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种“同情的理解”的态度来看狭隘民族主义者,与其说他们是在价值层面主动选择了非理性、极端和激进,不如说他们在事实层面被灌输了一种修改和编织而成的“狭隘民族主义叙事”。
这算不上一本完美之书,却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书——这是我拿到《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以下简称《潜流》)的第一印象。这两年,幽灵般的狭隘民族主义几乎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暂且不说“9·11事件”之后隔岸观火的鞭炮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因为佩带了一条白色方形、棕色圆点的丝巾被指认为“日本国旗”,就可以称得上现代版的“草木皆兵”。(还好,目前尚没有人把红十字旗看作变形的“日本国旗”)相比之下,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可以用“罕见”来形容,偶尔有一两篇也常常是“供批判用”。或许,学者们认为“不值一驳”,但这种绥靖式的态度恰恰从反面推动“愤青”认定自己的言行“无人可驳”。
《潜流》是一本文集,系从纸面媒体和网络载体上选编文章而成。类似的文集在出版界为数不少,但大多是“剪刀加浆糊”或“复制加粘贴”的手工艺品。而《潜流》却是一本有着成熟编辑理念的文集,明确提出要“系统、理性、深刻地对狭隘民族主义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究竟是王婆卖瓜,还是夫子自道?我们从选目即可作出判断。全书总共四编:前三编分别从《中国可以说不》、《超限战》、《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这三部狭隘民族主义代表作出发,最后一编则侧重于理论的剖析与重建。作者阵容既包括秦晖、徐贲等资深学者,又有王怡等年轻学人,均是富有“清明理性”的公共知识分子。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主旨并不是简单地打倒一切民族主义。首先,它对民族主义作了区分:狭隘民族主义和健康的民族主义。这种区分有些粗糙,并且有着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但它暗示了民族主义的两重性。借用书中所收萧功秦先生的观点,即民族主义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有温和与极端之分、有务实与激进浪漫之分。虽然这本书所收的很多文章此前都曾拜读过,这次重读依然让我有震惊之感。比如那篇“臭名昭著”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作者马立诚因为此文被人称作“汉奸”,仔细看下来,文章并没有采取“一边倒”的亲日态度,而是一边批评石原慎太郎式的日本民族主义,一边批评国人的极端民族主义。许多网友“全盘否定”马立诚,是否意味着他们认同石原的观点呢?
在我看来,《潜流》还只是批判与反思狭隘民族主义的第一步。这本书所收的文章多从价值层面入手,但一向持一元论的狭隘民族主义者却喜欢以“价值多元论”为借口,拒绝这种理论层面的批评。反观狭隘民族主义的病灶,其中既有旧仇又有新恨的病根。所谓旧仇,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种种失败;所谓新恨,是指近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一种“同情的理解”的态度来看狭隘民族主义者,与其说他们是在价值层面主动选择了非理性、极端和激进,不如说他们在事实层面被灌输了一种修改和编织而成的“狭隘民族主义叙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狭隘民族主义者也是受害者,而且是不自觉的受害者。这也提醒我们在批判之后还需有所建设:《潜流》不妨出版第二辑,像茅海建写《天朝的崩溃》一样重写1840年以来的历史;《潜流》还不妨出版第三辑,像秦晖讲述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一样重写近年来的“列国志”。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04年8月19日
zt读《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王晓渔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