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目录 · · · · · ·
目录
上编 自学辅导
概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说
第二节 经络系统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五络脉
4.十二经别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三节 标本、根结与四海、气街
1.标本与根结
2.气街与四海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经络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循行与病候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第二节 奇经八脉循行与病候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
5.阴维脉
6.阳维脉
7.阴娇脉
8.阳娇脉
第三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
一 腧穴的定义
二 腧穴的别名
三 输 腧、俞的含意
第二节 腧穴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形成
二 发展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一 十四经穴
二 经外奇穴
三 阿是穴
第四节 腧穴的命名
一 命名涵义
二 命名原则
三 命名方法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
一 输注气血
二 反应病证
三 防治疾病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 近治作用
二 远治作用
三 特殊治疗作用
第七节 特定穴
一 五输穴
二 原穴
三 络穴
四 背俞穴
五 募穴
六 郄穴
七 八会穴
八 八脉交会穴
九 下合穴
十 交会穴
第八节 腧穴定位法
一 骨度分寸取穴法
二 同身寸取穴法
三 自然标志取穴法
四 简便取穴法
附:常用针灸腧穴歌诀
第四章 腧穴各论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1穴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20穴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分寸歌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
臂�
肩�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
迎香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5穴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
承泣
四白
巨�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21穴
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9穴
手少阴心经经穴分寸歌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19穴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分寸歌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67穴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
晴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次�
中�
下�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育
神堂
��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育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27穴
足少阴肾经经穴分寸歌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育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9穴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分寸歌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23穴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分寸歌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会
肩�
天�
天�
翳风
瘛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
丝竹空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44穴
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
瞳子�
听会
上关
颌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4穴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第十三节 督脉
28穴
督脉经穴分寸歌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
水沟
兑端
龈交
第十四节 任脉
24穴
任脉经穴分寸歌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第十五节 奇穴
48穴
一、头颈部穴
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颈百劳
二、胸腹部穴
子宫
三、背部穴
定喘
夹脊
胃管下俞
痞根
下极俞
腰宜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四、上肢部穴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
外劳宫
八邪
四缝
十宣
五、下肢部穴
髋骨
鹤顶
百虫窝
内膝眼
膝眼
胆囊
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
八风
独阴
气端
附:五版教材奇穴补遗
1上明
2.鼻通
3.夹承浆
4.牵正
5.安眠
6.颈臂
7.三角灸
8.提托
9.结核穴
10.落枕穴
11.肩前(肩内陵)
12.臂中
13.环中
14.四强
15.里内庭
第五章 经穴部位总结
一、头部
二、面颊部
三、颈部
四、胸腹部
五、背腰部
六、胁肋部
七、上肢部
八、下肢部
第六章 刺法灸法概论
一、刺法灸法学定义
二、针法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四、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七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保养
第二节 针刺练习
第三节 针前准备
第四节 毫针刺法及补泻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
预防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第八章《内经》、《难经》等论
针法
第一节 《内经》论针法
第二节 《难经》论针法
第三节 《金针赋》论针法
第四节 《针灸大成》论针法
第九章 灸法(附拔罐法)
第一节 常用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
第三节 拔罐法
第十章 其他针法
第一节 三棱针
第二节 皮肤针
第三节 皮内针
第四节 火针
第十一章 头针、耳针
第一节 头针
第二节 耳针
第十二章 电针、水针
第一节 电针
第二节 水针
第十三章 针灸治疗总论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 配穴处方
第十四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
一、中风
二、眩晕
三、头痛
四、面瘫
五、面痛
六、痹证(附坐骨神经痛)
七、漏肩风
八、落枕
九、腰痛
十 胁痛
十一、痿症
十二、痫症
十三、癫狂
十四、不寐
十五、郁证
十六、惊悸、怔忡
十七、疟疾
十八、感冒
十九、咳嗽
二十、哮喘
二十一、肺痨
二十二、呕吐
二十三、胃痛
二十四、腹痛
二十五、泄泻
二十六、痢疾
二十七、便秘
二十八、脱肛
二十九、脚气
三十、黄疸
三十一、癃闭
三十二、水肿
第二节 妇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经闭
四、崩漏
五、带下
六、胎位不正
七、滞产
八、乳少
九、阴挺
第三节 儿科病证
一、急惊风
二、遗尿
三、疳疾
四、小儿麻痹后遗症
五、顿咳
第四节 外科病证
一、风疹
二、疔疮
三、痄腮
四、乳痈
五、乳癖
六、肠痈
七、痔疮
八、扭伤
九、落枕
十、肘劳
十一、腱鞘囊肿
十二、丹毒
十三、蛇丹
十四、瘰疬
十五、瘿气
十六、湿疹
十七、斑秃
十八、牛皮癣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一、目赤肿痛
二、麦粒肿
三、�耳
四、耳鸣、耳聋
五、鼻渊
六、鼻衄
七、牙痛
八、咽喉肿痛
九、近视
十、眼睑下垂
十一、迎风流泪
十二、斜视
十三、青盲
十四、色盲
第六节 急症
一、晕厥
二、虚脱
三、高热
四、抽搐
五、急痛
六、出血
下编 自测助考
针灸经络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C型题
五、K型题
六、X型题
针灸经络复习题答案
针灸腧穴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填空题
六、问答题
七、名词解释
八、判断题
针灸腧穴复习题答案
针法灸法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简答题
六、填空题
七、论述题
针法灸法复习题答案
针灸治疗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问答题(附病例分析40例)
六、简答题
七、填空题
针灸治疗复习题答案
· · · · · · (收起)
上编 自学辅导
概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说
第二节 经络系统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五络脉
4.十二经别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三节 标本、根结与四海、气街
1.标本与根结
2.气街与四海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经络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循行与病候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第二节 奇经八脉循行与病候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
5.阴维脉
6.阳维脉
7.阴娇脉
8.阳娇脉
第三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
一 腧穴的定义
二 腧穴的别名
三 输 腧、俞的含意
第二节 腧穴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形成
二 发展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一 十四经穴
二 经外奇穴
三 阿是穴
第四节 腧穴的命名
一 命名涵义
二 命名原则
三 命名方法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
一 输注气血
二 反应病证
三 防治疾病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 近治作用
二 远治作用
三 特殊治疗作用
第七节 特定穴
一 五输穴
二 原穴
三 络穴
四 背俞穴
五 募穴
六 郄穴
七 八会穴
八 八脉交会穴
九 下合穴
十 交会穴
第八节 腧穴定位法
一 骨度分寸取穴法
二 同身寸取穴法
三 自然标志取穴法
四 简便取穴法
附:常用针灸腧穴歌诀
第四章 腧穴各论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1穴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20穴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分寸歌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
臂�
肩�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
迎香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5穴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
承泣
四白
巨�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21穴
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9穴
手少阴心经经穴分寸歌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19穴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分寸歌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67穴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
晴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次�
中�
下�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育
神堂
��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育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27穴
足少阴肾经经穴分寸歌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育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9穴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分寸歌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23穴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分寸歌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会
肩�
天�
天�
翳风
瘛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
丝竹空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44穴
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
瞳子�
听会
上关
颌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4穴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第十三节 督脉
28穴
督脉经穴分寸歌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
水沟
兑端
龈交
第十四节 任脉
24穴
任脉经穴分寸歌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第十五节 奇穴
48穴
一、头颈部穴
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颈百劳
二、胸腹部穴
子宫
三、背部穴
定喘
夹脊
胃管下俞
痞根
下极俞
腰宜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四、上肢部穴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
外劳宫
八邪
四缝
十宣
五、下肢部穴
髋骨
鹤顶
百虫窝
内膝眼
膝眼
胆囊
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
八风
独阴
气端
附:五版教材奇穴补遗
1上明
2.鼻通
3.夹承浆
4.牵正
5.安眠
6.颈臂
7.三角灸
8.提托
9.结核穴
10.落枕穴
11.肩前(肩内陵)
12.臂中
13.环中
14.四强
15.里内庭
第五章 经穴部位总结
一、头部
二、面颊部
三、颈部
四、胸腹部
五、背腰部
六、胁肋部
七、上肢部
八、下肢部
第六章 刺法灸法概论
一、刺法灸法学定义
二、针法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四、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七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保养
第二节 针刺练习
第三节 针前准备
第四节 毫针刺法及补泻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
预防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第八章《内经》、《难经》等论
针法
第一节 《内经》论针法
第二节 《难经》论针法
第三节 《金针赋》论针法
第四节 《针灸大成》论针法
第九章 灸法(附拔罐法)
第一节 常用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
第三节 拔罐法
第十章 其他针法
第一节 三棱针
第二节 皮肤针
第三节 皮内针
第四节 火针
第十一章 头针、耳针
第一节 头针
第二节 耳针
第十二章 电针、水针
第一节 电针
第二节 水针
第十三章 针灸治疗总论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 配穴处方
第十四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
一、中风
二、眩晕
三、头痛
四、面瘫
五、面痛
六、痹证(附坐骨神经痛)
七、漏肩风
八、落枕
九、腰痛
十 胁痛
十一、痿症
十二、痫症
十三、癫狂
十四、不寐
十五、郁证
十六、惊悸、怔忡
十七、疟疾
十八、感冒
十九、咳嗽
二十、哮喘
二十一、肺痨
二十二、呕吐
二十三、胃痛
二十四、腹痛
二十五、泄泻
二十六、痢疾
二十七、便秘
二十八、脱肛
二十九、脚气
三十、黄疸
三十一、癃闭
三十二、水肿
第二节 妇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经闭
四、崩漏
五、带下
六、胎位不正
七、滞产
八、乳少
九、阴挺
第三节 儿科病证
一、急惊风
二、遗尿
三、疳疾
四、小儿麻痹后遗症
五、顿咳
第四节 外科病证
一、风疹
二、疔疮
三、痄腮
四、乳痈
五、乳癖
六、肠痈
七、痔疮
八、扭伤
九、落枕
十、肘劳
十一、腱鞘囊肿
十二、丹毒
十三、蛇丹
十四、瘰疬
十五、瘿气
十六、湿疹
十七、斑秃
十八、牛皮癣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一、目赤肿痛
二、麦粒肿
三、�耳
四、耳鸣、耳聋
五、鼻渊
六、鼻衄
七、牙痛
八、咽喉肿痛
九、近视
十、眼睑下垂
十一、迎风流泪
十二、斜视
十三、青盲
十四、色盲
第六节 急症
一、晕厥
二、虚脱
三、高热
四、抽搐
五、急痛
六、出血
下编 自测助考
针灸经络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C型题
五、K型题
六、X型题
针灸经络复习题答案
针灸腧穴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填空题
六、问答题
七、名词解释
八、判断题
针灸腧穴复习题答案
针法灸法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简答题
六、填空题
七、论述题
针法灸法复习题答案
针灸治疗复习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五、问答题(附病例分析40例)
六、简答题
七、填空题
针灸治疗复习题答案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