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的逻辑 短评

热门
  • 4 leanonaleaf 2014-05-01 19:03:10

    译者是港中大的,关于特定名词的注释从来源到阐发写得非常清楚,翻译得也流畅。给个赞

  • 2 在土星的标志下 2011-03-13 11:24:37

    这本书的翻译真是绕口,尤其最后一章

  • 0 Arness 2011-09-23 11:02:42

    个人感觉有点儿杂乱。。看来我的逻辑思维还得培养修炼。

  • 0 唐川 2012-06-26 16:03:26

    !!!!!

  • 0 石上泉8788 2010-08-02 23:49:03

    很奇怪的经历。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说这些内容我本就没有感觉,总之基本没怎么读懂。可为什么别人都是四星以上?所以我就不评分了,羊群效应啊

  • 0 达芬不是奇 2013-07-21 15:46:43

    2008-1-11 18:38:35还书

  • 0 白以及白 2020-01-07 09:06:11

    十年后再读,茅塞顿开

  • 0 委婉些 2019-03-09 15:42:07

    “方向”“使命”

  • 0 chaio咔 2010-07-06 19:53:21

    文化之悲剧

  • 1 全都是风 2017-02-27 00:34:53

    开始觉得“人能做什么”大概只能退回去想“人不能做什么”,这或许又是自我解释与放弃,但在看起来AI高歌猛进的时代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另外,译者相当用心,可以认真的写一大段讲莱布尼兹最后加一句嗯当然作者并不是很看重这个问题。这充分说明一个好的翻译未必就是“流畅的”,那些不流畅的注释都让我看得愉快了起来。

  • 0 拆骨为刀 2022-04-26 21:05:19

    先囫囵吞完。翻译略老派,电子版影响理解,择日纸质本重读。

  • 1 啦啦啦Scott 2022-05-08 10:23:52

    年初的时候大概看了一下,看到这些二十世纪初的有古典文学,古典语言学,德式古典哲学的学者都要使用那个时代的通行的自然科学世界观,论证方式去为人文学科的合法性作辩护,内心觉得有点悲哀了。 而一个有意思的,讽刺性的残酷对应的是,正当其时正在发生着机械化战争和程序化的严密流程的科学性的种族灭绝……

  • 0 悉达多 2022-12-21 09:55:20 北京

    读过一章

  • 0 Usagi 2023-05-27 14:23:34 浙江

    补标,只能说读了个大概,这个版本好多翻译半文半白,读的异常难受,之后找英文版看看。

  • 0 20thCdweller 2025-06-05 14:24:57 加拿大

    高三借的王思行的书 带回家在书上不小心留了个黑枸杞水的stain 非常惶恐地在多抓鱼又买了一本还给她 五年之后太平洋的另一边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this part of me 都离开我太远了

  • 0 2017-03-03 15:30:43

    看不懂系列

  • 0 云停父 2012-04-01 11:38:18

    读的是人民大学的译本。目前读了一半,没有兴奋点。

  • 0 妄执完王知宛 2021-02-06 01:40:51

    题目最好还是译《文化科学的逻辑》。关子尹译笔很有时代感,当代大陆人读起来可能觉得老派,不过这种老派里的感染力的确还没失去它的效果。加上可以感受到的准确性,是我很久没有过的中文阅读体验。也有一些部分可能太贪考据,例如把 diskursiv 翻成“曲行的”(p. 118),但这个词应该是在描述从概念到概念、以逻辑进行的这种过程(cf. duden)。还有沃尔夫林的 das Malerische 在英语中基本翻作 the painterly,关翻作“色彩”是有些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了。至于卡西尔,当然有一些历史条件决定的限制,但不妨碍诸多精彩概念,比如第2章《事物之感知与表达之感知》,还有“自上的美学”和“自下的美学”(p. 129,关译“发乎上的”“发乎下的”),令我知道了哈曼的来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