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自杀心理研究
译者: 冯川
出版年: 2004-05
页数: 414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ISBN: 9787221012234
内容简介 · · · · · ·
卡尔・门林格尔(Carl Augustus Menninger)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人深邃莫测的精神世界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中斐然自成一家。
在《人对抗自己》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作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
卡尔・门林格尔(Carl Augustus Menninger)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人深邃莫测的精神世界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中斐然自成一家。
在《人对抗自己》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作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人对抗自己的创作者
· · · · · ·
-
卡尔·门林格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译者:冯川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文学理论、文学与心理学、中国哲学、英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荣格研究、文学理论专题研讨、西方文化专题、西方文论。
目录 · · · · · ·
绪言
第一部 破坏
第1章 爱与死
第二部 自杀
第1章 禁忌
第2章 动机
第3章 论点
第三部 慢性自杀
第1章 禁欲与殉道
第2章 神经症疾病
第3章 酒精瘾
第4章 反社会行为
第5章 精神病
第四部 局部自杀
第1章 定义
第2章 自我伤害
第3章 装病
第4章 多次外科手术
第5章 有意造成的事故
第6章 性无能与性冷淡
第五部 器质性自杀
第1章 医学中的整体观
第2章 器质性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第3章 选择较小的损害
第六部 重建
第1章 重建的临床技巧
第2章 重建的社会技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这一部分中,我旨在阐明以下论点: 一、世界的破坏不能完全归咎于命运和自然力,而必须部分的归咎于人自己。 二、人的破坏性中包含大量自我毁灭的成分,这与自我保存是生命第一规律的公式大相径庭。 三、能够解说所有已知事实的最好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死亡本能(原始的破坏冲动)与生命本能(原始的创造性冲动)相抗衡的假说;正是这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若干阶段,构成了生命的心理现象和生物现象。 四、按照弗洛伊德的设想,破坏性倾向和建设性倾向最初都是自我指向的,但随着出生、成长和人生经验的外向而逐渐外向。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个人首先以攻击性倾向向外作出反应,随后则以爱欲倾向或建设性倾向向外作出反应。后者与前者融合,有可能对破坏性实现不同程度的中和 (neutralization)。 五、一旦这种外部投注(investments)被强行中断,或遇上巨大的困难而不能继续维持,破坏冲动和建设冲动就都转向其所由来的个人,也就是说转向自己。 六、如果分离作用发生,破坏倾向领先或持续占压倒优势,自我毁灭就会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发生;在此人们即可发现渴望杀人的证据与渴望被杀的证据,同样也能发现这两种愿望的爱欲化了的形式(the eroticized forms)。 七、如果自我毁灭的冲动被追上被中和(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被中和),它就演变为各种形式的局部自我毁灭和慢性自我毁灭,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要加以讨论。 八、如果自我毁灭冲动遥遥领先于建设冲动的中和作用,其结果就是立刻发生的戏剧性自我毁灭,即通常所说的自杀。 九、对自杀的深层动机作仔细的考察就会证实这样一个假说,即存在着来自至少两个,有可能是三个不同来源的因素。它们是:(1)来自原始攻击性并凝结为杀人愿望的冲动;(2)来自对原始攻击性的限制和矫饰——良心——并凝结为被杀愿望的冲动;(3)我相信能证实有一部分原初的自我指向的攻击性——死亡愿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自我伤害是:(1)受超我援助的攻击性、破坏性冲动与(2)生存意志和爱的意愿之间进行的冲突的最后结果,经由这一结果,局部的自我摧残一方面满足了那不可抵抗的冲动,与此同时又避免了前逻辑的推论和预先想象的后果。自我伤害的现实价值有极大的不同;然而在所有情况下,其象征价值都是一样的。以一种造成最小的现实后果的象征性自我伤害,来满足种种心理需要(例如在社会化了的自我伤害方式如修指甲剪头发中),这不妨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但在那些现实感薄弱、良心要求过分专横的人身上,这一策略可以导致严重的自我摧残。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尽管自我伤害显然是一种淡化了的自杀,实际上它却是为了避免彻底毁灭(即自杀)的一种妥协形式。在这一意义上,自我伤害乃是生命本能战胜死亡本能的一个胜利,尽管有时候,这一胜利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人对抗自己"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对抗自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生命本能究竟能否有效地与死亡本能抗衡?

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
> 更多书评 2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ariner Books (1956)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0)8.2分 298人读过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志文出版社 (199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病态家庭成员自救 (浪客小新)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对抗自己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赤焰狂魔莫小贝 2019-06-30 14:32:19
论述得当,文采斐然👏
7 有用 foldedawn 2019-06-19 17:02:58
自杀看上去是某件(往往微不足道的)事触发,但往前追溯会看到,这个过程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传统说法里,自杀是一种终极逃避,心理学机制往人的无意识挖掘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建设性倾向和自我毁灭倾向,呈现的后果多是两种力量抗衡的展示。“爱欲要素”即“生命本能”的输入,大概就是用爱来对抗虚无吧,可是爱是什么呢?建立在无条件牺牲根基上的爱,将自我感受无止境延后,无意识形成内投,又是另一场自我毁灭的开始。
1 有用 阿尔贝·加喵 2024-08-12 21:23:28 广东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zs的伦理性在哪 在我看来地球就是监狱 活着只是有期徒刑 但也许我已经zs过上千上万次了 所以又被投放回来做人 我要完成我的修行才能跳出轮回离开地球 但也可能哪天说走就走了 社会以各种方式禁止讨论zs 不就是因为如果人想走就走 这个社会就没办法运转了吗
2 有用 蝉 2014-02-25 14:21:03
: B846/3244-1
1 有用 磨人的小作京 2022-12-23 18:50:20 北京
要对破坏性冲动保持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