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书的书评 (40)

bigertiger 2024-04-15 22:14:11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阅读经典的真实意义

阅读经典就是为了吸收一个比自己伟大的多、智力高超的多的人的思想,从中找到自我、重塑自我。在阅读中我们要筛选与衡量,对于作品中的经验的复杂性,要有真实的掌握,理清头绪,穿越种种不确定、逆转与不幸。跟随作者的阅读旅程,《约伯记》的意义在于:不管生命有没有道理,...  (展开)
草色Grassy 2024-02-23 10:09:47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编辑手记 | 起书名的科学(或玄学)

(旧文存档。) 营销同事建好《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的豆瓣页面,收到的第三条短评是:“这不就是伟大的书嘛,又改名了。” 大卫·丹比(David Denby)《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英文原名GREAT BOOKS: My Adventures With Homer, Rousseau, Woolf, and Other Indestructible Wri...  (展开)
LL 2024-01-30 14:36:01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版

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

真的很羡慕美国的孩子呀,在最合适的年龄,被学校、被这样一群老师“强迫”着、引领着,阅读如此伟大的作品。而最最重要的,他们不是为了给学生洗脑,甚至并不想给予他们观点。这整个社会、整个文化,只想教会孩子们如何思考,培养出有独立人格的人。如书中所说: 这些书体现的...  (展开)
lele 2023-06-14 08:09:25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重返校园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作者大卫·丹比,美国“白种资产阶级男性,在西方的文化中长大”,有豪宅,有地位,是《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和影评人。1991年,大卫48岁,已结婚生子,事业有成,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与当年新生一起,参加该校的两门通识课:当代文明和文学人文。...  (展开)
阳光宅男 2023-05-16 15:42:28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阅读的过程便是修行,无关乎文本的内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写作目的并非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点评,因为这样的文学评论应该留给伟大的文学和思想家们,显然不是一位纽约客专栏作家应该做的事情。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重现作者48岁的一段不平凡的阅读经历,作者重读这些经典书籍,而且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与十几岁的学生同堂,...  (展开)
2023-05-08 13:53:19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哥伦比亚大学有一门必修课,西方经典。这本《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就是本书作者在谈这门必修课。 作者大卫·丹比在他47岁时重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解说教授们是如何上这门课的,学生是如何上这门课的。 大卫丹比是生活比较优渥的美国中产,但他对儿子沉浸在大量...  (展开)
东海王 2023-04-10 11:47:14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关于第十七章 薄伽丘《十日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十日谈》第二天第七个故事,一个公主在出嫁途中遇海难从而被多个男人猎取与易手的故事,作者认为薄伽丘“无意把这个故事写成对强暴的记载”,而是要承认乃至宣扬女性追求欲望的正当性,所以作者高呼“薄伽丘是个解放者!”而不是淫秽的无聊人士。 表面上看,这个故事确实...  (展开)
iClaud 2023-02-21 07:39:35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遁去的一

作者在绵延的文学和哲学的脉络里跋涉,整个过程并非完全是纯粹愉快的;一方面我很享受跟随着作者同样在时隔多年(阅历和水平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之后再次和很多书籍重逢(以及初遇),特别是很多评论里都有共识的精彩部分更是心有戚戚,大家都会提到的几个高亮就不需要赘言了,...  (展开)
九头狮子 2023-02-11 22:27:25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大学经典书单的来由

作者时隔30年重新回到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旁听一年级的必修文学课,刚读了前面2章,里面就讨论这个经典选书清单里面的书,为什么这些书能够当选,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里面意识形态的改变,讨论还满有趣的。 关于哥伦比亚大学选书清单(柏拉图,圣经,卢俊,康德,马克思等...  (展开)
pLAYGoD 2022-10-30 15:48:59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一个中年人,也正在重读经典,遇到了这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什么在本该专注工作和事业的时间,突然放慢脚步开始阅读。重头开始阅读艰涩的经典文学、哲学之路,我也一直在反复追问自己?是功利心吗?以为有充足的知识才能赚取更多的生活所需、得到更多的机会?当下专注工作努力晋升不是更好吗?时间在这个人生阶段是值钱的,“无用”之...  (展开)
黄不知 2022-10-23 17:16:37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我们永远是流动的

十余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几乎把所有学校的第一志愿都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身为专业内极少数主动选择的学生,我接受了按综合性大学水平来看不算突出的文学文化教育。毕业后直接工作,码字为生,输出内容、汲取观点,花了许多年终于渐渐养成了成形的阅读习惯。人生进入三十代...  (展开)
聆雨子 2022-10-14 13:06:43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那些被想起的生命经验

最近读完了这本书,很厚,很费时,也很满足。 它的旧版标题叫《伟大的书》,更简洁明快,但好像缺一点流动感。 它的新版标题叫《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更富于噱头,但好像缺一点扎实感。 不过,叫啥都没关系,它已经把我变得愈发宽容。 它的内容是:作者在48岁那年,心血来潮...  (展开)
YUANYUAN 2022-10-09 14:52:24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漫长的自我构建之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一个不仅有欧洲人,更有世界其他各民族的国家里,西方的经典作品和“欧洲中心”的课程安排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应该要求过去的弱势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去读遍已故欧洲白种男人的作品?——《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大卫·丹比 1991年,年逾50的职业影评人大卫·丹比,...  (展开)
进击的蘑菇 2022-10-03 08:55:54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作为旁观者的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读了这本书更多的章节,就没有办法严肃地对待它,它是专栏文章的本质逐渐显现出来,有时候松散而含糊,不是《西方正典》式的文学评论,更多是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反思。尤其是在我为了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章的内容买入普莱希特《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一...  (展开)
我爱古诗词 2022-09-28 22:12:01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书摘

“‘诠释的圆圈’,”泰勒说,“这是狄尔泰(Wilhelm Dilthey)说的。除非你掌握了结构,你才会知道怎么处理细节;而同时,除非你知道了细节,你才知道该怎么处理结构。 他对学生说如果他们想有真正的生活,必须在某个时刻拥抱欲望,但一旦这么做了之后,除了麻烦他们什么也找...  (展开)
hart zheng 2022-08-24 19:15:48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有点名不副实的冒险

对这些西方经典文献作者并没有预想的深度解读或导读,只是一种老生常谈和个人阅读情感的宣泄。作者更关注的不是文本本身蕴含的力量,而是现代价值观与古代文本价值间的冲突。 作者在分享阅读经典文字细节的个人感受的同时,穿插分享作者当年和现在的阅读感受,包括校园和成年后...  (展开)
如是我雯 2022-08-06 03:28:55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看山不是山,拾取旧诗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年前,我下饭时随便点开了一个分析电影的纪录片,讲的也是我看过的片,然而一帧帧的画面解读后,我才知道曾经看片只看了个虚热闹。比如某一帧画面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他们的构成是某幅经典宗教油画中的构图比例,某个人物垂下的头颅暗示了仿佛如同某宗教人物的命运一般,诸...  (展开)
小山 2022-07-17 04:03:46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跟隨作者腳步,閱讀偉大的經典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個人到中年,名利雙收的作者,在泛藍的媒體信息中失去深度閱讀的動力,為此,在妻子的建議下,他決定重回學校,重讀偉大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場冒險,一個人要花一年時間重修大學課本,和年輕的學生坐在教室裡學習。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經歷,帶領讀者去探詢曾經光芒...  (展开)
珀卡 2022-07-11 19:45:15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人生旅途的中道,冒险扎进经典的密林

大卫·丹比在人生四十八岁那年,就仿佛但丁在《神曲》开头所说的“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却“说不清怎样走进了那座森林”一样,在各种主义与观点、文化战争、媒体影响中迷惑着焦虑着,感到自己只有观念而无信念,更重要的是,他感到自我已经迷失了一部分,生命中一些...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40条)

订阅伟大的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