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2回应)
2021-02-11 18:44:211人喜欢
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t-in-process)的不完善,正是因为它是由在政治上是突显的、在结构上不是静止的排他物来构造的?换句话说,主体构型的不完善难道不是与挑战能指的民主过程相关联的吗?对拉康的障碍的非历史依赖能与霸权提出的战略问题相调和吗?或者它是作为对所有可能的主体构型的一种准先验限制并因此对政治的冷漠而存在的吗?
2。是什么构成了当代政治生活机构的可行理论?德里达的“决定”( decision)论能够解释政治机构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协商吗?“决定”是一个伦理的或是存在主义的范畴吗?如果是,它又是如何与政治领域( the political)相联系的呢?
3。在描述社会和政治进程以及在描述主体构型中的“逻辑”地位如何?总是带来难题的逻辑是否引起了一种与需权规划敌对的情形?(此为问题1的补充)这些逻辑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吗?逻辑与社会实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4。精神分析的认同观点和政治认同的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精神分析是否为政治学提供理论?具体又是何种精神分析?
5。是否有可能讨论“同一性的形而上学逻辑”,就好像它是单一的?
6。假定一个主体位置在表述行为上意味着什么?它是那么简单的吗?
7。如果性别差异是个僵局,那是否就意味着女权运动是个死胡同?如果性别差异从拉康意义上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它在霸权斗争中没有地位?或者对所有这类斗争的准先验限制,是否因此也就被当作史前或非历史而被就地冻结?
8。最近把批判理论分为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做法是种拒绝在具有细微差别的位置之间做出区分的失败的、盲目的证法吗?这是否与以解构和拉康主义形式复活康德地位这种做法有关?是否也存在着一种拉康教条,它阻碍非正统地用拉康来思考霸权?
9。我们是否仍然都同意权是我们描述政治倾向的有益范畴?澄清这一点将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吗?
10。对黑格尔的严肃思考是否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康德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重新思考在准先验主张与用来阐述它们真理的历史范例之间的对立?
11。批判理论家的批判权威存在于何处?我们自己的主张是否从属于一个自我批判,它在修辞学上又如何表现?
欧内斯特·拉克劳的问题
1。当代许多辩论中,普遍主义呈现出与分散于当代世界的社会行为者的多元性相对立。然而,在普遍主义和排他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意义分歧。例如,文化多元主义是否可以还原为否认任何“普遍”权力的特殊主义逻辑?还有,“多元主义”观念一它引起了同样社会行为者主体位置的多样性一一能直接吸收进“文化多元主义”吗?文化多元主义包括整体的文化/社会共同体,然而这个共同体并不与全球的民族共同体重叠。相反,普遍主义惟一可想像的形式同原教旨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基础相关,这一点是真实的吗?
2。当代社会分裂愈益增加,其众多后果之一就是,公有制社会的价值一一只要我们始终面对特殊的共同体,它就被语境化一一被权利(比如说,万民之权或文化少数派的自决权)话语补充了,而这些权利话语据说独立于任何语境都有效(即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两种运动一普遍权利的要求和公有制社会专一性的要求一一最终是否相容?如果它们不相容,当这种不相容打开多样性协商和多元性语言游戏的领域,而这一领域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公共空间的构造又是必不可少的,难道它不是积极的吗?
3。古典解放理论假定了有待解放的社会行动者在根本上是同质的一一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成为全球解放代言人的条件在于它没有什么特定利益需要捍卫,因为它已经成为粹人类本质的表现。同样地,从古典民主政治的一些形式看来一一雅各派是最清的例子——人民意志的联合是任何民主改革的前提。今天,正相反,我们往往谈论(复数形式的)解放,这种复数形式的解放源自社会需求的多元性,且把民主实践与社会行动者多元性之间的协商共识同一起来。什么样的社会机观点与这种转换方法相容呢?
4。权理论预先假设,一方面“普通”是一个不可能而必然的对象一结果是,它总需要不可根除的“特殊性”残余的在场;因此,另一方面,权和解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排斥正相反,而是一种相互蕴涵
尽管这很矛盾。以这种方式理解的霸权关系是由政治联系构成的吗?如果是,那么由内部张力而可能进行的战略游戏是什么呢?
5。不管怎样,差别范畴都是过去30年最重要的理论方法内根本。德鲁兹和加塔利的游牧同一性,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德里达的延异以及拉康的能指逻辑学,都是处理“差别”构造特点的备选方法。它们相互之间不相容吗?如果是,这些不相容存在于何处?我们如何评估他们各人的政治分析的生产力?
6。先验性问题困扰当代理论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比如,像俄狄浦斯或阉割情结这样的精神分析范畴的地位是什么?它们是历史的产物吗?或者它们更是任何可能社会的先验条件?有一种普遍的感觉一一它既不是激进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完全成熟的先验论一一将会成为适当的答案,成为一种避开既有假设的两种极端(如准先验论的观点)之缺陷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准”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在这个领域,理论进展的前提会是什么?后者对历史分析的影响又会是什么?
斯拉沃热・齐泽克的问题
1。真实域和历史性:拉康的真实域是象征过程的根本基石和稳定的指示物吗?或者说,它代表了其全部的非实质的内在界限、失败的点,它维持着现实与其象征之间的那条鸿沟,并因而推动着历史化一象征化的偶然过程吗?
2。缺乏和重复:重复运动是建立在某些原始缺乏上吗?或者说,一种原始的、基础性的缺乏观念是否必然把重复过程的再度铭写归人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
3。认同(非认同)的社会逻辑:非认同必然是对现存秩序的颠覆吗?或者说,某种非认同的方式、某种与某人的象征身份“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是同质的吗?非认同的不同模式有哪些?
4。主体、主体化和主体位置:“主体”仅仅是主体化过程的结果吗?是质询的结果吗?是在表述行为上假设一些“固定的主体位置”的结果吗?或者说,拉康的“被禁闭的主体”的概念(以及德国唯心主义作为自我关联的否定性的主体概念)是否同样为传统的同一性的一本质主义形而上学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5。性别差异的地位:再次,性别差异仅仅代表个人通过反复述行而获得的“男人”和“女人”两种主体位置吗?或者,即是说,性别差异是拉康意义上的“真实”一一是一种僵局——因此每一种把它翻译成固定的主体位置的企图都会失败吗?
6。男根能指:在拉康看来,男根的概念是否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一一即一个中心能指的概念,它作为一种先验的参考点构建了性特征的领域——或者说,对拉康来说,作为能指的男根是主体缺乏的“修复性”增补这个事实改变了某些事情了吗?
7。普遍和历史主义:今天,遵循詹姆逊的“历史化”建议就足够了吗?对虚假的普遍的历史主义批评的限制是什么?因为政治原因以及内在的理论原因,维持同时作为不可能而必然这种矛盾的普遍概念是否就不具有更大的生产性?
8。黑格尔:黑格尔只是真正的形而上学者,因而每种断言暂时性一偶然性一有限性的后形而上学情结在定义上都是反黑格尔的吗?或者说,反对黑格尔的后形而上学敌意难道恰恰是其自身理论极限的一种指针,从而每个人更应该关注与“泛逻辑主义”教条不一致的“另一个黑格尔”的到来吗?
9。拉康和解构:把拉康理解为解构主义者系列中的一员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吗?或者说,有一整套的特点把拉康与解构主义教条(例如保留了作为我思的主体概念)区别开来这个事实难道表明了这两个领域的不可通约性?
10。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接受(主要是种族的、性别的或生活方式的)承认斗争的多元性这一“后现代”概念吗?或者说,难道最近复活的民粹主义( populism)会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标准的“后现代”激进政治学的坐标、去复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所有这些又如何影响着霸权和总体性概念?
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2回应)
2021-02-11 18:44:211人喜欢
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t-in-process)的不完善,正是因为它是由在政治上是突显的、在结构上不是静止的排他物来构造的?换句话说,主体构型的不完善难道不是与挑战能指的民主过程相关联的吗?对拉康的障碍的非历史依赖能与霸权提出的战略问题相调和吗?或者它是作为对所有可能的主体构型的一种准先验限制并因此对政治的冷漠而存在的吗?
2。是什么构成了当代政治生活机构的可行理论?德里达的“决定”( decision)论能够解释政治机构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协商吗?“决定”是一个伦理的或是存在主义的范畴吗?如果是,它又是如何与政治领域( the political)相联系的呢?
3。在描述社会和政治进程以及在描述主体构型中的“逻辑”地位如何?总是带来难题的逻辑是否引起了一种与需权规划敌对的情形?(此为问题1的补充)这些逻辑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吗?逻辑与社会实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4。精神分析的认同观点和政治认同的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精神分析是否为政治学提供理论?具体又是何种精神分析?
5。是否有可能讨论“同一性的形而上学逻辑”,就好像它是单一的?
6。假定一个主体位置在表述行为上意味着什么?它是那么简单的吗?
7。如果性别差异是个僵局,那是否就意味着女权运动是个死胡同?如果性别差异从拉康意义上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它在霸权斗争中没有地位?或者对所有这类斗争的准先验限制,是否因此也就被当作史前或非历史而被就地冻结?
8。最近把批判理论分为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做法是种拒绝在具有细微差别的位置之间做出区分的失败的、盲目的证法吗?这是否与以解构和拉康主义形式复活康德地位这种做法有关?是否也存在着一种拉康教条,它阻碍非正统地用拉康来思考霸权?
9。我们是否仍然都同意权是我们描述政治倾向的有益范畴?澄清这一点将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吗?
10。对黑格尔的严肃思考是否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康德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重新思考在准先验主张与用来阐述它们真理的历史范例之间的对立?
11。批判理论家的批判权威存在于何处?我们自己的主张是否从属于一个自我批判,它在修辞学上又如何表现?
欧内斯特·拉克劳的问题
1。当代许多辩论中,普遍主义呈现出与分散于当代世界的社会行为者的多元性相对立。然而,在普遍主义和排他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意义分歧。例如,文化多元主义是否可以还原为否认任何“普遍”权力的特殊主义逻辑?还有,“多元主义”观念一它引起了同样社会行为者主体位置的多样性一一能直接吸收进“文化多元主义”吗?文化多元主义包括整体的文化/社会共同体,然而这个共同体并不与全球的民族共同体重叠。相反,普遍主义惟一可想像的形式同原教旨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基础相关,这一点是真实的吗?
2。当代社会分裂愈益增加,其众多后果之一就是,公有制社会的价值一一只要我们始终面对特殊的共同体,它就被语境化一一被权利(比如说,万民之权或文化少数派的自决权)话语补充了,而这些权利话语据说独立于任何语境都有效(即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两种运动一普遍权利的要求和公有制社会专一性的要求一一最终是否相容?如果它们不相容,当这种不相容打开多样性协商和多元性语言游戏的领域,而这一领域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公共空间的构造又是必不可少的,难道它不是积极的吗?
3。古典解放理论假定了有待解放的社会行动者在根本上是同质的一一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成为全球解放代言人的条件在于它没有什么特定利益需要捍卫,因为它已经成为粹人类本质的表现。同样地,从古典民主政治的一些形式看来一一雅各派是最清的例子——人民意志的联合是任何民主改革的前提。今天,正相反,我们往往谈论(复数形式的)解放,这种复数形式的解放源自社会需求的多元性,且把民主实践与社会行动者多元性之间的协商共识同一起来。什么样的社会机观点与这种转换方法相容呢?
4。权理论预先假设,一方面“普通”是一个不可能而必然的对象一结果是,它总需要不可根除的“特殊性”残余的在场;因此,另一方面,权和解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排斥正相反,而是一种相互蕴涵
尽管这很矛盾。以这种方式理解的霸权关系是由政治联系构成的吗?如果是,那么由内部张力而可能进行的战略游戏是什么呢?
5。不管怎样,差别范畴都是过去30年最重要的理论方法内根本。德鲁兹和加塔利的游牧同一性,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德里达的延异以及拉康的能指逻辑学,都是处理“差别”构造特点的备选方法。它们相互之间不相容吗?如果是,这些不相容存在于何处?我们如何评估他们各人的政治分析的生产力?
6。先验性问题困扰当代理论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比如,像俄狄浦斯或阉割情结这样的精神分析范畴的地位是什么?它们是历史的产物吗?或者它们更是任何可能社会的先验条件?有一种普遍的感觉一一它既不是激进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完全成熟的先验论一一将会成为适当的答案,成为一种避开既有假设的两种极端(如准先验论的观点)之缺陷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准”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在这个领域,理论进展的前提会是什么?后者对历史分析的影响又会是什么?
斯拉沃热・齐泽克的问题
1。真实域和历史性:拉康的真实域是象征过程的根本基石和稳定的指示物吗?或者说,它代表了其全部的非实质的内在界限、失败的点,它维持着现实与其象征之间的那条鸿沟,并因而推动着历史化一象征化的偶然过程吗?
2。缺乏和重复:重复运动是建立在某些原始缺乏上吗?或者说,一种原始的、基础性的缺乏观念是否必然把重复过程的再度铭写归人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
3。认同(非认同)的社会逻辑:非认同必然是对现存秩序的颠覆吗?或者说,某种非认同的方式、某种与某人的象征身份“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是同质的吗?非认同的不同模式有哪些?
4。主体、主体化和主体位置:“主体”仅仅是主体化过程的结果吗?是质询的结果吗?是在表述行为上假设一些“固定的主体位置”的结果吗?或者说,拉康的“被禁闭的主体”的概念(以及德国唯心主义作为自我关联的否定性的主体概念)是否同样为传统的同一性的一本质主义形而上学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5。性别差异的地位:再次,性别差异仅仅代表个人通过反复述行而获得的“男人”和“女人”两种主体位置吗?或者,即是说,性别差异是拉康意义上的“真实”一一是一种僵局——因此每一种把它翻译成固定的主体位置的企图都会失败吗?
6。男根能指:在拉康看来,男根的概念是否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一一即一个中心能指的概念,它作为一种先验的参考点构建了性特征的领域——或者说,对拉康来说,作为能指的男根是主体缺乏的“修复性”增补这个事实改变了某些事情了吗?
7。普遍和历史主义:今天,遵循詹姆逊的“历史化”建议就足够了吗?对虚假的普遍的历史主义批评的限制是什么?因为政治原因以及内在的理论原因,维持同时作为不可能而必然这种矛盾的普遍概念是否就不具有更大的生产性?
8。黑格尔:黑格尔只是真正的形而上学者,因而每种断言暂时性一偶然性一有限性的后形而上学情结在定义上都是反黑格尔的吗?或者说,反对黑格尔的后形而上学敌意难道恰恰是其自身理论极限的一种指针,从而每个人更应该关注与“泛逻辑主义”教条不一致的“另一个黑格尔”的到来吗?
9。拉康和解构:把拉康理解为解构主义者系列中的一员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吗?或者说,有一整套的特点把拉康与解构主义教条(例如保留了作为我思的主体概念)区别开来这个事实难道表明了这两个领域的不可通约性?
10。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接受(主要是种族的、性别的或生活方式的)承认斗争的多元性这一“后现代”概念吗?或者说,难道最近复活的民粹主义( populism)会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标准的“后现代”激进政治学的坐标、去复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所有这些又如何影响着霸权和总体性概念?
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2回应)
2021-02-11 18:44:211人喜欢
朱迪斯・巴特勒的问题
1。我想更加确切地知道拉康关于主体构造观点是否与霸权观点相一致。在我看来,“未被完善的主体”( the uncomplete ed subject)或者“被禁闭的主体”( the bared subject)概念看起来保证了质询的某种不完善,但它难道不是通过设置一个障碍作为全部主体构造的条件和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吗?霸权所需的主体构型的不完善性( the incompleteness of subject-formation)是否这样:过程中的主体( subject-in-process)的不完善,正是因为它是由在政治上是突显的、在结构上不是静止的排他物来构造的?换句话说,主体构型的不完善难道不是与挑战能指的民主过程相关联的吗?对拉康的障碍的非历史依赖能与霸权提出的战略问题相调和吗?或者它是作为对所有可能的主体构型的一种准先验限制并因此对政治的冷漠而存在的吗?
2。是什么构成了当代政治生活机构的可行理论?德里达的“决定”( decision)论能够解释政治机构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协商吗?“决定”是一个伦理的或是存在主义的范畴吗?如果是,它又是如何与政治领域( the political)相联系的呢?
3。在描述社会和政治进程以及在描述主体构型中的“逻辑”地位如何?总是带来难题的逻辑是否引起了一种与需权规划敌对的情形?(此为问题1的补充)这些逻辑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吗?逻辑与社会实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4。精神分析的认同观点和政治认同的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精神分析是否为政治学提供理论?具体又是何种精神分析?
5。是否有可能讨论“同一性的形而上学逻辑”,就好像它是单一的?
6。假定一个主体位置在表述行为上意味着什么?它是那么简单的吗?
7。如果性别差异是个僵局,那是否就意味着女权运动是个死胡同?如果性别差异从拉康意义上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它在霸权斗争中没有地位?或者对所有这类斗争的准先验限制,是否因此也就被当作史前或非历史而被就地冻结?
8。最近把批判理论分为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做法是种拒绝在具有细微差别的位置之间做出区分的失败的、盲目的证法吗?这是否与以解构和拉康主义形式复活康德地位这种做法有关?是否也存在着一种拉康教条,它阻碍非正统地用拉康来思考霸权?
9。我们是否仍然都同意权是我们描述政治倾向的有益范畴?澄清这一点将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吗?
10。对黑格尔的严肃思考是否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康德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重新思考在准先验主张与用来阐述它们真理的历史范例之间的对立?
11。批判理论家的批判权威存在于何处?我们自己的主张是否从属于一个自我批判,它在修辞学上又如何表现?
欧内斯特·拉克劳的问题
1。当代许多辩论中,普遍主义呈现出与分散于当代世界的社会行为者的多元性相对立。然而,在普遍主义和排他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意义分歧。例如,文化多元主义是否可以还原为否认任何“普遍”权力的特殊主义逻辑?还有,“多元主义”观念一它引起了同样社会行为者主体位置的多样性一一能直接吸收进“文化多元主义”吗?文化多元主义包括整体的文化/社会共同体,然而这个共同体并不与全球的民族共同体重叠。相反,普遍主义惟一可想像的形式同原教旨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基础相关,这一点是真实的吗?
2。当代社会分裂愈益增加,其众多后果之一就是,公有制社会的价值一一只要我们始终面对特殊的共同体,它就被语境化一一被权利(比如说,万民之权或文化少数派的自决权)话语补充了,而这些权利话语据说独立于任何语境都有效(即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两种运动一普遍权利的要求和公有制社会专一性的要求一一最终是否相容?如果它们不相容,当这种不相容打开多样性协商和多元性语言游戏的领域,而这一领域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公共空间的构造又是必不可少的,难道它不是积极的吗?
3。古典解放理论假定了有待解放的社会行动者在根本上是同质的一一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成为全球解放代言人的条件在于它没有什么特定利益需要捍卫,因为它已经成为粹人类本质的表现。同样地,从古典民主政治的一些形式看来一一雅各派是最清的例子——人民意志的联合是任何民主改革的前提。今天,正相反,我们往往谈论(复数形式的)解放,这种复数形式的解放源自社会需求的多元性,且把民主实践与社会行动者多元性之间的协商共识同一起来。什么样的社会机观点与这种转换方法相容呢?
4。权理论预先假设,一方面“普通”是一个不可能而必然的对象一结果是,它总需要不可根除的“特殊性”残余的在场;因此,另一方面,权和解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排斥正相反,而是一种相互蕴涵
尽管这很矛盾。以这种方式理解的霸权关系是由政治联系构成的吗?如果是,那么由内部张力而可能进行的战略游戏是什么呢?
5。不管怎样,差别范畴都是过去30年最重要的理论方法内根本。德鲁兹和加塔利的游牧同一性,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德里达的延异以及拉康的能指逻辑学,都是处理“差别”构造特点的备选方法。它们相互之间不相容吗?如果是,这些不相容存在于何处?我们如何评估他们各人的政治分析的生产力?
6。先验性问题困扰当代理论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比如,像俄狄浦斯或阉割情结这样的精神分析范畴的地位是什么?它们是历史的产物吗?或者它们更是任何可能社会的先验条件?有一种普遍的感觉一一它既不是激进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完全成熟的先验论一一将会成为适当的答案,成为一种避开既有假设的两种极端(如准先验论的观点)之缺陷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准”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在这个领域,理论进展的前提会是什么?后者对历史分析的影响又会是什么?
斯拉沃热・齐泽克的问题
1。真实域和历史性:拉康的真实域是象征过程的根本基石和稳定的指示物吗?或者说,它代表了其全部的非实质的内在界限、失败的点,它维持着现实与其象征之间的那条鸿沟,并因而推动着历史化一象征化的偶然过程吗?
2。缺乏和重复:重复运动是建立在某些原始缺乏上吗?或者说,一种原始的、基础性的缺乏观念是否必然把重复过程的再度铭写归人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
3。认同(非认同)的社会逻辑:非认同必然是对现存秩序的颠覆吗?或者说,某种非认同的方式、某种与某人的象征身份“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是同质的吗?非认同的不同模式有哪些?
4。主体、主体化和主体位置:“主体”仅仅是主体化过程的结果吗?是质询的结果吗?是在表述行为上假设一些“固定的主体位置”的结果吗?或者说,拉康的“被禁闭的主体”的概念(以及德国唯心主义作为自我关联的否定性的主体概念)是否同样为传统的同一性的一本质主义形而上学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5。性别差异的地位:再次,性别差异仅仅代表个人通过反复述行而获得的“男人”和“女人”两种主体位置吗?或者,即是说,性别差异是拉康意义上的“真实”一一是一种僵局——因此每一种把它翻译成固定的主体位置的企图都会失败吗?
6。男根能指:在拉康看来,男根的概念是否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一一即一个中心能指的概念,它作为一种先验的参考点构建了性特征的领域——或者说,对拉康来说,作为能指的男根是主体缺乏的“修复性”增补这个事实改变了某些事情了吗?
7。普遍和历史主义:今天,遵循詹姆逊的“历史化”建议就足够了吗?对虚假的普遍的历史主义批评的限制是什么?因为政治原因以及内在的理论原因,维持同时作为不可能而必然这种矛盾的普遍概念是否就不具有更大的生产性?
8。黑格尔:黑格尔只是真正的形而上学者,因而每种断言暂时性一偶然性一有限性的后形而上学情结在定义上都是反黑格尔的吗?或者说,反对黑格尔的后形而上学敌意难道恰恰是其自身理论极限的一种指针,从而每个人更应该关注与“泛逻辑主义”教条不一致的“另一个黑格尔”的到来吗?
9。拉康和解构:把拉康理解为解构主义者系列中的一员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吗?或者说,有一整套的特点把拉康与解构主义教条(例如保留了作为我思的主体概念)区别开来这个事实难道表明了这两个领域的不可通约性?
10。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接受(主要是种族的、性别的或生活方式的)承认斗争的多元性这一“后现代”概念吗?或者说,难道最近复活的民粹主义( populism)会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标准的“后现代”激进政治学的坐标、去复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所有这些又如何影响着霸权和总体性概念?
0 有用 豆子芝麻姜盐茶 2021-11-03 21:46:13
選讀齊澤克的部分。
0 有用 伯明翰周董 2020-12-27 20:36:30
齐泽克部分翻译的勉强可以接受
0 有用 肖顽缨女士 2017-07-03 19:27:37
第一次看到几个自己从不同领域接触到的左翼思想家就同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对话
1 有用 月ノ美兎 2021-04-15 11:05:20
翻译的毛病太多了,一词多译、主从句、还不会断句,比原文还难懂。
1 有用 逍遥君 2016-10-12 18:46:00
极具风格的启示录
0 有用 罗诺 2022-05-17 12:50:58
只读了齐泽克的部分
1 有用 意游 2022-02-10 15:46:09
一本充满火药味的社科大家论战书,涉及女性主义、社会性别、霸权、全球化、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左右之争等诸多议题,可惜很多地方不知所云……三人都主张普遍性不是一个静止的、先验的假定,而应该被理解为一个不能还原为任何有限表现模式的过程或条件;齐泽克偏向黑格尔和拉康理论,巴特勒偏向黑格尔和解构理论,拉克劳偏向拉康理论和解构理论。
0 有用 树源 2022-01-12 19:34:10
说实话没读懂
0 有用 小栖要走上正轨 2021-11-06 00:18:15
普遍性的陷阱太多了。这本书好难。是很难的,我没有勇气读黑格尔,葛兰西也十分复杂,唉。
0 有用 豆子芝麻姜盐茶 2021-11-03 21:46:13
選讀齊澤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