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数据真的没概念,尤其是“亩”。
这个……能叫春秋笔法么?
读完才知农民之困苦,改革之艰难,更深刻认识到没有耀邦同志,改革还处要处于困顿之中。这也是许多所谓的一些“老同志”攻击耀邦的缘由吧,其实他们现在享受着国家优渥的离休金,在位之时却做着现在看来是祸国殃民之事!
调查出公社经济带来的陕北农村极度赤贫,甚至不如“三十年前”,靠吃树叶为生,衣服都没有几件,绝大多数男主人在外讨要而女主人和孩子吃救济粮。从前信共产党,现在烧香拜佛。甚至用罢工要求包产到户。黄土高原:干旱冰雹天灾,注重产粮人祸。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差。管理上经受了很多次错误的运动,导致正直有才干的领导寥寥。当地不支持自留地种树也不搞教育。长期自给自足的经济让当地人的眼光不够宽广,商品经济高不上去。内参描述的状况促使领导人认清了包产到户的趋势。
有良知的记者,深入农民,言无不尽,揭露了西北农民令人震惊的贫困,将农民生活水平和建国前对比,不言而喻。人有病,天知否。想读书中提到的另一位记者调查报告《延安调查》,可惜找不到。
这样的新华社记者才是值得称赞的!
属于推动包产到户政策前的舆论造势,四个新华社记者在正确时候做了正确事,仅此而已。其实,比政策更重要的是,引入西方技术建立起来的石化工业供应化肥,同样是外来技术的种子革命。
报告的写法。不过谈及最多的包产到户本身的激励是否即是最主要的却值得考虑,但公社的解体确实释放出许多经济增长的要素.....
蛮感慨的
报告文学,恐怕不能全当真
对改革开放前期黄土高原农村的一个纪实,有一些思考和林老师的中国经济专题中的总结不谋而合,而通读后对于这个生存境遇的思考感性认识也是有不小的冲击,在那种极端生存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和我们以为的大不相同,所以广大的农村的问题绝对是复杂的问题。
因为上国史课程而看,以前对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本书作为报告类的著作,比起史学论著来好读很多,通读全文,也瞥见了一个远超出我想象的农村社会。若不进行制度改革,书中所述“在死亡线上挣扎”“失落的忠诚”难免不会周而复始的出现。
措辞很官方,内容很一般,有不堪历史之回顾,有思政灌输之嫌。
1980年中国西北实景,对30年中农村体制,运动不断的反思。讽刺的是许多地方生活水平还不如30s,40s,最好的年份粮食供给就是每人平均一天一斤。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究其根本,就想把屎盆子往第一代领导人身上扣,非蠢极坏。
> 告别饥饿
1 有用 潇洒小姐Molly 2013-04-19 15:52:24
对数据真的没概念,尤其是“亩”。
1 有用 ryan 2010-04-20 15:21:06
这个……能叫春秋笔法么?
5 有用 [已注销] 2010-06-11 01:19:28
读完才知农民之困苦,改革之艰难,更深刻认识到没有耀邦同志,改革还处要处于困顿之中。这也是许多所谓的一些“老同志”攻击耀邦的缘由吧,其实他们现在享受着国家优渥的离休金,在位之时却做着现在看来是祸国殃民之事!
2 有用 佑扯 2015-02-03 11:42:06
调查出公社经济带来的陕北农村极度赤贫,甚至不如“三十年前”,靠吃树叶为生,衣服都没有几件,绝大多数男主人在外讨要而女主人和孩子吃救济粮。从前信共产党,现在烧香拜佛。甚至用罢工要求包产到户。黄土高原:干旱冰雹天灾,注重产粮人祸。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差。管理上经受了很多次错误的运动,导致正直有才干的领导寥寥。当地不支持自留地种树也不搞教育。长期自给自足的经济让当地人的眼光不够宽广,商品经济高不上去。内参描述的状况促使领导人认清了包产到户的趋势。
0 有用 子鲲 2022-05-10 08:18:48
有良知的记者,深入农民,言无不尽,揭露了西北农民令人震惊的贫困,将农民生活水平和建国前对比,不言而喻。人有病,天知否。想读书中提到的另一位记者调查报告《延安调查》,可惜找不到。
0 有用 Booking2023 2017-10-04 18:01:43
这样的新华社记者才是值得称赞的!
0 有用 冷战老手 2019-04-24 17:29:40
属于推动包产到户政策前的舆论造势,四个新华社记者在正确时候做了正确事,仅此而已。其实,比政策更重要的是,引入西方技术建立起来的石化工业供应化肥,同样是外来技术的种子革命。
0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20-11-19 16:06:01
报告的写法。不过谈及最多的包产到户本身的激励是否即是最主要的却值得考虑,但公社的解体确实释放出许多经济增长的要素.....
0 有用 给我一块小酥饼 2021-05-27 10:29:03
蛮感慨的
0 有用 文无第一章会之 2019-03-29 23:28:40
报告文学,恐怕不能全当真
0 有用 williwaitforit 2014-11-02 21:54:11
对改革开放前期黄土高原农村的一个纪实,有一些思考和林老师的中国经济专题中的总结不谋而合,而通读后对于这个生存境遇的思考感性认识也是有不小的冲击,在那种极端生存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和我们以为的大不相同,所以广大的农村的问题绝对是复杂的问题。
0 有用 来碗粥 2020-03-21 16:17:39
因为上国史课程而看,以前对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本书作为报告类的著作,比起史学论著来好读很多,通读全文,也瞥见了一个远超出我想象的农村社会。若不进行制度改革,书中所述“在死亡线上挣扎”“失落的忠诚”难免不会周而复始的出现。
0 有用 豆友body 2024-06-13 14:16:38 山西
措辞很官方,内容很一般,有不堪历史之回顾,有思政灌输之嫌。
0 有用 纪宏泽 2020-09-28 20:33:16
1980年中国西北实景,对30年中农村体制,运动不断的反思。讽刺的是许多地方生活水平还不如30s,40s,最好的年份粮食供给就是每人平均一天一斤。
0 有用 仁澈 2024-12-12 19:36:12 黑龙江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究其根本,就想把屎盆子往第一代领导人身上扣,非蠢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