我根本不相信诗可以经旁人改正,只有诗人自己...
(展开)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读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先生以著名美学家的身份为我们耳熟能详,他翻译的西方美学名著更令我们受益匪浅。最近重读他的早期著作《诗论》,依然极具现实光芒。《诗论》草创于作者1930年代初留学时期,返国后即以这本书受知于胡适和陈叔通,先后教授...
(展开)

往后再继续写读书笔记吧
大二第一学期,参加了中国图书馆馆长来我们学校做的一个讲座:《经典与古代文学》.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何谓经典?我的答案是:经典必合乎人性之根本诉求,经久而不衰。 经典,就是当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去品读,总能有不同体会的存在。它引起共鸣,让人们在孤独之外发见不孤独。...
(展开)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8.9分 1194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05)8.8分 33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5分 206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1分 174人读过
-
每满30减1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彼岸)
- 叶雨书衣·范用 (nokia2100)
- 旧藏与新读:中外文论|文艺随笔 (竹马笃笃)
- 旧藏与新读:中国古典文学-阅读与鉴赏 (竹马笃笃)
- 旧藏与新读:中外诗论 (竹马笃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13-08-21 12:54:42
从来就不应该是空中楼阁。
0 有用 阿枣 2011-05-13 17:32:26
写得倒是好,只是观点不及《隐喻》那样合我胃口罢了
1 有用 金剛怒目 2015-07-20 21:11:26
每个人的心中大概都有一些「觉得早该读却没读过」的书,在我这里,此书便是其中之一,有时候我便会忍不住作「读过」状。很早就在不同的师长处知道此书极重要,也早就买了,却一直没读。终于读了一遍,确实极其重要,至少其中对于文学史的许多判断,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0 有用 米 2014-02-05 17:04:12
诗乐舞同源,诗画异质。艺术如游戏,是富裕生命的流露: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征服困难之外还有余裕,还能带几分游戏态度任意纵横挥扫,使作品显得逸趣横生。意象与情趣的契合:超物之境、同物之境。情感思想语言一致,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立。语言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诗的进化史:有音无义-音重于义-音义分化(诗不可歌)-音义合一(文字的声音:诗须可诵)。赋。
0 有用 在野人 2012-12-08 14:21:43
大一读物
0 有用 drin. 2022-10-29 20:26:54 湖南
学浅,须多读。
0 有用 糊涂の侦探 2022-02-13 15:58:40
雅俗共赏
0 有用 非文 2019-02-13 20:40:12
博丽、通透,颇多意外之喜。有时间一定要读读《文艺心理学》。
0 有用 Sebastian 2019-01-21 15:15:43
诗学理论入门书。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10 14:45:55
按需。“本书是“蓬莱阁丛书”之一。深刻研究了诗学这一课题。该书辑取的论文具有开创性且篇幅不大,并有著名专家的导读,不仅梳理全书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示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这些论著,材料翔实,论据确凿,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