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群众、权力、乌托邦 (行走的笔尖)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中央编译学术馆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人文社科 (rink)
- 苏俄 (1997xhp)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革命道德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morgan le fay 2016-07-27 17:39:22
开卷有益。想看被删的mao部分...
1 有用 阿米可翡翠 2008-10-16 16:38:48
一团糨糊,看到1/3处感觉烦躁,没看完,明明就是个拙劣的传纪合集,扯什么心理学的虎皮
1 有用 半岛 2010-04-15 05:35:25
从甘地往后的部分还值得看看。
1 有用 王荣欣 2011-02-04 20:04:33
这么差的书,翻译作甚
0 有用 Ex 2007-08-10 17:49:37
八卦
0 有用 葛亮 2023-03-22 15:03:18 浙江
有些极端。
0 有用 酒花银河 2023-03-06 23:30:07 河南
好书。铜仁铝必看(不是
0 有用 Hier Tanze 2023-02-14 00:25:51 上海
借助Reik对革命者的受虐面的描绘以及“社会受虐狂”的概念,布兰查德认为道德革命家有一种追求、享受痛苦,可以从痛苦中获得神性力量和道德证成的能力,被禁制的内心冲动被升华为了社会性的创造力。左右两派的施虐-受虐狂都具关注权力及其功用,但右派更多地从施虐中获得快感和优越感,而左派则从自身受难、从对被压迫者的认同中获得快感。革命者有强烈的道德严格主义,需要个人德行的承认,害怕别人指责动机不纯,同时又对现... 借助Reik对革命者的受虐面的描绘以及“社会受虐狂”的概念,布兰查德认为道德革命家有一种追求、享受痛苦,可以从痛苦中获得神性力量和道德证成的能力,被禁制的内心冲动被升华为了社会性的创造力。左右两派的施虐-受虐狂都具关注权力及其功用,但右派更多地从施虐中获得快感和优越感,而左派则从自身受难、从对被压迫者的认同中获得快感。革命者有强烈的道德严格主义,需要个人德行的承认,害怕别人指责动机不纯,同时又对现存秩序充满攻击性。但布兰察德在结论中又承认,弗洛伊德式的受虐需要不是革命者的必要条件,而带有马斯洛色彩的“无我”高峰体验更为关键,革命者善于利用这种无我,使得受虐得到的满足升华为具有普遍的社会和人类意义,也使攻击倾向转向不公正的秩序。结合精神分析与人本心理学,革命者往往处于受虐-无我的复杂结构之中。 (展开)
0 有用 方源野(别鹤) 2022-08-27 19:47:38 四川
成年之后第一部做手稿笔记的著作,当时感觉到革命家的内心世界是“受虐道德的暴力美学”,这种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不怕输一切,第一是因为可以宣布“时间停止,新纪元”赢得一切,第二是因为占据了被压迫者的道德制高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因果律的能量汇聚点。删除的那几篇希望能尽快看到英文版。不过今日回顾,此书中的革命家多有偏执狂的缺陷,所以作为阐述“受虐与施虐”心理的著作,宜与弗洛姆结合研究,后者在《逃避... 成年之后第一部做手稿笔记的著作,当时感觉到革命家的内心世界是“受虐道德的暴力美学”,这种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不怕输一切,第一是因为可以宣布“时间停止,新纪元”赢得一切,第二是因为占据了被压迫者的道德制高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因果律的能量汇聚点。删除的那几篇希望能尽快看到英文版。不过今日回顾,此书中的革命家多有偏执狂的缺陷,所以作为阐述“受虐与施虐”心理的著作,宜与弗洛姆结合研究,后者在《逃避自由》与《爱的艺术》中阐述了通过意志力的合作来走出“施虐、受虐、依附趋同”。不过,布兰察德也可补弗洛姆之短,弗洛姆有一部专著,写了布兰察德此书中专列三章的那个人。但那是一种去锋芒化、隐藏阶级斗争史观的歪曲解释,那种隐藏路径必走向暗度陈仓与四不像的缝合,弗洛姆名副其实是白左/西马的鼻祖,又需此书冲和。 (展开)
1 有用 momo 2020-12-06 08:27:53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对部分革命者进行了心理精神分析,得出这些革命者受虐本性的共同点。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些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