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全三册)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大甜甜~~ 2017-12-08 07:32:09

    晨起,读毕。现在如果让我来说《外篇》究竟有多少出自庄子之手,我觉得会有不少。首先是思路的一贯性。其次在于我们不能死盯着《内篇》最精彩的那些篇章说事,而应该把《外篇》的一些东西视为一种酝酿,或者一种习作。即便对庄周而言,好文章也不是一跃而成的。

  • 14 愚人机场 2016-06-23 10:11:27

    郭象的注,精到而惜字如金,成玄英的疏,恍若仙风道骨游离尘上。内篇的注疏看得让人入迷,外篇杂篇的注疏却突然一落千丈,几致可以忽略之,郭、成似乎在竭力补救外杂篇文本的偏离,矛盾重重,需要甄别。但从内篇到杂篇的过程,是不是陶东风说的“从超迈到随俗”的过程?且待寻读。

  • 12 IdigoCode 2009-07-03 17:14:03

    这个本子,比王先谦的《庄子集解》要更详细更好,如果要选择的话,还是要郭本好了。

  • 6 如来 2016-01-18 17:35:52

    越往后读,越发不需要郭注跟成疏了,成疏尤其显得啰嗦。

  • 5 epimeleia 2010-10-04 23:53:12

    印刷、纸张太差了

  • 1 清暉 2011-12-21 21:17:59

    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完成了。笔记未完成。

  • 4 子乙小姐 2012-12-24 20:52:15

    我很想知道哪个版本的《庄子》最好

  • 2 Still Water 2019-01-16 14:41:51

    每天两个小时,两个星期,终于看完了。几年前稀里糊涂的读了前两册,全都忘了。加上陈引驰老师的精读课学过两遍,本学期自己上课也在讲庄子,算是小有收获。通读之后,算是对庄子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三十三篇之间有不少重复、茅盾的地方。最重要的当属《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骈拇》、《胠箧》。《盗跖》也很有意思。《庄子》一书主要有两种言说方式,一是开篇寓言,然后夹叙夹议;二是,开篇议论再辅之以寓言。明显采用第一种方式的论述的篇目一般都比较重要。其立意与形式都是前秦诸子中极其特立的存在,任何一家均不像他这样说话。对《庄子》当中涉及到诸多四个字的人物名称非常好奇。要梳理一下,参考张文江《庄子内七篇》的附录对“南郭子綦”的讨论。准备每年过一遍。PS必须依靠注释,否则看不懂。

  • 2 Peter Cat 2012-11-29 10:18:10

    必备底本,然释义还需外假其它参考。

  • 1 四季的風 2018-03-15 03:45:37

    認真讀了兩遍。

  • 0 丁萌 2006-11-24 23:24:22

    不看郭象注,无法深入庄子.

  • 1 深谷赏雪 2017-11-04 21:19:39

    不求甚解读完,全繁体和文言注释看得太吃力,部分注解文辞优美甚于原文。以后要再看一遍。“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0 2006-01-23 14:09:28

    相刃相靡。

  • 2 桃喵喵🌸 2020-05-17 21:48:54

    从学年论文到毕业论文,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以后的某一天,应该还会来细细看这些注释吧。

  • 1 Beluga 2020-02-21 11:53:54

    底本错误较多

  • 1 阿木 2017-08-12 23:15:06

    斷斷續續,終於讀完了。以前有個老師說,讀《莊子》會讀進去,但再讀又會讀出來,繼續讀又會讀進去。這次讀有些出戲,但它是我最喜歡的書的地位沒變,會再回頭來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