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本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美国著名汉学家。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威尔逊CWoodraw Wilson)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哈佛大学。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师从费正清教授(John Fairbank)、史华慈教授(Benjanmin Schwartz)学习中国历史。1964年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的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1990. 中译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99年出版,陈兼、刘昶译)、《现代中国的起源》(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20...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美国著名汉学家。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威尔逊CWoodraw Wilson)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哈佛大学。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师从费正清教授(John Fairbank)、史华慈教授(Benjanmin Schwartz)学习中国历史。1964年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的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1990. 中译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99年出版,陈兼、刘昶译)、《现代中国的起源》(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2002. 目前未见汉译)等。
目录 · · · · · ·
最新中文版序言 ········································································(1)
平装本序言 ················································································(1)
第一章 地方民兵和传统国家·················································(1)
第一节 近代史的时限·····················································(1)
第二节 国家民兵制度的历史重要性·····························(11)
· · · · · · (更多)
最新中文版序言 ········································································(1)
平装本序言 ················································································(1)
第一章 地方民兵和传统国家·················································(1)
第一节 近代史的时限·····················································(1)
第二节 国家民兵制度的历史重要性·····························(11)
第二章 1796-1850年间清代民兵政策的发展···················(37)
第一节 白莲教叛乱期间的地方管理问题····················(37)
第二节 太平天国叛乱前夕的清代民兵政策················(51)
第三章 中国南部和中部地方武装的结构····························(64)
第一节 地方组织的规模···············································(64)
第二节 地方组织的原则···············································(76)
第三节 团与官僚政治部门之间的关系························(94)
第四章 叛乱的发生和正统名流的组建武装······················(107)
第一节 从地方防御到帝国的防御:江忠源··············(107)
第二节 胡林翼创建‚亲兵‛ ·····································(120)
第三节 曾国藩和湘军·················································(139)
第四节 刘于浔和南昌防御·········································(156)
第五章 军事化的对应等级组织·········································(170)
第一节 正统的和异端的等级组织······························(170)
第二节 相互作用和一体化·········································(181)
第六章 民兵、国家和革命·················································(194)
第一节 太平天国叛乱的社会-战略问题··················(194)
第二节 传统国家的崩溃·············································(217)
参考书目················································································(23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 更多书评 4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8.8分 64人读过
-
時英出版社 (2004)9.1分 24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加州大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文献(中译本)目录 (benshuier)
- 江湖往事·底层的权力 (袋鼯)
- 美国学者中国地方史研究著作不完全目录 (子明)
- 好玩的书 (xxx)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Praetoria 2015-10-17 01:06:37
第二代内部结构动力说,嘉道之乱和太平天国进入日程之外,还有余波延及裴宜理周锡瑞。观点方面年久失修,重要性似乎也不是今天能够一眼点出。因此,比较深刻的感觉集中在写法上,保甲-团练结构和异端组织对应性的叙述以及军事化水平在胡林翼以后的提升,应属两条漂亮的交叉线索,以典型案例为支点建立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在阶段转变时刻带进湖南帮联系的策略,想来既是后人惯常的手法,也是两招不易效法的功夫。洪荒之初,向来是立意... 第二代内部结构动力说,嘉道之乱和太平天国进入日程之外,还有余波延及裴宜理周锡瑞。观点方面年久失修,重要性似乎也不是今天能够一眼点出。因此,比较深刻的感觉集中在写法上,保甲-团练结构和异端组织对应性的叙述以及军事化水平在胡林翼以后的提升,应属两条漂亮的交叉线索,以典型案例为支点建立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在阶段转变时刻带进湖南帮联系的策略,想来既是后人惯常的手法,也是两招不易效法的功夫。洪荒之初,向来是立意如挥鞭,破题如掘墓。在且仅在这一点上似可胡言乱语,青年孔飞力对黑铁时代我辈的意义远大于无法可效的列文森,少逊于不营法式的魏斐德。 (展开)
35 有用 兔子晴 2014-01-18 17:31:37
前提:“近代”的划分标准应该来自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内部,而不是某一新出现的外部冲击。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来的内部结构,是绅士集团处于支配地位,并且提供内聚力, 以粘合和沟通上层与地方社会。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建立在这样的政治哲学之上。所以:“近代“的尺度应指上述社会结构的变化。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这种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何时、如何发生变化。结论:(1)直到1864年,中国的传统政治秩序还没有... 前提:“近代”的划分标准应该来自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内部,而不是某一新出现的外部冲击。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来的内部结构,是绅士集团处于支配地位,并且提供内聚力, 以粘合和沟通上层与地方社会。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建立在这样的政治哲学之上。所以:“近代“的尺度应指上述社会结构的变化。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这种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何时、如何发生变化。结论:(1)直到1864年,中国的传统政治秩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2)但在太平军兴的过程中,一系列对未来影响甚大的变化已经开始。研究和写作方法:以“社会网络—村社组织”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钥匙。但孔在此方面所做的贡献似乎主要体现在世界观而非方法论上? (展开)
4 有用 成知默 2020-12-31 16:15:11
孔飞力讲晚清史以及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虽多有争议,但的确从西方入侵导致中国转型的思路中跳脱了出来,从冲击—反应模式转向从中国内部寻求改变的动力:清代统治的衰落并非中国传统社会的衰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并非鸦片战争,而是太平天国叛乱的被扑灭,以及在此前提下,清政府治下应对叛乱的地方军事化与绅权扩张,成为孔飞力探求近代中国变革的中心思想。虽然地方武装与地方名流的扩展否能成为中国传统... 孔飞力讲晚清史以及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虽多有争议,但的确从西方入侵导致中国转型的思路中跳脱了出来,从冲击—反应模式转向从中国内部寻求改变的动力:清代统治的衰落并非中国传统社会的衰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并非鸦片战争,而是太平天国叛乱的被扑灭,以及在此前提下,清政府治下应对叛乱的地方军事化与绅权扩张,成为孔飞力探求近代中国变革的中心思想。虽然地方武装与地方名流的扩展否能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崩溃的充分必要条件仍可商榷,但孔飞力的贡献在于利用大量地方志厘清了晚清地方军事化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名流—绅士与帝国的利益赖以联结的机制,他们所创办的团练、与地方官僚的关系,江忠源的江军、胡林翼的亲兵、曾国藩的湘军和刘于浔的南昌团练以及异端地方武装的具体分析,展示了地方军事化的复杂情景。 (展开)
67 有用 子尧 2012-07-26 19:33:32
我准备今年有机会去访问他老人家
13 有用 月眠 2011-09-16 01:07:57
译本让我再次有了学好英语看原版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