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本相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88
页数: 496
定价: 21.00
装帧: Unknown Binding
丛书: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530201008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88
页数: 496
定价: 21.00
装帧: Unknown Binding
丛书: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53020100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于小师)
- 传记/书信/日记/回忆录 (桂先森)
- 话剧ing (愿逐月华流照君)
- 传记.艺术 (观海)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 (CERIS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曹禺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你要去哪裡? 2020-05-10 12:55:36
后记写得较为真诚,给作家和创作多点真诚。 曹禺传基本是按照曹禺生平,以其创作为主线,外加一些人际交往串联起来,偶有写传者的一些评述,虽然作者力求客观,但总体上偏溢美及文艺。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6-18 08:44:12
文艺就是苦闷的自白,喜欢他的写作
0 有用 Kant 2022-07-15 15:50:39
作家传记不好写。初读会觉得笔触非常幼稚,甚至有点庸俗社会学的影子,与张新颖的沈从文传记相形见绌。但对照田本相的《曹禺年谱长编》,才明白作者其实下了很扎实的资料功夫。 是为了写一篇曹禺晚年心态研究的小文章读的,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特别感慨。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回到自己的故居,在自己少年生活的记忆里漫游驰骋,滔滔不绝。但这个老人又像巅峰不再的运动员,虽曾一战之后功成名就,不必再回到赛场也能生活无忧,然... 作家传记不好写。初读会觉得笔触非常幼稚,甚至有点庸俗社会学的影子,与张新颖的沈从文传记相形见绌。但对照田本相的《曹禺年谱长编》,才明白作者其实下了很扎实的资料功夫。 是为了写一篇曹禺晚年心态研究的小文章读的,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特别感慨。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回到自己的故居,在自己少年生活的记忆里漫游驰骋,滔滔不绝。但这个老人又像巅峰不再的运动员,虽曾一战之后功成名就,不必再回到赛场也能生活无忧,然而昔日追风速度仍然像幽影一般存留在肌肉的记忆里,时时浮现,尝试着重新迈开腿时,却明白自己已不复当年模样。 (展开)
0 有用 伽思珂总代 2011-12-15 11:53:26
可看的传记
0 有用 y 2020-08-29 22:37:44
曹禺1910-1996,田本相1932-2019,两人都活了约八十六岁,生辰相差22年。田:““我的中心点,在于写出一个我所认识和理解了的曹禺来。”万方“我亲眼看见田本相为了写这本书,一天天拿着录音机来找我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天天来。所以基本上他书里所写的都是我父亲讲的。”
0 有用 婷婷 2022-10-23 10:58:27 江苏
@2020-08-07 09:46:36
0 有用 Kant 2022-07-15 15:50:39
作家传记不好写。初读会觉得笔触非常幼稚,甚至有点庸俗社会学的影子,与张新颖的沈从文传记相形见绌。但对照田本相的《曹禺年谱长编》,才明白作者其实下了很扎实的资料功夫。 是为了写一篇曹禺晚年心态研究的小文章读的,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特别感慨。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回到自己的故居,在自己少年生活的记忆里漫游驰骋,滔滔不绝。但这个老人又像巅峰不再的运动员,虽曾一战之后功成名就,不必再回到赛场也能生活无忧,然... 作家传记不好写。初读会觉得笔触非常幼稚,甚至有点庸俗社会学的影子,与张新颖的沈从文传记相形见绌。但对照田本相的《曹禺年谱长编》,才明白作者其实下了很扎实的资料功夫。 是为了写一篇曹禺晚年心态研究的小文章读的,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特别感慨。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回到自己的故居,在自己少年生活的记忆里漫游驰骋,滔滔不绝。但这个老人又像巅峰不再的运动员,虽曾一战之后功成名就,不必再回到赛场也能生活无忧,然而昔日追风速度仍然像幽影一般存留在肌肉的记忆里,时时浮现,尝试着重新迈开腿时,却明白自己已不复当年模样。 (展开)
0 有用 cloud 2022-04-07 19:18:38
我喜欢曹禺但我讨厌这本书并不冲突
0 有用 G_Horsius 2021-07-19 11:05:41
确认了一些人物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我觉得曹禺并非我很能理解、很能把握的那类人,他的敏感和热情,导致的不是真诚与否的矛盾,而是他即便是真诚的,我也不能确定他的认知到了何种程度,相比之下,他并不是那种能够用理性的语言准确表述自己的认知的作家。对于这样的作家及其作品,后世爆发出一大堆各行其是的阐释,正是必然的现象,弱作者带来强批评。
0 有用 蚂蚁有问题 2021-05-18 16:45:07
看到《雷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