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让·保尔·萨特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
他的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一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在法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
目录 · · · · · ·
目 次
Ⅰ 读书
Ⅱ 写作
Ⅰ 读书
Ⅱ 写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世上没有好父亲,这是规律。请不要责备男人,而要谴责腐朽的父子关系:生孩子,何乐不为;养孩子,岂有此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记不起是在什么地方读到的,反正是上个世纪的事。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个小站上,一个作家踱来踱去,在等火车。一眼望去,连一座破房子也没有,寂寥无人影。作家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他眼睛近视,单身独处,样子粗俗,性子火暴;他百无聊赖,老想着前列腺病和债务。突然一辆四轮马车沿铁轨驰来,跳下一位年轻的伯爵夫人,向作家跑去,她跟他素不相识,但肯定眼前的旅行者就是她在一张相片上见过的作家。她向他躬身行礼,拿起他的右手亲吻。故事到此为止。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九岁那年,我为这个故事着了迷,这个爱发牢骚的作家竟然有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女读者。一个美貌的人儿给他恢复了连他自己都遗忘的荣耀,这叫做新生。再往深处一想,其实这意味着死亡,这是我感受到的,或我愿意认为如此。一个活着的庶民不可能从一个女贵族那里得到如此仰慕的表示。伯爵夫人仿佛对他说:“我之所以能来到您跟前,碰碰您,那是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保持门第的优越感了,我不担心您对我的姿态有什么看法,已经不把您当做一个人,您只是您作品的象征。”一个吻手礼把他置于死地:离圣彼得堡一千俄里的地方,一个旅行者在出生五十五年之后被焚,荣耀把他烧死,他只剩下火光闪闪的一系列著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文字生涯"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字生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文字”的许诺与欺骗
让•保尔•萨特薄薄一本自传,有两个中文译本。潘培庆先生的译本名为《词语》,收在赫赫有名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里;沈志明先生的译本名为《文字生涯》,是中文版萨特文集的一部分,也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著名译插图系列。大学时,我曾从图书馆借过一本破旧的《词语》,...
(展开)

“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作为记忆的矿藏地,童年是令人难以挖掘穷尽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曾言,“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而这份礼物对于萨特而言是极其珍贵的。 关于传记题材的作品,平时读得较多,但很少见整篇都是写其童年的甚...
(展开)

读书笔记1802:词语
萨特年近六十时的回忆录,记忆力惊人,十岁前的往事细节,心理活动历历在目,不知道是不是萨特自己的脑补。 出生几个月父亲没了,自己又得病,人生开局就很悲惨,母亲只得回娘家生活,回归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同萨特一样沦为了孩子的角色。对于萨特来说,父权压力的不再,使得他...
(展开)


《文字生涯》——通往不朽的生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知道自己没有天才,我无所谓;然而,可望而不可即的英雄主义却成了我激情惟一的目标。这是指引内心贫乏者的火焰,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我被选中,纯系天命,并非因为我有奇才;一切全仗我持之以恒,吃苦耐劳。我否认自己有任何奇特之处:... (展开)>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8.6分 1633人读过
-
Gallimard (1970)8.3分 4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7分 47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8.5分 38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张守义封设 (万古如长夜)
- 书虫私人藏书之我的诺贝尔之旅 (bookbug)
- 我的书架(外国文学) (嘉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字生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Endless_Summer 2012-11-09 02:30:14
The Freudian theory of "repressed erotic drive and ambitious drive" really deepens my understanding of Sartre's life and work.
0 有用 C.T. 2012-12-12 12:53:12
第一次看中文的萨特,感觉好陌生呢。
0 有用 Fan 2010-05-07 23:44:00
貌合神离
0 有用 小木匠 2022-02-28 18:24:01
2/3
1 有用 AngelXeelaFish 2012-06-06 21:52:09
我認為 希冀在書中找到相似的自己是極其糟糕的 但我好像一直在重複這件事
0 有用 Максим 2022-10-11 05:24:33 丹麦
2019/07/13
0 有用 萧璞 2022-04-14 23:07:55
自由度高,纯粹度低
0 有用 lovestar 2022-03-26 20:18:53
小册子,语言很出色,但我读来反而觉得有些冗长。
0 有用 小木匠 2022-02-28 18:24:01
2/3
0 有用 张小胖 2021-06-30 07:53:17
真的是光明磊落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