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傅聪:望七了!》:“我已不再是《傅雷家书》中的小孩子喽,老夫今年六十八,望七了!”这是傅聪两年前发出的感慨。我们还在捧读《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却渐行渐远,已自成一“家”。只是从未忘记父亲早年的教诲: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在用钢琴语言聆悟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
傅聪:望七了!的创作者
· · · · · ·
-
傅敏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庭,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年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庭,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年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尼成功合作。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暇,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当代三位钢琴大师玛塔・阿格丽琪,莱昂・弗莱歇和拉杜・鲁普为《傅聪的钢琴艺术》(激光唱片)撰文推崇说,“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还评论说,“傅聪是个伟大的天才,生来俱有音乐天赋,而且具有奇妙的演奏技巧;傅聪还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能和古典作品的大师,‘心心相印’的混成一体;因此傅聪已成为我们时代的音乐大师之一。我们非常感激傅聪,他给了我们许多启迪,给我们展现了新的音乐天地。”
傅聪毕生在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化于西方音乐之中,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萧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有更切实的认识,使他的演奏达到了新的境界,更接近作曲家的原意。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美国《纽约时报》说,“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德国报刊更认为,“傅聪确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柏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这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他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傅聪除了演出于五大洲外,不仅在国内举办过多次大师班课,而且受聘每年两次于世界闻名的“国际钢琴基金会”举办的大师班课;此外,还不时应邀于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上大师班课。
傅聪刚刚结束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又迎来了七十华诞!
目录 · · · · · ·
傅聪
代序
“他的一切经历,仿佛是另一个‘我’的经历” 傅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心目中的傅聪 金圣华
对谈录
成功并不等于成就
望七了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赤子之心是做人弹琴的准则
心甘情愿永远做音乐的奴隶
平静
不再是《傅雷家书》里的小孩子
轻灵的莫扎特 悲剧的莫扎特
莫扎特的嘲谑 莫扎特的超越
四十年钢琴生涯
莫扎特的音乐是“是无艺术的艺术”
健康就是古典
我的成功就在不成功
赤子之心
中国人的气质 中国人的灵魂
更行更远
与傅聪谈音乐
讲课录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柏特
萧邦(上)
萧邦(下)
德彪西
附录
劫余家书 傅聪
傅聪的成长 傅雷
傅聪――来自远东的钢琴大师 彼得・查尔顿/罗新璋译
文人的傲骨与生命的悲情 陈广琛
傅聪的钢琴艺术(激光唱片目录) 傅聪
编后记傅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平衡在哪里? 我从来没有觉得要在西方音乐中硬加一些中国的成分,假如我演奏的时候,有中国的成分,那是因为我血管里头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在我身上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烙印,也就是说有些趣味,有些对音乐的特殊感觉,这跟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分不开的。有很多欧洲音乐界朋友都说:只有一个中国人,才会这么去理解。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页 -
练琴的时候,比如昨天他们不是在搭台嘛,我能在那个环境下练琴。然而音乐会是另外一回事,跟读书是两回事,音乐会上我演奏是要传达一种艺术的感受,这种艺术感受一定要在最安静的环境、类乎真空状态下传达出去,无音之音比有音之音还要重要。 听经纪人说:您有个习惯,在练琴的时候,不希望别人去听。 当然是这样,我练琴等于是在洗自己的脏衣服,尤其是来听的人,也许有些是学音乐的,他们会以为练琴应该这样。其实每个人练琴都有自己的方法,针对自己的缺点或问题,我不愿意造成其他人对这些现象的误解,以为我练琴的东西就是音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傅聪:望七了!"的人也喜欢 · · · · · ·
傅聪:望七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现在哪里能买到这本书 | 来自力拔山兮憨盖世 | 2014-10-08 14:16:54 | |
赤子之心 | 来自taoybio | 2006-06-17 21:08:37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仙乐飘飘 (山右一仁)
- 傅聰相關讀物 (FOUISM)
- 音乐艺术——书单 (BD中字)
- SGT文艺杂食MENU (woodyallen)
- 做个记录啦 (Fishm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傅聪:望七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岐棱猫 2014-05-15 01:36:59
还是很不错的,有空做个笔记
1 有用 muyi 2008-05-12 00:13:50
有passion又有精神的爷爷啊~~
3 有用 舊雨 2008-03-05 16:20:20
傅聪,一个我尊敬的艺术家。
4 有用 neverland 2019-01-27 18:26:23
前面的访谈录很尬,中间讲课内容很好但很少,单就书的编辑上看是要给个差评了,访谈主持人无法激发出深层次的东西,对于曲子的讲解本应该是书的精华,却只有很少的篇幅。作为粉丝读一下还是很好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聊胜于无。五星给傅聪,一星给主持人
8 有用 荷马的玫瑰 2012-04-24 03:49:07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