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国外动物学家的眼光看80年代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写的非常真实,不知道其中的官僚气、唯利是图、对外国学者的提防现在是不是有改善。熊猫繁殖能力并不低,最好的保护是维持野生状态而不是抓起来,竹子开花的问题,远远没有盗猎和聚集地破碎更严重。
20年前出版的这本书,内容除了大熊猫,还涉及文革,中国官僚主义,少数民族政策……2015年竟然又再版了一次,现在却买不到了。 “中文动物一词,意思不过就是会动的东西。”夏勒算是看得很明白了。
作者文笔出色,描述胖达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颇具诗情画意
为什么给一星:首先,作者只是标题党,这个标题是用来吸引眼球用的。第二,作者对中国人和中国大熊猫繁育工作是有很深重的偏见的。这本书当初在美国那么流行,此书不但满足老美的猎奇心理,而且很会迎合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和中国繁育大熊猫工作的质疑。遗憾的是,中国人自己还这么推崇这本书。
当时熊猫的状况实在是太惨了,它们不仅成为了政治工具,还成为以赚钱为目的出租品。大部分有权力的国人和外国研究人员对熊猫的态度截然不同。感慨熊猫留错了地方,感慨它们还是灭绝了好啊!不知道熊猫现在的状况是怎样呢?
研究动物保育必读。
我不喜欢
夏勒博士的吐槽太给力了,于是我很不好意思地在医疗急救课上看完了(谁让这课占用午休时间的……-_-||)。翻译扣一星。
十八岁时读过。原来种子早就深种。
这是作者在八十年代中国研究熊猫工作的纪实文学。翻译文笔挺好,很容易看进去,还觉得挺好看。 看得出,作者对熊猫等野生动物充满热爱,而并不只是因为做了研究工作而已。他对野生熊猫的生活观察得很细致,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深深感觉,这群熊猫都是鲜活存在过的。 作者带着外国人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熊猫工作和中国人。有些方面是西方思维的不理解,对中国有些处事方式和思维颇有吐槽。我挺意外这本书在国内的出现。有些他观察到的处事方式至今在中国还有,我也不认同这种方式。 幸运的是,很多困难和隔阂也在时间中得到解决。这非常不易,也从侧面感受到中国社会从混乱到恢复有序的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才有更多专业人才的出现,才有对熊猫保护的重视。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如老酒,几十年后的沉淀,回头历史没有那么敏感易呛有了醇厚之感。尤其看到很多师友或他们长辈的名字另有感触。
2022/175
适合小粉红读,不过小粉红读了,可能反而会加重内心的偏见,比如某一星评论。
窥得一点那个时代的中国,和自始至终存在的利益博弈,无论罩子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翻译得不差,是极其相当非常的差,当时读完中译本(还没怎么读过原版)就想重新译一遍。谁知道怎么联系获得中文版权吗?谁有兴趣合作一起重译此书? 夏勒博士,就是姆们保护生物学界的汤姆·克鲁斯
没看过这么幽默温暖的野生动物调查记录。非论文的方式,非学术著作的冰冷,可能也不够全面。可书中全是一个美国人对全世界动物的爱护和深情。坚毅、热爱、无私才不是一句口号,我觉得也可以排出这些词的另外一些含义强行注入身体里的毒素,可爱的老头。
关于熊猫的种种和80年代美国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差异都很有意思
just so so
读完心情太沉重了,真希望这不是事实
读过乔治夏勒博士的羌塘与雪豹之后,读读卧龙与大熊猫。“……派到卧龙的人,被那个精神的黑洞吞噬。”里面的问题看得人真感慨。何止八十年代的外籍专家才会面临这些问题,人类总是喜欢站队划分派别,本地外地,男性女性,乡野村夫和知识分子,体制内和体制外。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诚实。(要读记得读2015年新版,旧版物种译名、错别字都很多)
> 最后的熊猫
11 有用 熊阿姨 2014-06-15 22:15:37
国外动物学家的眼光看80年代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写的非常真实,不知道其中的官僚气、唯利是图、对外国学者的提防现在是不是有改善。熊猫繁殖能力并不低,最好的保护是维持野生状态而不是抓起来,竹子开花的问题,远远没有盗猎和聚集地破碎更严重。
6 有用 桑宁 2018-06-18 21:57:36
20年前出版的这本书,内容除了大熊猫,还涉及文革,中国官僚主义,少数民族政策……2015年竟然又再版了一次,现在却买不到了。 “中文动物一词,意思不过就是会动的东西。”夏勒算是看得很明白了。
3 有用 风一中 2015-09-19 18:58:08
作者文笔出色,描述胖达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颇具诗情画意
1 有用 春漪 2011-02-23 13:40:12
为什么给一星:首先,作者只是标题党,这个标题是用来吸引眼球用的。第二,作者对中国人和中国大熊猫繁育工作是有很深重的偏见的。这本书当初在美国那么流行,此书不但满足老美的猎奇心理,而且很会迎合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和中国繁育大熊猫工作的质疑。遗憾的是,中国人自己还这么推崇这本书。
2 有用 从前有个小朋友 2010-09-09 23:35:13
当时熊猫的状况实在是太惨了,它们不仅成为了政治工具,还成为以赚钱为目的出租品。大部分有权力的国人和外国研究人员对熊猫的态度截然不同。感慨熊猫留错了地方,感慨它们还是灭绝了好啊!不知道熊猫现在的状况是怎样呢?
0 有用 wwwWo 2008-04-16 03:19:52
研究动物保育必读。
0 有用 Wind 2007-08-24 22:49:13
我不喜欢
0 有用 mint 2013-08-23 16:03:28
夏勒博士的吐槽太给力了,于是我很不好意思地在医疗急救课上看完了(谁让这课占用午休时间的……-_-||)。翻译扣一星。
0 有用 桂枝风澹小山时 2011-09-11 23:42:57
十八岁时读过。原来种子早就深种。
1 有用 沫 2022-03-17 14:29:25
这是作者在八十年代中国研究熊猫工作的纪实文学。翻译文笔挺好,很容易看进去,还觉得挺好看。 看得出,作者对熊猫等野生动物充满热爱,而并不只是因为做了研究工作而已。他对野生熊猫的生活观察得很细致,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深深感觉,这群熊猫都是鲜活存在过的。 作者带着外国人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熊猫工作和中国人。有些方面是西方思维的不理解,对中国有些处事方式和思维颇有吐槽。我挺意外这本书在国内的出现。有些他观察到的处事方式至今在中国还有,我也不认同这种方式。 幸运的是,很多困难和隔阂也在时间中得到解决。这非常不易,也从侧面感受到中国社会从混乱到恢复有序的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才有更多专业人才的出现,才有对熊猫保护的重视。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0 有用 躺倒 2022-01-06 12:23:33
如老酒,几十年后的沉淀,回头历史没有那么敏感易呛有了醇厚之感。尤其看到很多师友或他们长辈的名字另有感触。
0 有用 夢★原 2022-06-26 16:19:29
2022/175
0 有用 ZG 2023-11-03 22:55:46 江西
适合小粉红读,不过小粉红读了,可能反而会加重内心的偏见,比如某一星评论。
0 有用 lynn 2022-12-30 09:24:23 上海
窥得一点那个时代的中国,和自始至终存在的利益博弈,无论罩子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0 有用 Robbi 2009-11-16 14:05:04
翻译得不差,是极其相当非常的差,当时读完中译本(还没怎么读过原版)就想重新译一遍。谁知道怎么联系获得中文版权吗?谁有兴趣合作一起重译此书? 夏勒博士,就是姆们保护生物学界的汤姆·克鲁斯
0 有用 Sapphore 2021-01-05 09:29:20
没看过这么幽默温暖的野生动物调查记录。非论文的方式,非学术著作的冰冷,可能也不够全面。可书中全是一个美国人对全世界动物的爱护和深情。坚毅、热爱、无私才不是一句口号,我觉得也可以排出这些词的另外一些含义强行注入身体里的毒素,可爱的老头。
0 有用 okida 2009-03-05 19:02:17
关于熊猫的种种和80年代美国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差异都很有意思
0 有用 首席备胎 2016-08-31 11:02:04
just so so
0 有用 秋陌离 2012-11-25 19:43:00
读完心情太沉重了,真希望这不是事实
0 有用 东大 2020-08-02 23:03:08
读过乔治夏勒博士的羌塘与雪豹之后,读读卧龙与大熊猫。“……派到卧龙的人,被那个精神的黑洞吞噬。”里面的问题看得人真感慨。何止八十年代的外籍专家才会面临这些问题,人类总是喜欢站队划分派别,本地外地,男性女性,乡野村夫和知识分子,体制内和体制外。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诚实。(要读记得读2015年新版,旧版物种译名、错别字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