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传播学教程》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程中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从而色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论述的重点是大众传播。
传播学教程的创作者
· · · · · ·
-
郭庆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郭庆光,199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获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副教授。著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控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 · · · · · (更多)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后记
· · · · · · (收起)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美国 社会学家 库利【社会组织】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美国 皮尔士 【思想的法则】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是像,因此,一切观点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施拉姆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了解人类传播必须了解人是怎样互相建立关系的。 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且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性互动行为,一种通过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符号建构,符号解读 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钱学森 布克里 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1、有向系统内引进复杂性的源泉 2、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 3、有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4、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5、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德国 鲁曼 社会学家 双重偶然性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不仅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论,这种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传播学教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传播学教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传播学教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传播学教程》主要内容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由于《传播学教程》这本书介绍的内容相对比较客观,因此我在这里仅仅只是将我认为的书中的重点内容总结下来,以供我自己和其他人参考。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与信息 广义的信息概念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 (展开)
【小靓仔考研日更】各章节读后小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写在前面 此文是小靓仔基于《传播学教程》的整体架构,通过10多天的翻看和思考,分章节阐述了自己对每一章的理解和启发。算不上什么鸿篇巨制,甚至没什么严谨清晰的条理,只是一些个性化的理解和心得,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地理解传播学基础,并且有时间慢下来细细去品味的人比较合... (展开)
押韵100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00行总结
穿梭时间的画面的钟 从 反方向 开始移动 熵减倒转时间的流向 熵增中时间不舍昼夜向前流淌 混乱程度用熵衡量① 香农的信息理论建立在熵的等式基础上② 信息理论让信息往返地面与太空船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已经读完 押韵总结我就写...
(展开)

我对当前大众传播存在问题的思考
反复曲折的剧情消耗了大众的思考能力与接受真相的能力。 以江城重庆公交车司机案为例。一开始是某当地报在事发一小时左右更新此篇新闻,说事故原因很有可能是对面红色轿车逆行导致,且红色车主为女性,于是网上一片声讨、人肉,大众也随之面向一个固版的社会认知,即女司机上路...
(展开)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终于又出了,不... | 来自后浪 | 2014-01-07 14:21:35 | |
这本书一般大几读的? | 来自Laevatein | 4 回应 | 2012-06-15 12:42:59 |
这本书我恨死它八辈子 | 来自志明与春娇 | 4 回应 | 2011-06-19 23:36:30 |
我刚考完这本书^^ | 来自lips | 10 回应 | 2011-05-17 23:48:04 |
传播学 | 来自若璎夏 | 2 回应 | 2009-12-25 13:04:5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8.3分 43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电影学院四年个人读书清单 (杜扬Seatory)
- 自己的传播学课程以及“寄托” (Centaurea)
- 大众传播观念养成之旅 (贾不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传播学教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芥末蘸酱 2011-03-04 13:37:27
还行吧.因其师承日系传播,所以很多沿用了日本学者的观点,而且对美系传播理论评价不是很高...其他都还好.入门必备.
0 有用 ✟✰ナギサ✰✟ 2009-05-02 11:34:44
这 好书啊!!
0 有用 幼银 2014-04-15 12:58:30
不要脸得紧了
0 有用 西格 2010-10-21 18:49:24
人大的书永远没清华的书有趣。。。。
0 有用 Moridioteslres 2012-02-20 00:41:05
绝对力赞的传播学入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