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明清散文研究
出版年: 2004-6
页数: 266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讲坛丛书
ISBN: 9787108021045
内容简介 · · · · · ·
“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最新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
“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最新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惟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不避口语、原汁原味现场氛围使普通读者也能借阅读身临其境地感知高校讲堂、学术动态及前沿问题。
在作者看来,自周作人、林语堂始,直到当下仍为一般人推崇的晚明小品,乃典型的“文人之文”,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而不太被看好的清代文章,则大都属于“学者之文”,注重典制,朴实但大气。
作者简介 · · · · · ·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01)、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0)、首届王瑶学术...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01)、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0)、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等。先后出版《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B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目录 · · · · · ·
第一讲 别出手眼与放胆为文――李贽的为人与为文
第二讲 文人的生计与幽韵――陈继儒的为人与为文
第三讲 阐扬幽韵与表彰声色――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第四讲 都市诗人的奇情壮采――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第五讲 史家之文的阔大与入情――黄宗羲的为人与为文
· · · · · · (更多)
第一讲 别出手眼与放胆为文――李贽的为人与为文
第二讲 文人的生计与幽韵――陈继儒的为人与为文
第三讲 阐扬幽韵与表彰声色――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第四讲 都市诗人的奇情壮采――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第五讲 史家之文的阔大与入情――黄宗羲的为人与为文
第六讲 能文而不为文人――顾炎武的为人与为文
第七讲 超越“江南之文”――全祖望的为人与为文
第八讲 文派、文选与讲学――姚鼐的为人与为文
第九讲 志在述学与文艺其末――汪中的为人与为文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相信朱熹的话,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得,别人也帮不得。即使进的是最好的学校,老师也帮不了你多少忙,假如你自己不想“苦思”的话。我之所以挑这篇文章,希望提醒诸位,一是学问宗旨不同,可以并置;通过并置不同的学问,让你理解一代学术,也让你养成比较开阔的眼光与胸襟;而是读书必须自得,不要期待老师轻易告诉你答案,那是偷懒,不是好事情。就这两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2页 -
读书做学问,确有入门途径,以及若干必须遵守的规则;但若“读得书多”,达到某种境界,确实百无禁忌,不被各种现成规矩所束缚。///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有人能做,有人不能做。初听起来,这很不公平;可你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比如有些话,饱经沧桑的人说出来,很好;少年人依样画葫芦,就不太合适了。前些年我回中大,见到师兄的孩子,才五六岁,背了很多唐诗宋词。那天,他靠在门上,父亲问他:“干嘛?”他做沉思状,答:“断肠人在天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读后感

>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9.3分 8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渡洛 2016-04-12 21:52:32
大学读物
0 有用 philohistoria 2010-01-04 21:59:43
罕见的依然保持赤子情怀的当代中国学者
0 有用 王小岸 2013-06-11 17:23:22
抽空读完的。
2 有用 无阴无晴 2011-03-27 21:43:16
为了课堂小组发言的需要,催促自己看完本书。要说具体学到了什么,难说,自身对这一块不太熟悉,也只能是知识的增长;但,陈平原先生在讲述中,自然脱不开老本行,因此我更喜欢看他谈有关“现代文学”里读书、著述以及做学问的感悟与大实话。另外,让我感到很受挫败的是,我发现我很难与有些“古人”为友(如顾炎武,“把学问、人生和政治抱负扭结在一起,然后借助一系列‘旅行’来展开,如此‘以游为隐’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读书... 为了课堂小组发言的需要,催促自己看完本书。要说具体学到了什么,难说,自身对这一块不太熟悉,也只能是知识的增长;但,陈平原先生在讲述中,自然脱不开老本行,因此我更喜欢看他谈有关“现代文学”里读书、著述以及做学问的感悟与大实话。另外,让我感到很受挫败的是,我发现我很难与有些“古人”为友(如顾炎武,“把学问、人生和政治抱负扭结在一起,然后借助一系列‘旅行’来展开,如此‘以游为隐’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行路’”),总是在思想上无法交通。大概是我活得太没志趣,也就只能像袁宏道那样暂求小格局的幽韵与声色吧! (展开)
1 有用 群山 2018-03-25 09:41:36
读过两遍,惊叹于平原君的眼光和胸怀。按照其原来的计划,明清这段的散文大家当为十八位,但书中只谈了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和汪中,尚有归有光、王思任、徐弘祖、刘侗、傅山、李渔、袁枚、章学诚和龚自珍,因故未能谈到。期盼作者能尽快完璧,俾我辈大快朵颐。
1 有用 淼斋 2023-03-03 16:24:40 四川
此书系课堂讲授录音,先有对作家的大体概述,颇有识见,且有新意。尤其喜欢陈继儒、黄宗羲、全祖望几章。其中主要是作家作品选讲,多有在选文上做发挥,极具可读性。如果以纯粹的研究而论,与一流尚有距离。但以讲课录音而论,亦颇为难得。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2-21 00:21:26 湖北
经典。
0 有用 星河光碎 2023-02-03 21:30:52 江苏
有述有論,有識有斷,雖略繁雜,但極易讀,想必授課時也甚有趣。用王國維「有境界,則自成高格」之語結束全書,用意鮮明,為人、為文、為學自當追求「高格」。
0 有用 觉觉的觉觉 2022-10-12 20:10:23 河南
提纲挈领!!!
0 有用 李伟长 2022-08-27 18:48:45 上海
多年前的精神养料,一晃快二十年了,为人和为文的联系,“尚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