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作者是明朝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这部举世闻名的奇书,在它出版之后的二百多年间,却几乎不为国人所知,乾隆时所修的《四库全书》对它摒弃不顾,而除了官修的《授时通考》之外,此间的学者包括那些顶级的国学大师,也从来就没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它的一个字。奇怪的是,它在东邻日本和朝鲜却被奉为宝笈,接着欧洲也从日本得到了它的日本刻本,然后开始出现它的多种译本,并视为中...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作者是明朝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这部举世闻名的奇书,在它出版之后的二百多年间,却几乎不为国人所知,乾隆时所修的《四库全书》对它摒弃不顾,而除了官修的《授时通考》之外,此间的学者包括那些顶级的国学大师,也从来就没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它的一个字。奇怪的是,它在东邻日本和朝鲜却被奉为宝笈,接着欧洲也从日本得到了它的日本刻本,然后开始出现它的多种译本,并视为中国科技史的小百科全书。而中国再次单独重印此书,即已经是二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的事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存《天工开物》的十几个版本中,外国人的却占了大多数,这在中国古籍中大约是太少见了。这部让我们国人引为豪的名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熟于耳闻而鲜于目睹。现在看来,如果只把《天工开物》看成中国科技史的名著,显然是不够的,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的名著。书中说的是“开物”,却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一切正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基础。我们可以向读者承诺,如果把此书通读一遍,稍加深思,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的精髓多一层体验。
天工开物(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宋应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潘吉星,我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就获得了李约瑟博士的赞誉。目前,潘吉星先生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导师等职;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同志社大学新岛讲座教授。潘吉星先生用中外文发表学术专著17部、论文170余篇,如《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天工开物校注与研究》、《中外科学之交流》、《中国造纸印刷技术史》等,主编《李约瑟文集》。曾获中国图书荣誉奖1项、中国科学史优秀图书一等奖3项、国家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1项、中国优秀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1项,以及各种省部级奖近10项。
目录 · · · · · ·
乃粒第一
总名
稻
稻宜
稻工(耕、耙、磨耙、耘耔)
稻灾
水利(筒车、牛车、踏车等)
麦
……
乃服第二
蚕种
蚕浴
种忌
种娄
抱养
养忌
叶料
……
彰施第三
诸色持料
蓝淀
红花
造红花饼法
附:燕脂
槐花
粹精第四
攻稻(击禾、轧禾、风车、石碾等)
攻麦(扬、磨、罗)
攻黍、稷、粟、梁、麻、菽、小碾、枷
作咸第五
盐产
海水盐
池盐
……
甘嗜第六
蔗种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
天工开物卷中
陶埏第七
瓦
砖
罂、瓮
……
冶铸第八
鼎
钟
釜
……
舟车第九
舟
漕舫
海舟
……
锤煅第十
治铁
斤、斧
锄
……
燔石第十一
石灰
蛎灰
煤炭
……
膏液第十二
油品
法具
皮油
杀青第十三
纸料
造竹纸
造皮纸
天工开物卷下
五金第十四
黄金
银
附:朱砂银
铜
……
佳兵第十五
弧矢
弩
干
……
丹青第十六
朱
墨
附:胡粉、靛花、紫粉、大青等
曲�第十七
酒母
神曲
丹曲
珠玉第十八
珠
宝
玉
附:玛瑙、水晶、琉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天工开物(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先秦诗文史 8.5
-
- 野菜博录 8.4
-
- 袁宏道集箋校(全三冊) 9.4
-
- 味水軒日記 8.4
-
- 梦溪笔谈 8.4
-
- 淞隐漫录 7.5
-
- 顾亭林诗文集 9.2
-
- 积微居读书记 9.0
-
- 唐诗纪事校笺(全八册) 8.8
-
- 骨董琐记全编(新校本) 8.2
天工开物(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如果学术研究天工开物,必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做学术研究天工开物,这本书绕不开。尽管它有文革期间思维留下的烙印,但版本的选择与校注的确比较到位。不像一些污七八糟的本子,基本的版本都是瞎选。这个版本是用的明最初刻本(1637年)的插图。 (展开)
有段时间每天都拿来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福州路古籍书店买的,好喜欢好喜欢,那天看到就先坐在那里读了一个小时。后来出门也常带着,虽然很重。 比单看原著的感受要丰富一些,配了丰富的图文与解说。 以前曾经认识学机械的朋友,大家讨论了很久古代的绣花针是怎么做出来的,铁杵磨成针明显是假道学拿来忽悠小朋友的... (展开)
《天工开物》:农耕文明的手作指南

2017年4月17-22日

版画幅面大、看得舒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去看潘吉星先生的译注本,或者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译注本,尽管用的是初刻本的图,但幅面比较小,看得不舒朗,这次完全符合我的胃口。值得推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那本(古刻新韵)基本是垃圾,似乎选的最差的陶本,版本都选不好,新韵个鸟!所以强烈推荐此套,两册。(已...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9.0分 428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2)8.4分 26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9.1分 10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天工开物(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枕蘭影 2006-12-04 10:16:36
不便宜的书,既然都采用了竖版左开,而且图上又都是繁体字,怎么还用简体字排印呢。只能所遗憾了。
0 有用 婧婧 2007-10-19 19:34:20
粗略的读了一遍,不错,古人的智慧让人惊叹
0 有用 唐错刀 2009-10-20 10:19:09
正因为从古至今对技术和细节的蔑视才导致了国家的落后。 可笑的傲慢。
0 有用 自在娇莺恰恰恰 2014-06-23 10:08:55
基本是在公司上厕所时刷完的,瞬间从legal world 进入手工世界
0 有用 Samuel 2014-02-08 12:01:05
农耕轻纺尚然有大学问,而况其他
0 有用 妙妙 2019-04-16 08:49:15
囫囵吞枣,生掰硬读,只理解了五六分,依然惊叹。中国古代文人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宋应星六次科第不中,反而激发他苦心研究科学技术,运用唯物的观点,精练客观地记录了农业、纺织、冶金、锻造、手工艺等等方方面面的原理、技术、诀窍。勿论是对宋朝科技水平发展的有力证据,很多内容到现在来看仍然是有实践意义的。这本书其实是刷新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
0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19-04-06 11:54:19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实在话:穿破一双草鞋,也能磨倒三朝天子。真正的意思是物比人长久,风味比时代更为长久。正如少时的成都改造殆尽,仅余三条巷子成了网红。但四川人好吃爱耍的天性还是没有变。今读《天工开物》,格物之书,衣食住行玩,农工荟萃兵,也是一部有温度的书。其间种种,儿时都还能遇见,有些可以说是熟稔,经现代文明洪流之冲刷,如今大多早已消失,只能算是梦见了。有时在艳羡东瀛职人之同时,他们很多还能坚持千百...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实在话:穿破一双草鞋,也能磨倒三朝天子。真正的意思是物比人长久,风味比时代更为长久。正如少时的成都改造殆尽,仅余三条巷子成了网红。但四川人好吃爱耍的天性还是没有变。今读《天工开物》,格物之书,衣食住行玩,农工荟萃兵,也是一部有温度的书。其间种种,儿时都还能遇见,有些可以说是熟稔,经现代文明洪流之冲刷,如今大多早已消失,只能算是梦见了。有时在艳羡东瀛职人之同时,他们很多还能坚持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而我国所谓非遗,既无有利之土壤,又无传承之风气,徒具标本学的含义。而“民间”一词,也早已不存久矣。我还是很想念那样一个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加哉?” (展开)
0 有用 笨黛 2015-05-10 13:48:52
开篇农事再纺织手工,盐糖胭脂百工铁器硝黄硫灰金银玉石,看着很有意思
0 有用 ♢時雨 2014-07-16 02:00:47
小农经济科技博览图册另付注解 农字头天字一号
0 有用 自在娇莺恰恰恰 2014-06-23 10:08:55
基本是在公司上厕所时刷完的,瞬间从legal world 进入手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