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巴金误读的声音越来越大,贬之者称其为“文化恐龙”,褒之者连巴金的一个咳嗽都认为是“举世无双”,作者不愿意把巴金当作神像供奉在天上,试图靠近巴金丰富的内心,试图与他做一次精神对话,这些构成了本书之所以称做《另一个巴金》的缘由。
为什么巴金一再被误读?为什么巴金会强烈地感觉到别人并不理解他?这种误解是不是恰恰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巴金的独特之处?本书作者靠近巴金丰富的内心,与他做了一次精神对话,从巴金1952年朝鲜的梦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巴金的作品,巴金的经历和巴金的思想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巴金。
0 有用 小九儿 2011-07-04 21:23:15
有些细节可以肯定
0 有用 態 2024-04-23 16:09:57 北京
很有情绪……但史料确实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