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的《影摄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以联系、发展、运动的历史眼光,采用了不拘一格,集众家之长的综合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显现了作者开放、灵活、大器的治学态度。由于综合性方法的运用,本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和切入方式,即专题式的研究方式,针对战后电影三年半的历史,作者设定了“战后电影的态势与进程”、“三个地区的电影与电影意识形态”、“社会派电影和人文派电影”、“走向开放与成熟的电影艺术”四大课题。以时空环境、个人特征、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主客观探索。这种四面出击,多管齐下的专题式研究,全面透彻地对战后电影“有着花朵簇拥的繁盛景观”的面貌,和此时的电影之所以有着“人文与历史的艺术内容和建设性的艺术史意义”的缘由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不仅如此,由于这种多项专题式的研究方法,对战后电影的每个点面,都进行掘井及泉的探究,故而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面貌及其深层缘由的把握面面俱到疏漏甚微,几乎回答了战后电影的所有问题,所以当可称得上是一部战后电影艺术的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特殊的结构和切入方式,使得每一章节都成了一个内容完整的独立个体,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不是环环相扣的关系,而是层层相套的关系。摞合在一起,是一个整体,单个取出,又可独立存在。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自由。你可以带着问题,根据自己所需,进行章节选读,从而完整的获得有关知识。
0 有用 生活万岁 2022-11-19 23:50:16 辽宁
真能写 介绍了三种分类 市场等史况 主要影片 分析 主要公司及影人 总结美学特征 用了好多修饰语
0 有用 Cynthia🍓 2022-06-23 09:39:26
按照既有的革命话语往里套,路越走越窄,是中影史写书的一贯风格。想做独立的电影文化现象从这本书里找不到参考价值,另外发现了好多语病、杂糅…
0 有用 阿木 2022-03-13 22:46:03
大学时代读过的、影响很深的一本电影史书,分析了四十年代后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时代、社会、文化,还有影像风格等。个人觉得是笔者读过的、关于那个时期中国电影的、最好的史书
0 有用 沙漠中的常春藤 2016-10-19 21:11:42
博士论文
0 有用 瞳. 2018-01-05 12:34:21
1945-1949;材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