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现历史 短评

热门
  • 19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3-08-24 12:02:21

    颇有知识社会学之意识,讨论了美国学者的深厚智识根源,学者世代更替及所处社会环境对于学术观点的影响等。对于内行人来说是方法论检视与批评,对我这样的外行人可算研究成果入门。先前说列文森之类著作可谓给研究中国树立坐标系,此书则反思数十年来美国学界使用的三大坐标系的问题,探讨新坐标系是否可能—事实上柯文应该会彻底反对所谓坐标系、框架一类思维模式甚至拒斥理论本身,但他所提倡的微观史是否可以/如何整合为宏观史,中国中心性如何树立,既然大家都是局外人则移情如何可能,都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思想史方面,所谓西方中心性对中国知识群体观点和政治议程的冲击,或非简单树立中国中心性可以概括。尤其是中共潜移默化利用西方冲击—中国回应模式装点自身合法性,恰也是柯文所疑惑之为何局内人反重视外部因素原因之一。

  • 17 就很能激发人的 2012-09-23 16:21:03

    柯文在本书中批评了很多不“中国”的研究,但是到底什么叫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道光到辛亥的历史,和之前的历史在形式上的区别,是不是必须要因为刻意消除“西方符号”而隐没?至少我觉得这事情没柯文几句话这么简单。

  • 16 南池子 2011-11-12 11:57:10

    从神话的一端走向了神话的另一端

  • 8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1-08-11 10:35:53

    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可惜过于解构而缺少建树!换一个视角看资本主义萌芽论真的就还不错!

  • 6 正统文化代言人 2010-08-17 13:06:18

    带一定综述性的中国学专著,翻译得不好

  • 4 栖去 2014-09-27 05:03:10

    ①冲击和反应:“西方”概念时间上变化空间上模糊内涵上差异,内在异质,中国亦如;史实纷繁难以弥合,宏观体系无从个案层次场域之微观;②传统与现代:十九世纪欧洲遗产的停滞中国偏见,西方标准,以今日臆想论断故时方向;李文森:西力溶华旧思想并塑造新楷模;线性传统与现代之错误假设:对立断裂且此消彼长,以匀称概念使史实失衡(69如果说数学家只需考虑逻辑严密与否,那么史学家除此之外还有追查该逻辑是否真正发生过)③帝国主义论与世界经济论:西方罪行&中国怨气,时政&研究,批判思维;④三种转变:强调西力到重视华风,单数中国到复数区域,政治事件到多层社会;中国中心观:内部之因素视角&中国准绳-横向区域-纵向阶层-多学科化so研究之取向:文化的转向历史的,中西的转向前后的,跨越理念帝国主义,摆脱史观强迫史料

  • 2 辄馨 2008-01-31 16:43:30

    觉得这本还不错,可以入一下美国“中国研究”的门

  • 2 冬季风 2007-10-15 11:48:49

    咱们理论似乎太落后

  • 3 慢乌鸦先生 2016-08-15 14:21:58

    2002年此书再版时购于新图下面的书香缘书店,初读时划得每一页都是,可见当时启发颇多。2009年在东大附近的旧书店购得英文版。2016年春备课,再次翻出来读。

  • 1 黄海禺君 2013-07-30 21:50:49

    美國的中國近世史研究框架綜述

  • 5 阅湖 2019-07-09 10:36:29

    批判三种“西方中心”的范式——“冲击-反应”模式(1.0版)、“传统-近代”模式(包装更好的2.0版)、帝国主义模式(表明上是对前两者的批判,但其实是隐微的3.0版),主张四种“中国中心”的研究方法——以中国为准绳,横向细分区域,纵向区别阶层,跨学科方法论。在学术史意义上,将1970-80s北美中国学的诸股暗流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方向。但必须注意的是,柯文的“中国中心观”绝不意味着追求一种纯粹的“中国内史”;恰恰相反,柯文在把中、西视作平等历史主体的同时,其实为开拓一种超越中、西的普遍历史留下了可能(后来的《历史三调》正是最好的体现)。

  • 1 veeltalige 2010-03-24 00:01:59

    可以用作“海外中国学”学科史的教科书……

  • 1 168 Hours 2014-08-09 23:11:22

    30年前的80年代初柯文写的关于美国中国历史研究视角问题的四篇随笔性的论文,所提到的“中国中心观”的四个特点,应该另柯文感到欣慰的是,这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学研究是在不断将这四个特点不断朝着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2014-08-09 23:11:22

  • 2 saidelizi 2012-02-04 17:26:00

    出色的方法论著作,通过这本书找到不少好书

  • 1 lorelei 2014-03-10 21:20:34

    历史有时比文学有趣得多。

  • 2 木下天一郎 2013-11-17 14:00:29

    作为中国(东亚)研究的著名学者,柯文回顾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学界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三种主要看法,“冲击——回应”,“传统——近代”,“帝国主义”,并针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著作予以不同程度的批评,最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者122人,几乎对当时每一本有影响力的著作都有评价。总的看来,柯文吸收了后现代史学的分析方法,更加的重视历史叙述角度的问题,注重从被观察的对象历史的内部因素寻找答案,这突破了五十年代以来的站在西方视角看东方的弊病,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 1 三明 2019-12-09 00:48:05

    部分研究的综述还是做得太简化了

  • 0 2014-04-02 20:24:02

    : K207.8/4904-1

  • 1 benshuier 2008-04-11 16:37:29

    读中近史的都要看

  • 1 贝加尔海 2015-04-29 13:49:25

    四星给书本身,加一星给作为1980年代的先见。副标题的译法略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