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这本书里我想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我用的是粗鄙的法语discours而非那些让我不满的哲学家和作家们所用的traité或拉丁文Dissertatio,所以王太庆给我翻译成“谈谈”而非“论”那是很合我实事求是的作风的,当然,我不是在谦虚,培根也比不上我,培根在我看来也不过是蜘蛛与蚂蚁,而远非蜜蜂,因为他不懂我的直观,不懂康德区分经验与经验的。而我在算术、几何、代数之后建立的的真正揭示秩序和量度的普遍数学目的在于使我们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读者朋友们若嫌谈话太长可以分六部分来读。第一部分是对各门学问的看法。第二部分是我所寻求的那种方法的几条主要规则。第三部分是从方法里引出的行为守则。第四部分啊哈便是我举世闻名的我思故我在!第五部分是我研究的物理学。第六部分寄望后人!
笛卡尔性格上真是可爱得一比。
《方法论》试图讨论的主要问题:我们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相信的真正基础是什么?基本原则:自明,分析—综合,枚举。
从本质上讲,在这页上打五星或一星,把这本书摆在荣耀处或阴暗处,视笛卡尔为真先知或者老糊涂……这些两两对立的态度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果一个人要赞同笛卡尔,他必先毁灭笛卡尔。如果一个人要毁灭笛卡尔,他也必先赞同笛卡尔。在时间洗去了所有腐肉后,留下的是笛卡尔名为“怀疑”的骨骼。过去他挑战的是崇高的神学,如今我们要挑战的则是一些比神更加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再不能留恋笛卡尔的温和,而应当奋力去克服更大的破灭和痛苦。
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思考,因此我是一个起作用的本体」。
瓦雷里写给纪德的信里说,《谈谈方法》很像是一部当代人写的小说。笛卡尔自己也在《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首先要通读全文,就像看小说那样,不要过分地聚精会神。”——笛卡尔的这本小书在很多地方确实很像文学作品。如第一部分里讲到他四处游历,搜集经验的经历;在第二部分里,他被大雪围困在德国的一个小屋里,便靠着火炉开始思考哲学(德国诗人杜尔斯·格林拜恩将其扩写成组诗《关于雪:笛卡尔在德国》);第三部分结尾讲到自己隐居于荷兰的种种好处,“我可以享受各种便利,不亚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而又可以独自一人,就像住在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里一样”。
哲学经典。郝明义《越读者》中推荐。读完发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可能他的思想在当时很先进,但过了500多年,他的思想基本上已经被现在的流行思想所接收了。能学习的是他当年勇于抛开前人的资料,开始自己的独立研究和独立思考,以及这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策略。
P60 笛卡尔:“我深知我这个人是没有办法在人世间飞黄腾达的,我对此也毫无兴趣,我永远感谢那些宽宏大量、让我自由自在地过闲散日子的人,并不希望有人给我尘世上的高官显位。”
如题本文主要内容为: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实际上作者仅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描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本原出发(我想,所以我是),通过上帝是完满的这一前提,如何一步步的推演,求知,进而了解关于形而上学,物理学等知识的细节。前三部分则是笛卡尔对过去经历的反思,生活与求知的准则和如何做出这样思考的背景。我无比惊奇于笛卡尔自我认知的经历,能够推倒一切重新用理性这个强大的且人人兼具的天然灵明小心翼翼的把哲学大厦重新建立,又取得了丰富而伟大的结果。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平实而可靠,可以亲眼所见他是如何一步步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文中也多处体现出了笛卡尔“君子慎独”的生活态度,他也是很明白生活的道理的。王太庆翻译的极棒纠正不少拉丁错误,遗憾的是附录没有翻译。另第六部分每个人做学问的人都该看
平易近人,搞得我打算下一步开始慢慢看哲学了。
常读常新。所谓论证是不重要的,关键看背后的动机。笛卡尔只是展示自己的方法,再三告诫说并不是要别人模仿他。可惜,后人多善于模仿。
方法论。“我想,所以我是”。跟哲学相比,人类的其他学问确实显得浅薄了。
王太庆的代序很笛卡尔. 2018重读
这本之于《第一哲学沉思录》,有点像《知性改进论》之于《伦理学》。其中,笛卡尔说自己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主要规则:1,务实;2,分治;3,排序,先易后难;4,全面考察。实践中的三条行为准则:1,守法,尊重习俗;2,行动果断;3,“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下文笛卡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二:1,动物无法通过言语表达连贯的思想;2,动物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因此动物是机械,人不是。其中有个例子几乎已触及AI哲学核心,而动物机械化的观点可对照拉梅特的《人是机器》阅读。附录内容更有趣,尤其附录一中谈到人认识的四种途径,对照斯宾诺莎在《知性改进论》里的四种观点,可以看出一种继承关系。
笛卡尔小心又可爱。
读过之后忽然发现,一些简单的道理总是被我们遗忘。
看不懂啊,等看别人消化精髓后的书评。
为什么神是“观念”不是“幻相”?
原题颇帅气:《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带有自传性质,文风也是通俗易懂~可以作为笛卡尔乃至近代哲学的入门书~~第四部分中提出了“我想,所以我是”的著名论点,也即笛卡尔的第一原理,然此项原理更多是限制性作用,为了能继续推进的心外之物,他做了一次飞跃:即将“完美”的观念引入思考。这个“完美”在安瑟伦那里就如同那个无法设想的至大者,并不稀奇。第五部分涉及一套心脏血液循环理论,已经二条关于“人是机器”先声的原则。17世纪对机器人的设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笛卡尔在这里提到的两条原则几乎让我想到了“机器人三定律”。另,笛卡尔和培根同时代,他们都从反感三段论推理出发,希望能为科学带来新的发展。
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这样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们决不能胡乱地东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由于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因为这样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个地方,总比困在树林里面强。
> 谈谈方法
266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6-03-16 14:06:35
在这本书里我想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我用的是粗鄙的法语discours而非那些让我不满的哲学家和作家们所用的traité或拉丁文Dissertatio,所以王太庆给我翻译成“谈谈”而非“论”那是很合我实事求是的作风的,当然,我不是在谦虚,培根也比不上我,培根在我看来也不过是蜘蛛与蚂蚁,而远非蜜蜂,因为他不懂我的直观,不懂康德区分经验与经验的。而我在算术、几何、代数之后建立的的真正揭示秩序和量度的普遍数学目的在于使我们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读者朋友们若嫌谈话太长可以分六部分来读。第一部分是对各门学问的看法。第二部分是我所寻求的那种方法的几条主要规则。第三部分是从方法里引出的行为守则。第四部分啊哈便是我举世闻名的我思故我在!第五部分是我研究的物理学。第六部分寄望后人!
184 有用 陈允然 2012-05-29 14:29:40
笛卡尔性格上真是可爱得一比。
135 有用 阅微草堂 2012-01-11 07:13:25
《方法论》试图讨论的主要问题:我们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相信的真正基础是什么?基本原则:自明,分析—综合,枚举。
88 有用 godannar 2011-04-21 23:54:23
从本质上讲,在这页上打五星或一星,把这本书摆在荣耀处或阴暗处,视笛卡尔为真先知或者老糊涂……这些两两对立的态度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果一个人要赞同笛卡尔,他必先毁灭笛卡尔。如果一个人要毁灭笛卡尔,他也必先赞同笛卡尔。在时间洗去了所有腐肉后,留下的是笛卡尔名为“怀疑”的骨骼。过去他挑战的是崇高的神学,如今我们要挑战的则是一些比神更加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再不能留恋笛卡尔的温和,而应当奋力去克服更大的破灭和痛苦。
71 有用 风撼斜阳 2014-06-02 21:29:27
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思考,因此我是一个起作用的本体」。
23 有用 远子 2019-05-04 20:09:43
瓦雷里写给纪德的信里说,《谈谈方法》很像是一部当代人写的小说。笛卡尔自己也在《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首先要通读全文,就像看小说那样,不要过分地聚精会神。”——笛卡尔的这本小书在很多地方确实很像文学作品。如第一部分里讲到他四处游历,搜集经验的经历;在第二部分里,他被大雪围困在德国的一个小屋里,便靠着火炉开始思考哲学(德国诗人杜尔斯·格林拜恩将其扩写成组诗《关于雪:笛卡尔在德国》);第三部分结尾讲到自己隐居于荷兰的种种好处,“我可以享受各种便利,不亚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而又可以独自一人,就像住在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里一样”。
22 有用 阿懒 2010-08-15 14:16:41
哲学经典。郝明义《越读者》中推荐。读完发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可能他的思想在当时很先进,但过了500多年,他的思想基本上已经被现在的流行思想所接收了。能学习的是他当年勇于抛开前人的资料,开始自己的独立研究和独立思考,以及这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策略。
26 有用 倪考梦&自主论 2009-10-13 08:37:13
P60 笛卡尔:“我深知我这个人是没有办法在人世间飞黄腾达的,我对此也毫无兴趣,我永远感谢那些宽宏大量、让我自由自在地过闲散日子的人,并不希望有人给我尘世上的高官显位。”
8 有用 Бездельник 2013-06-30 13:57:31
如题本文主要内容为: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实际上作者仅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描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本原出发(我想,所以我是),通过上帝是完满的这一前提,如何一步步的推演,求知,进而了解关于形而上学,物理学等知识的细节。前三部分则是笛卡尔对过去经历的反思,生活与求知的准则和如何做出这样思考的背景。我无比惊奇于笛卡尔自我认知的经历,能够推倒一切重新用理性这个强大的且人人兼具的天然灵明小心翼翼的把哲学大厦重新建立,又取得了丰富而伟大的结果。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平实而可靠,可以亲眼所见他是如何一步步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文中也多处体现出了笛卡尔“君子慎独”的生活态度,他也是很明白生活的道理的。王太庆翻译的极棒纠正不少拉丁错误,遗憾的是附录没有翻译。另第六部分每个人做学问的人都该看
7 有用 韧勉 2010-08-14 20:40:54
平易近人,搞得我打算下一步开始慢慢看哲学了。
9 有用 路德维希 2008-08-14 19:04:44
常读常新。所谓论证是不重要的,关键看背后的动机。笛卡尔只是展示自己的方法,再三告诫说并不是要别人模仿他。可惜,后人多善于模仿。
6 有用 泓楷 2010-11-19 23:31:49
方法论。“我想,所以我是”。跟哲学相比,人类的其他学问确实显得浅薄了。
8 有用 Joan 2012-03-08 15:14:18
王太庆的代序很笛卡尔. 2018重读
12 有用 亲爱的猥琐猪 2013-10-04 12:28:21
这本之于《第一哲学沉思录》,有点像《知性改进论》之于《伦理学》。其中,笛卡尔说自己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主要规则:1,务实;2,分治;3,排序,先易后难;4,全面考察。实践中的三条行为准则:1,守法,尊重习俗;2,行动果断;3,“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下文笛卡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二:1,动物无法通过言语表达连贯的思想;2,动物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因此动物是机械,人不是。其中有个例子几乎已触及AI哲学核心,而动物机械化的观点可对照拉梅特的《人是机器》阅读。附录内容更有趣,尤其附录一中谈到人认识的四种途径,对照斯宾诺莎在《知性改进论》里的四种观点,可以看出一种继承关系。
8 有用 脑菇 2016-02-05 17:03:10
笛卡尔小心又可爱。
4 有用 斐君 2010-05-25 23:52:26
读过之后忽然发现,一些简单的道理总是被我们遗忘。
6 有用 Elact 2015-02-03 13:38:28
看不懂啊,等看别人消化精髓后的书评。
2 有用 孙智正 2018-04-03 08:57:38
为什么神是“观念”不是“幻相”?
3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3-01-17 22:53:25
原题颇帅气:《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带有自传性质,文风也是通俗易懂~可以作为笛卡尔乃至近代哲学的入门书~~第四部分中提出了“我想,所以我是”的著名论点,也即笛卡尔的第一原理,然此项原理更多是限制性作用,为了能继续推进的心外之物,他做了一次飞跃:即将“完美”的观念引入思考。这个“完美”在安瑟伦那里就如同那个无法设想的至大者,并不稀奇。第五部分涉及一套心脏血液循环理论,已经二条关于“人是机器”先声的原则。17世纪对机器人的设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笛卡尔在这里提到的两条原则几乎让我想到了“机器人三定律”。另,笛卡尔和培根同时代,他们都从反感三段论推理出发,希望能为科学带来新的发展。
4 有用 小楼一夜听春雨 2011-07-18 14:15:08
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这样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们决不能胡乱地东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由于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因为这样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个地方,总比困在树林里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