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短评

热门 最新
  • 23 风间隼 2013-03-04 00:01:12

    论点:1,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2,义和团没有单独的起源,是各种因素聚合的产物。详细考察了天灾、西方传教、戊戌变法、地方经济、盗匪传统和民团等因素,认为从民间传统来的降神仪式是使拳乱蔓延开来的关键诱因。问题是,该书恰恰是在秘密教门和降神这两个关键点上语焉不详,这样立论就很成问题了。

  • 16 挥着大刀の猫球 2012-01-04 12:41:46

    分析了十九世纪山东地区主要是鲁西南、鲁西北的自然条件(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社会结构(鲁西北几乎没有乡绅阶级,社会结构松散,人口流动大)、经济发展水平(太穷,就算打仗也没什么好失去的)、文化背景(民间戏曲流行,英雄人物深入人心),传教士为传教,不断干预讼案,包庇教民,使很多人为求庇护而入教,社会秩序被打乱,逐渐形成教民与非教民的敌对态势。义和团运动仪式简单易学,符合人民愿望,因此流传迅速。又因其组织松散而不易驱散或控制,终于燎原酿成惨祸。本书分析入情入理,使人信服。对民间文艺与宗教的分析部分尤其有启发意义。并且和《檀香刑》遥相呼应。作者掌握与辨析材料的功夫很深,可见下了苦工,但叙述线索略显凌乱,枝蔓似乎有些多,宏观叙事能力似有提升空间。总而言之是聪明又肯做事的人的工作,值得一读。

  • 11 辄馨 2008-01-31 16:49:02

    还外中国研究,大多数只提供了某个独特的视角,很多时候在知识上没有更多贡献。

  • 6 eien99 2016-06-10 09:17:53

    佐藤公彦反驳的这本书的有关论点

  • 10 七七|烂柯人bot 2016-01-15 08:37:33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论点是“地方社会经济环境限制着社会运动形式”。宫崎市定也提到边界孕育乱世之才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宫崎侧重文化边界上的思想松动,而周更偏向犬牙交错的行政(地理)边界为法外之徒提供的活动空间。谢谢桃花姐姐赠书>3<

  • 2 168 Hours 2014-08-25 19:11:06

    周锡瑞也很擅长叙事,大幅度的叙事史最终的说明是应当从当时的民间文化而非遥远教派组织当中去寻求义和拳的仪式及活动的起源。而探讨的主要问题:“稳定的”(我认为只有短时间相对的“稳定”可言)社会结构与变动的历史变化之间的联系,也是很多历史事件需要解释的核心。

  • 0 文泽尔 2008-05-30 01:38:26

    不如太平天国史精到.有些半吊子的书,不推荐看

  • 2 长沮 2014-07-25 21:16:11

    这本书比柯文的《历史三调》重要多了,豆瓣评分却低于柯著,不公平。

  • 0 2015-05-19 16:14:31

    : K256.707/7281

  • 1 光脚的鱼 2013-04-23 21:43:08

    一本外国人编写的有关义和团起源的书。书中通过详实的史料阐释了义和团起源地的地理、人文和宗教、时代背景来得出义和团发生的必然性。全文中也很少有那些主观的,政治的结论性语言。总之被灌输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不准确的。

  • 0 Joseph.C 2011-06-07 13:45:47

    以大众文化的角度阐释义和团“降神附体”仪式的起源和流布,比之从组织形式角度观察更有说服力。

  • 2 扑向剑刃的轻风 2015-04-28 00:17:09

    对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内外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分析深入,在诸如基督教传教活动对传统社会的影响,义和团和白莲教的联系等方面颇有见地,不足之处则是高层政治外交方面史料薄弱,对运动最终扩大化的解释力不足,可与研究重心放在这方面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联系起来看。

  • 0 1984 2009-05-16 02:16:26

    非常有见地的社会史研究

  • 1 路德维希 2010-04-27 17:47:21

    教会招收教徒真是良莠不分,什么阿猫阿狗都准许入教,以至于里面都是些想逃避官府追捕的罪犯以及地痞流氓,有了外国势力这个靠山,他们开始在村里为非作歹,民怨极大,自然而然,村民就对这些教徒以及他们的保护伞传教士恨之入骨,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 0 鼓浪青蛙 2009-08-07 01:54:19

    史料引述丰富,规范。难得中肯之作!!

  • 0 风清扬 2011-08-21 16:21:19

    公允,理性~

  • 0 雙城記 2008-11-14 12:29:09

    周锡瑞的确是大家!

  • 0 尚书令 2011-08-08 11:49:48

    周氏大作,澄清關於義和團的一些誤解與迷霧。

  • 0 小崔 2008-03-16 22:35:03

    牛鼻指数3.5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