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政广
/ 绘者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米开朗琪罗
出版年: 2000-12
页数: 183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名画家全集
ISBN: 9787543439498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米开朗琪罗
出版年: 2000-12
页数: 183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名画家全集
ISBN: 978754343949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世界名画家全集 (kafka)
- 文艺复兴 (敶優君)
- Mediaevel and Renaissance Periods (一颗大豆)
- 买了的纸书也要mark (别加黑胡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艺复兴的巨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一只咸岛 2020-05-23 04:08:41
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雕塑、建筑设计时慢慢感觉难以理解起来。其中有太多我不太了解的历史与宗教故事,书中对米开朗琪罗的讲解也格外地偏学术和严肃,读起来费劲——突然开始想读读圣经,想明白为何十六世纪之前的艺术都成为了《圣经》的注解。我不爱米开朗琪罗,但我客观上能知道他的好。“我们必须承认他的同性恋,是造成他白热化的天才的力量之一,是一种由摩擦产生的热。”他一生中的性压抑与矛盾纠结,或许是更让我感兴趣... 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雕塑、建筑设计时慢慢感觉难以理解起来。其中有太多我不太了解的历史与宗教故事,书中对米开朗琪罗的讲解也格外地偏学术和严肃,读起来费劲——突然开始想读读圣经,想明白为何十六世纪之前的艺术都成为了《圣经》的注解。我不爱米开朗琪罗,但我客观上能知道他的好。“我们必须承认他的同性恋,是造成他白热化的天才的力量之一,是一种由摩擦产生的热。”他一生中的性压抑与矛盾纠结,或许是更让我感兴趣的部分。至于作品,希望有天我能去意大利亲自看看。 (看过其他画册之后越来越发觉这套画册的好了。何政广主编的这套“世界名画家全集”,好想收集全套……) (展开)
0 有用 半坡鱼 2008-08-19 23:35:29
很喜欢米开
0 有用 卷卷啊德勒 2013-11-26 22:03:00
第二本介绍米开朗琪罗。这个同性恋,一辈子都在宗教的怀抱里,哀痛。
0 有用 censored dump 2017-03-18 11:21:08
1.佛罗伦萨之子,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与同性恋人,雕塑体态的性别区分比较模糊,男女都有肌肉、也都有丰腴的线条(巴克斯像)2.著名的“将形象从石牢中解放出来”,对裸体的看法-“神的完美拷贝”,厌恶画风景,但对人体形态的天才影响深远,大卫,彼耶达与天蓬画神韵盎然,也被影像引用最多,3.认为雕塑以“行动的生活”将不可见的思想变得可见,认为人物没有思想是不可忍受的。见美第奇家族的墓前雕像夜、晨。4.艺术家的骄... 1.佛罗伦萨之子,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与同性恋人,雕塑体态的性别区分比较模糊,男女都有肌肉、也都有丰腴的线条(巴克斯像)2.著名的“将形象从石牢中解放出来”,对裸体的看法-“神的完美拷贝”,厌恶画风景,但对人体形态的天才影响深远,大卫,彼耶达与天蓬画神韵盎然,也被影像引用最多,3.认为雕塑以“行动的生活”将不可见的思想变得可见,认为人物没有思想是不可忍受的。见美第奇家族的墓前雕像夜、晨。4.艺术家的骄傲自觉——一千年后没人会管美第奇家族的这两人真实的样子。5.最后的审判中大群旋风似的人体——一家独大的耶稣与着魔般的人群,比较恐怖,有黑化倾向,6.晚年与柯伦娜的友谊伴随对宗教的狂热,晚期雕塑作品几乎放弃了饱满的肌肉形态,转而刻画动作的沉重与悲悯感,圣母抱耶稣悲恸像尤甚。卒年为莎士比亚生年。翻译差。 (展开)
0 有用 Friend & Fiend 2023-03-02 17:40:47 上海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核心是人物,而景色与静物的比重都被他故意淡化。这种考量或许体现了他对人类所承载的意涵的厚望。他孜孜不倦地刻画裸露的人体,但丝毫不透露出色情的意味,每个形体都显得筋骨分明,甚至女性形象亦是普遍的宽肩壮臂粗腿。结合他对宗教的热情,这样的创作特征貌似反映了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他的人体还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神态的庄重,二是姿态的扭曲。对着这些雕塑和绘画,我好像看到了他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核心是人物,而景色与静物的比重都被他故意淡化。这种考量或许体现了他对人类所承载的意涵的厚望。他孜孜不倦地刻画裸露的人体,但丝毫不透露出色情的意味,每个形体都显得筋骨分明,甚至女性形象亦是普遍的宽肩壮臂粗腿。结合他对宗教的热情,这样的创作特征貌似反映了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他的人体还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神态的庄重,二是姿态的扭曲。对着这些雕塑和绘画,我好像看到了他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没有一件作品沾上轻浮的感觉,每个人物都带着一股悲壮的气氛。 在完整收尾的作品里,《彼耶达》《大卫》《西斯廷礼拜堂天篷壁画》《摩西》《最后的审判》等最出名一些。它们都在表达世界创生与人类受罚的共同主题。更多的是没完成的作品,它们在石块上的混沌形态,折射出米开朗基罗终生指向自身的束缚、迷茫与哀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