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类与家园、什么是“地理学”?、我们的地球:特点、规律和状况、地图:万水千山探路难、地球有四季、海洋中的大陆、欧洲的发现、希腊:连接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纽带、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的地方、法国:应有尽有的国家、比利时:几页文件决定的国家、卢森堡:历史的捉弄、瑞士:四个语言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德国:建国太晚的国家、奥地利:无人喝彩的国家等详细内容。
人类的家园的创作者
· · · · · ·
-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n Loon,1g82―1 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 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第一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圣经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房龙写书文笔睿智幽默,文风清新。他的著作往往涉及多种领域,包括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及科学知识,内容旁征博引,史料信手拈来。郁达夫曾分析过房龙的写作艺术:“实在巧妙不过...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n Loon,1g82―1 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 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第一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圣经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房龙写书文笔睿智幽默,文风清新。他的著作往往涉及多种领域,包括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及科学知识,内容旁征博引,史料信手拈来。郁达夫曾分析过房龙的写作艺术:“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读他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倦了。”然而,真正使其著作历时而不衰的原因是他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他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关注人类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
房龙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其著作通俗易懂 ,趣味性强。郁达夫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这么一写,读他的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卷了。”
房龙的书在20年代就翻译到了我国,给当时很多作家以启发。90年代重新翻译,立刻引起销售热潮。他的书不仅生动有趣,还表现为世上特征,以至于有报道说,当时的白领女性手袋中除了化妆品,就是一本房龙的书了。
目录 · · · · · ·
2.什么是“地理学”?
3.我们的地球:特点、规律和状况
4.地图:万水千山探路难
5.地球有四季
6.海洋中的大陆
7.欧洲的发现
8.希腊:连接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纽带
9.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
10.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的地方
11.法国:应有尽有的国家
12.比利时:几页文件决定的国家
13.卢森堡:历史的捉弄
14.瑞士:四个语言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
15.德国:建国太晚的国家
16.奥地利:无人喝彩的国家
17.丹麦:小国在某些方面超过大国的实例
18.冰岛:北冰洋上一个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1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王国和挪威一国的领地
20.荷兰:沼泽上的帝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机缘凑巧,当时日本名义上的国家首脑天皇恰好是一个智慧超群、能力过人的青年才俊。他说服幕府将军主动辞职,从而把国家的统治权重新掌握到自己的手中。他接受了劝谏,承认继续闭关锁国自我孤立就意味着慢性自杀。所以,他真诚地欢迎一切外国人的到来,就像当年真诚地驱逐他们一样。他就是明治天皇,这就是他所开创的明治维新时代,他把日本从一个16世纪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 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感情上的巨变是否是人民欢迎的好事呢?倘若有人这样发问,那纯粹是明知故问。工厂、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煤矿和钢铁厂是否可以造福于人?我不知道。有人说是,有人说不。这总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的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十年前,俄国人培育他们的灵魂,爱护他们的圣徒。而今天,他们把圣徒扔进厨房的火炉里烧掉,灵魂也心满意足地呆在发动机的排气管里。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发展是绝对无法避免的。这些发展本身既不是绝对正确的,也不是绝对错误的,而是必要的,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正是希望通过发展,使自己不再有饥馑之虞和经济不稳定之忧。在这一变革中,机器一身兼二职——既当爹又当妈,同时也毁掉了许多美丽和令人愉悦的东西,这是谁都不敢否认的。在游客眼里,北斋和歌麿笔下的日本当然比日本标准的汽油场和东京的煤气厂要有趣得多,这肯定是确凿无疑的。然而,北斋和歌麿早已作古仙逝,而东京的家庭主妇更愿意用煤气做饭,而不是用慢吞吞的木炭火,这就是答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4页 -
“中国和日本就像两条船上的人,中国年迈体虚,有很多食物,日本年轻力壮,但没有食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人类的家园"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类的家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所有好评给原版,此版本毫无价值~

中国人为什么对宗教敬而远之
> 更多书评 5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2 )
-
上海三联书店 (2008)7.9分 388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1分 765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7.9分 355人读过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3)7.7分 2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朋友们的书 (RAY&ALICE)
-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壹】 (貳貳肆零叁仟萬)
- 给表妹的书单 (坐苍井观天空)
- 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一) (无心恋战)
- 狡兔三窟 (杞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类的家园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aruka_4111 2018-09-07 19:21:12
居然是初中读过的书了 科普性很强
0 有用 花少小不列颠 2011-09-16 09:07:10
虽然年代比较久远 但是写的真的很好 在历史和大自然面前 我们微若尘芥。。。
0 有用 [已注销] 2017-08-15 11:31:18
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时间与意义。人类集体的良知最终会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必将意识到诚实和言行一致的品德不可缺少。期待这一天到来
0 有用 清心 2017-10-15 16:28:59
至此,房龙的三部经典读完《人类的故事》《宽容》《人类的家园》。由于写作时间在一战后二战前,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绝不影响到阅读。除了人类的家园中的有些篇章已经过时,在其他两本之中,是放眼在很遥远的过去,讲述的是一些历史和一些人性。读之,对整个世界的物和人,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叹。
0 有用 叫我妖而不孽 2022-06-06 22:22:52
在图片没有普及的时代,本书的确是挺好的,用文字描绘了全世界自然地理,并兼及人文地理,最关键的可以摆脱为读图时代钝化的文字想象力。房龙是值得尊敬的通俗作家,虽然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了,无论中美。本书对中国的评价,不能不说是清醒的,我记得大概是:如果这个古老民族不做点什么现代化的努力的话,它的前途是黯淡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的伊斯兰式蹲厕上看这本书的那一幕。以此纪念自己的大学年代,是不是口... 在图片没有普及的时代,本书的确是挺好的,用文字描绘了全世界自然地理,并兼及人文地理,最关键的可以摆脱为读图时代钝化的文字想象力。房龙是值得尊敬的通俗作家,虽然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了,无论中美。本书对中国的评价,不能不说是清醒的,我记得大概是:如果这个古老民族不做点什么现代化的努力的话,它的前途是黯淡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的伊斯兰式蹲厕上看这本书的那一幕。以此纪念自己的大学年代,是不是口味太重?对了,1999年初版的封面不是这样的,这个封面应该是十年后伦洋书坊·房龙文集里的,在各大打折书店里常见,但纸变薄了,排版也密了。 (展开)
0 有用 ltmorgan 2023-07-21 18:47:12 吉林
要是插图上的文字也都翻译,那就完美了
0 有用 叫我妖而不孽 2022-06-06 22:22:52
在图片没有普及的时代,本书的确是挺好的,用文字描绘了全世界自然地理,并兼及人文地理,最关键的可以摆脱为读图时代钝化的文字想象力。房龙是值得尊敬的通俗作家,虽然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了,无论中美。本书对中国的评价,不能不说是清醒的,我记得大概是:如果这个古老民族不做点什么现代化的努力的话,它的前途是黯淡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的伊斯兰式蹲厕上看这本书的那一幕。以此纪念自己的大学年代,是不是口... 在图片没有普及的时代,本书的确是挺好的,用文字描绘了全世界自然地理,并兼及人文地理,最关键的可以摆脱为读图时代钝化的文字想象力。房龙是值得尊敬的通俗作家,虽然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了,无论中美。本书对中国的评价,不能不说是清醒的,我记得大概是:如果这个古老民族不做点什么现代化的努力的话,它的前途是黯淡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的伊斯兰式蹲厕上看这本书的那一幕。以此纪念自己的大学年代,是不是口味太重?对了,1999年初版的封面不是这样的,这个封面应该是十年后伦洋书坊·房龙文集里的,在各大打折书店里常见,但纸变薄了,排版也密了。 (展开)
0 有用 屋顶秋千 2021-10-01 15:23:58
在地球人口只有20亿的时候,作者就在担心忧虑人类灭亡了。#不如灭亡 「世界在前进,可是往往前进得越远,对过去的重复也就越多。」#人也一样
0 有用 枉顾 2021-09-11 17:56:23
这本书出版于1932年,当时地球上20亿人口,89年后的今天地球上的人口已将近76亿;房龙当时的科学认为大气厚度在300英里,也就是482km,而根据今天的研究,大气层厚度在1000-1400km之间;当时认为地球表面积3亿km²当代科学表述是5.1亿㎞²;这本书写作的年代距离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还有21年;甚至对地理的定义概括也发生了变化。可见本书有它不可忽视的历史地理局限性。 对本书出现的地理科... 这本书出版于1932年,当时地球上20亿人口,89年后的今天地球上的人口已将近76亿;房龙当时的科学认为大气厚度在300英里,也就是482km,而根据今天的研究,大气层厚度在1000-1400km之间;当时认为地球表面积3亿km²当代科学表述是5.1亿㎞²;这本书写作的年代距离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还有21年;甚至对地理的定义概括也发生了变化。可见本书有它不可忽视的历史地理局限性。 对本书出现的地理科学知识重新结合当今时代做考察,自己做纠正和补充,真的其乐无穷。哪怕那个时代和房龙有固有局限性,但是他们真的在竭尽所能认识自己生存的这颗星球,人类的国家民族与历史,思考人类的未来。 我喜欢一切有宏观视角的人,且他宽容理性与进步,无论是从哪个学科出发试图解读世界。这样的人才是人类的未来。 (展开)
0 有用 Metaphor 2019-05-24 18:05:23
“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时间与意义” 翻开第一页便恍然大悟,大一时导论课与地图学的两个老师都提到的这句话,原来是出自于房龙之口啊。这本书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末译毕出版,其内容比起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历史方面笔墨更多,而这正是此书对于现在而言最大的劣势 虽然一战后出现无数的环境恶化与全球性气候事件,但总的自然规律变动不大,与之相对的人文经济部分可以说是有着惊人的变化,人地关系思想... “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时间与意义” 翻开第一页便恍然大悟,大一时导论课与地图学的两个老师都提到的这句话,原来是出自于房龙之口啊。这本书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末译毕出版,其内容比起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历史方面笔墨更多,而这正是此书对于现在而言最大的劣势 虽然一战后出现无数的环境恶化与全球性气候事件,但总的自然规律变动不大,与之相对的人文经济部分可以说是有着惊人的变化,人地关系思想的进步与计量革命的出现也为人文地理复兴提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这很可能是房龙意料之外的巨变,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书中许多定性定调的观点与相关数据已经完全过时 总的来说,本书意义大于内容,行文框架可以学习,先知先觉的意识值得敬佩吧,是本陈旧的地理科普书,但是对于地理学习者和爱好者而言还是略显浅显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