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创作者
· · · · · ·
-
萧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萧乾,1910年生于北京,蒙古族。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后为正式的战地记者,是二战时期最早进入欧洲战场并经历了全过程的中国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1949年回国。“文革”期间备受迫害,后平反。199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主要著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等。
目录 · · · · · ·
目录
回顾与反思
1 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次欧战中的足迹
2 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次欧战的观感
3 《慕尼黑协定》――二战的前奏
4 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5 顶天立地戴高乐
6 混世魔王希特勒
7 纽伦堡审战犯
8 二战史话
现场报道
9 剑桥书简
10 矛盾交响曲
11 血红的九月
12 伦敦三日记
13 银风筝下的伦敦
14 一九四○年的圣诞
15 欧洲往哪里去?
16 战时英国印象
17 科学在第二次大战中
18 战争与宗教
19 滇缅路开放之前
20 妇女在战争中
21 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22 舆论・广播・宣传
23 进攻的故事
24 一九四○年欧洲稗史大观
25 疏散与失学
26 到莱茵前线去
27 南德的暮秋
28 柏林那趟
29 欧战杂忆
旧地重游
30 达豪余生
31 欧行冥想录
32 北欧来鸿
跑江湖采访人生
33 在洋山洋水面前
34 我的旅行记者生涯
· · · · · · (收起)
回顾与反思
1 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次欧战中的足迹
2 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次欧战的观感
3 《慕尼黑协定》――二战的前奏
4 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5 顶天立地戴高乐
6 混世魔王希特勒
7 纽伦堡审战犯
8 二战史话
现场报道
9 剑桥书简
10 矛盾交响曲
11 血红的九月
12 伦敦三日记
13 银风筝下的伦敦
14 一九四○年的圣诞
15 欧洲往哪里去?
16 战时英国印象
17 科学在第二次大战中
18 战争与宗教
19 滇缅路开放之前
20 妇女在战争中
21 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22 舆论・广播・宣传
23 进攻的故事
24 一九四○年欧洲稗史大观
25 疏散与失学
26 到莱茵前线去
27 南德的暮秋
28 柏林那趟
29 欧战杂忆
旧地重游
30 达豪余生
31 欧行冥想录
32 北欧来鸿
跑江湖采访人生
33 在洋山洋水面前
34 我的旅行记者生涯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转自“大唐逸民”的博客
萧乾欧战亲历记 《欧战旅英七年——一个中国记者的二次大战自述》,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先生关于二战期间旅欧见闻的纪实作品。作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邀请赴伦大东方学院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心理派...
(展开)

信奉战争的,非蠢即坏
在2020年的备忘录里忘了因为什么写下了这段话:“信奉战争的,非蠢既坏。有人说和平是表象,那么战争也是表象。人的自私与贪欲附带在基因中延续生长,真理与善恶是因为人才存在才有所高低立判。所以人永远不可能参透这个世界的本质,因为所得全是人的本质。” 多了两年的学习,...
(展开)

信奉战争的,非蠢即坏。
很巧妙的,在#世界读书日 这天看完了这本书,感慨万千。可惜世界仍有战争,但是幸好还有书籍。 在2020年的备忘录里忘了因为什么写下了这段话:“信奉战争的,非蠢既坏。有人说和平是表象,那么战争也是表象。人的自私与贪欲附带在基因中延续生长,真理与善恶是因为人才存在才有...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战地特写:远去的硝烟 | 来自东篱青衫 | 2008-01-20 13:00: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7.6分 51人读过
-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7.3分 25人读过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8.2分 2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8.5分 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每日一读(一中国篇) (37°暖)
- 二战 (🌺五月雨永远)
- 抗战胜利70周年 (烁晴)
- 记者 (时间与河流)
- 译文·纪实 (千佳壹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山中杨 2023-01-21 19:11:36 上海
不需要翻译,而且也是中国记者角度,确实蛮有意思的。有一丝当时的现场感。
0 有用 猫手快汗 2011-07-13 15:02:42
真实的历史现场记录,还是中国记者自己写的,不容易。
0 有用 妖刀 2015-08-24 09:40:23
为纪念反法西斯三联再版,二战期间欧洲的所见所闻。
0 有用 之江 2017-08-17 12:54:02
感觉那是的大知识分子的水平真是一般,主要是时机好。对比下,作者在伦敦同住的人回新加坡,斯里兰卡都当上部长级人物了。
0 有用 梅塔特隆 2015-10-11 18:39:02
精炼的报告文学,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色彩。公正的眼光和理想主义构成了精美的诗篇
0 有用 94哇塞 2023-01-31 01:53:39 北京
专业老师推荐。审判并不是泄愤或者报复的同义词。纽伦堡审判让被告人当众申诉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公道。也是对历史负责。
0 有用 山中杨 2023-01-21 19:11:36 上海
不需要翻译,而且也是中国记者角度,确实蛮有意思的。有一丝当时的现场感。
0 有用 紫梦蓝汐 2022-08-20 12:48:21 江苏
南德的秋
0 有用 豆友197494466 2021-07-12 20:20:05
老头儿再活一年就能到千禧年了,真想让他看看之后的世界。
0 有用 猫超死爹 2021-05-12 01:06:40
我也渴望这样的经历,这大概是天赐的观察者、好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