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千个旅美人士的笔下有一千个美国,林达的文字自称来自边缘,可也有人说那是用中文写成的美国式文章。“活的历史,正在迅速消亡。当历史以书本的形式再度出现,许多细节可能遗失,许多历史事件可能被扭曲。”林达的随笔大多由美国的历史事件或现实事件而来,试图用独特的选材与视角,把握美国社会文化的精髓。
目录 · · · · · ·
克林顿为何脱不了身
总统会不会下台
信仰与表达的自由
当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红杉树上的女孩
在边缘看世界
在誓言之下
把玩笑当玩笑
……
· · · · · · (收起)
喜欢读"在边缘看世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在边缘看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边缘看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大篇幅的讲了克林顿的弹劾风波!
> 更多书评 6篇
-
1.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朋友,你过上一段时间就想见一次。没什么事,就是想见面,聊聊。 ——《弗兰西斯与他的修道院》 2. 4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一个从集中营劫后余生回家后的德国神父,面对满目疮痍,痛定思痛,说下了这样一段话: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
2012-05-23 14:53:55 2人喜欢
1.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朋友,你过上一段时间就想见一次。没什么事,就是想见面,聊聊。 ——《弗兰西斯与他的修道院》 2. 4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一个从集中营劫后余生回家后的德国神父,面对满目疮痍,痛定思痛,说下了这样一段话: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他说出了一个简单而至关紧要的道理:如果你想免于专制暴政,如果你想安居乐业而不受强权的侵犯,如果你想阻挡野心家把民族拖入灾难,你必须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起,就是保护每一个平民百姓的自由和权力,在任何一个个人的合法权利遭到强权侵犯的时候,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管这个人是你的邻居,同事,或者素不相识;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或者一向不喜欢这个人,压根儿就反对这个人的观点。 3.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几十年的努力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公民的安全,自由,幸福,寄托于民众整体的权利,是人民主权的一个部分。自由是靠民众自己争取得来的。民众的权利必须靠民众时时护卫,寸土必争,否则,政府权力的自我膨胀就会蚕食民众的自由和权利。特别紧要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保护那些在社会上占少数的,和主流社会不一致不合流的人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对你所不同意不喜欢的人,对那些遭社会多数侧目的少数人,你可以反对他们的主张,你可以和他们辩论,但是当他们遭到来自政府的迫害的时候,要站出来为他们的合法权利而说话。因为,如果这一次他们的合法权利被虐剥夺了,那么,下一次就可能轮到你自己了。 ——《当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4. 美国史书上的妥协一词通常是一个正面的词。大家认为,达成妥协解决了问题,是双方共同的胜利。 5. 民主制度要求少数服从多数,同时要求多数不能压迫少数,不能侵犯少数的自由和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在制度的设计上,一开始就要为持不同意愿的少数预留下申诉,辩解和反抗的渠道。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一致下,仍要为百分之零点一的异见留下呼吸的空间。这也是美国的法律强调个人的宪法权利必须归属个人,而政府“不得立法”侵犯这种权利的根本原因。 6. 如果法律不打算保护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就保护不了“百分之五”,那么,“多数”本身也就都潜在地岌岌可危。我们曾经习惯于法律对“百分之五”的不予保护,这是因为i,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多数”是对的,我们只知道庆幸自己不是少数。谁也没有想过,今天你不挺身而出保护你所不同意甚至不喜欢的百分之五,你怎么有把握下一次你不在另一个百分之五中呢?今天你看到与你无关的百分之五遭到的不公正扭过了头去,下一次轮到你的时候,你还向谁去呼喊呢? 一个社会要发动成千上万的人并不难,要达到多数人的一致也不难,难的是公正善待只有百分之几的少数。有时候,少数显得如此人微言轻,他们的生死存亡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可是,一个制度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检验这个社会是否文明和人道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这个制度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 ——《阿米绪的故事》 7. 人们在崇拜自己的神的时候,往往会容不下不同的神,把异己斥为邪教,这在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当今世界上信徒最多的三大宗教都曾经被别人认定是邪教,都曾经遭到过残酷的迫害,也都曾经迫害过别的宗教信仰。 8. 人们的见解和信仰并不决定于他们自己的意志好,而是不由自主地追随向他们的心灵显示的提示。......人们的信仰不是公民政府工作的对象,也不在它的管辖之下。听任政府长官以其权力侵入到思想观念的领域,去限制人们信仰和传播那些被认为有不良倾向的原则,这是一种危险的错误。它会一下子毁掉宗教自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就有权力判断什么是不良倾向,他会拿自己的见解作为标准,可以仅仅根据他人之见解是否同自己的见解一致而认可或谴责别人。 能够妨碍个人信仰自由的往往是有权势的有组织的力量,首先就是政府。所以,宗教自由的保障是政教分离。 ——《信仰与表达的自由》 9. 有意思的是,其实我们对玩笑从来没有什么法律界定,打小儿长大,从没听说过有什么“玩笑法”。可是又再仔细想想,发现虽说没有个正经说法,可其实人人自爱,心里都有个谱,谁也不会搞错。不同的年代还会自动微作调节。人们不由自主就在时时琢磨,什么玩笑开得,什么玩笑就开不得,玩笑究竟可以开到什么程度?长年累月,就琢磨得炉火纯青。精到是精到了,人也活得够累的。 假如又有了一个初中女生,在试卷上开了一个把元老贬为“杂种”的笑话,老师也能觉得不必报告校方,不必叫来家长,更不必报告公安局,不必把女孩的玩笑变成恶梦一场,而只是哈哈一笑,该题扣去2分了之。 ——《把玩笑当玩笑》 10.不知为什么,爱国热情越高涨,神经反而越脆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假如被人指出祖先曾经野蛮,后代就要痛不欲生。假如今朝自己的形象收到批评,则一定要倒回去痛斥别人的祖先,以致当年强悍的匈奴后代,今天居然不堪一个动画片之一击。倒过头来,我突发奇想,假设在1500年前,南北朝以及之前的一片混战之中,假如木兰失去了她爱国主义的背景,而只是一个荒唐战乱的牺牲品,不知是否还能保住她“替父从军”的光彩?还真玄。在退一万步讲,假设“点兵”点走了木兰的,是一个真正的突厥可汗,假如她替父从军,是驰骋在匈奴的战马上,会不会就轮到我们来声讨迪斯尼,声称《花木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再往下我已经不敢再想了。 ——《花木兰》
回应 2012-05-23 14:53:55 -
horizon (tensorflow&pytorch饶了我好不好)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2018-07-27 16:59:30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引自 全书笔记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视生命、践踏法律,并自以为正义的人们的狂欢。
婴孩本来就是带着记忆的一片空白出生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历经浩劫者,自己没有记录下历史。我们有无数人在呼吁忏悔,却几乎没有人在辛勤打结,结绳记事。当我们手中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绳索,再强烈的呼吁也显得苍白无力。p9 在罪恶的废墟上,他们才有可能重新有自尊的崛起。p10 引自 全书笔记 东亚的传统文化,缺乏理性,在西方反省中探索正确道路之时,无论是日本还是天朝,都在选择埋葬、掩盖历史。
《为了吹散战争的阴云》 引自 全书笔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安格尔,认为人类产生的“战争是强国之道”的错觉,是战争的根源。
国际联盟在一战后创建,但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如美国的加入,导致其根本无法阻止二战的发生。
美国的孤立主义,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美国的发展,但是一种逃避大国责任的表现。
二战后联合国的创建,不同于国联,是真正拥有惩罚力的联盟的崛起。
人权和主权的矛盾仍是难题。若犹太人屠杀仅在国内发生,则无法以“反侵略”为由抵抗。
《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 引自 全书笔记 越战,朝鲜战争。之前上过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课,朝鲜战争远远不是书本上,影视上那么简单的保家卫国的历史,更是一段为了在列强中谋求地位,故必须牺牲部分人民的历史。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不是简单的正派和反派的较量,更多的是作为国家利益的棋子存在。当年也不是中国和美国的较量,而是和联合国军的较量,侵略也是北朝鲜先发起的,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是南朝鲜的救世主,是正义的一方。以上是作者的调查,事情的真相是如何我也不能定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位置,注定了不同的视角。
《谁是互联网之父》 引自 全书笔记 互联网是核竞赛的产物,为了防止核打击后通讯的摧毁,需要就算破坏也能相连想通的渔网状通讯。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人,由国家财政开发的东西,属于纳税的人民。权力和利益的分享,自由经济制度下的竞争,造就了今日互联网。
《总统大还是法官大》 引自 全书笔记 统治者也要受到制约,有不受约束的最高权力的存在,是危险的。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在誓言之下》 美国人愿意支付一切代价,维护这个制度。p67 引自 全书笔记 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在誓言之下的谎言(伪证罪)。
《克林顿为何脱不了身》 美国人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他们的法律制度。p77 引自 全书笔记 严谨的法律制度本身才是美国最长远的国家利益。
《总统会不会下台》 引自 全书笔记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作用
《独立检察官的地位和权力》 引自 全书笔记 任免后不能被总统罢免
《雅典和三个北佬》 引自 全书笔记 乔治亚大学
《游林奇堡》 引自 全书笔记 Lynch 民众私刑
社会动荡时期私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的秩序,但是实质却破坏了国家的法律秩序。
《弗兰西斯和他的修道院》 《寻访杨家坪》 引自 全书笔记 战争中仍坚持信仰的人们。
《美国的宪法和政局的稳定》 引自 全书笔记 人民的权利保障
《同样重要的角色》 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在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更容易失去,在经济坏的时期比经济好的时期更容易失去。p186 《当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引自 全书笔记 少数服从多数看似是许多问题的最优解,但是能够兼顾少数人的利益,才是更加完善的制度。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地方是属于少数的那一派,所以永远不要觉得和自己无关。
《阿米绪的故事》 一个制度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检验这个社会是否文明和人道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这个制度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p227 引自 全书笔记 少的不能再少的宗教教派,也不能无视他们的生存方式。义务教育法和阿米绪私学的冲突,征兵法和阿米绪和平主义的冲突,法律渐渐学会了对少数派的宽容。
《信仰与表达的自由》 宗教信仰的真谛其实是宽容。p231 引自 全书笔记 政教分离
《家庭隐私与家庭暴力》 引自 全书笔记 家暴面前,不谈隐私,这是人道的底线。
《漫说美国的“政治正确”》 一个以大多数人达成一致来统治社会的民主制度,终于到了刻意强调保护这个社会的少数和弱者的阶段,这就是美国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最大进步。p256 美国永远有一批各种各样的激进分子,提出种种激进的,甚至是耸人听闻的主张,但是,在左右两极针锋相对的争吵中,整个国家却因此避免了走极端。p265 引自 全书笔记 语言自律
《火中的星条旗和民众的表达权》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烧国旗,但在最终稳定于这个“可以”之前,美国内部进行了无数次反复的辩论和对峙。制定法律不能违背宪法,不能限制人基本的自由,美国法律的完善,从烧国旗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体现。
《把玩笑当玩笑》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开领导人的玩笑,并不担心被捕。文字狱的反面,是开得起玩笑的政府。
《从<花木兰>引起的风波谈起》 引自 全书笔记 异族比美国敏感,讲异族故事,容易触及底线。
《红杉树上的女孩》 引自 全书笔记 物种保护
《一支藤的故事》 引自 全书笔记 生物入侵
《美国乡下人的自来水和抽水马桶》 引自 全书笔记 自来水达到直接喝的卫生标准,由技术实现。
回应 2018-07-27 16:59:30
-
horizon (tensorflow&pytorch饶了我好不好)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2018-07-27 16:59:30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引自 全书笔记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视生命、践踏法律,并自以为正义的人们的狂欢。
婴孩本来就是带着记忆的一片空白出生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历经浩劫者,自己没有记录下历史。我们有无数人在呼吁忏悔,却几乎没有人在辛勤打结,结绳记事。当我们手中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绳索,再强烈的呼吁也显得苍白无力。p9 在罪恶的废墟上,他们才有可能重新有自尊的崛起。p10 引自 全书笔记 东亚的传统文化,缺乏理性,在西方反省中探索正确道路之时,无论是日本还是天朝,都在选择埋葬、掩盖历史。
《为了吹散战争的阴云》 引自 全书笔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安格尔,认为人类产生的“战争是强国之道”的错觉,是战争的根源。
国际联盟在一战后创建,但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如美国的加入,导致其根本无法阻止二战的发生。
美国的孤立主义,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美国的发展,但是一种逃避大国责任的表现。
二战后联合国的创建,不同于国联,是真正拥有惩罚力的联盟的崛起。
人权和主权的矛盾仍是难题。若犹太人屠杀仅在国内发生,则无法以“反侵略”为由抵抗。
《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 引自 全书笔记 越战,朝鲜战争。之前上过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课,朝鲜战争远远不是书本上,影视上那么简单的保家卫国的历史,更是一段为了在列强中谋求地位,故必须牺牲部分人民的历史。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不是简单的正派和反派的较量,更多的是作为国家利益的棋子存在。当年也不是中国和美国的较量,而是和联合国军的较量,侵略也是北朝鲜先发起的,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是南朝鲜的救世主,是正义的一方。以上是作者的调查,事情的真相是如何我也不能定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位置,注定了不同的视角。
《谁是互联网之父》 引自 全书笔记 互联网是核竞赛的产物,为了防止核打击后通讯的摧毁,需要就算破坏也能相连想通的渔网状通讯。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人,由国家财政开发的东西,属于纳税的人民。权力和利益的分享,自由经济制度下的竞争,造就了今日互联网。
《总统大还是法官大》 引自 全书笔记 统治者也要受到制约,有不受约束的最高权力的存在,是危险的。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在誓言之下》 美国人愿意支付一切代价,维护这个制度。p67 引自 全书笔记 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在誓言之下的谎言(伪证罪)。
《克林顿为何脱不了身》 美国人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他们的法律制度。p77 引自 全书笔记 严谨的法律制度本身才是美国最长远的国家利益。
《总统会不会下台》 引自 全书笔记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作用
《独立检察官的地位和权力》 引自 全书笔记 任免后不能被总统罢免
《雅典和三个北佬》 引自 全书笔记 乔治亚大学
《游林奇堡》 引自 全书笔记 Lynch 民众私刑
社会动荡时期私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的秩序,但是实质却破坏了国家的法律秩序。
《弗兰西斯和他的修道院》 《寻访杨家坪》 引自 全书笔记 战争中仍坚持信仰的人们。
《美国的宪法和政局的稳定》 引自 全书笔记 人民的权利保障
《同样重要的角色》 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在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更容易失去,在经济坏的时期比经济好的时期更容易失去。p186 《当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引自 全书笔记 少数服从多数看似是许多问题的最优解,但是能够兼顾少数人的利益,才是更加完善的制度。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地方是属于少数的那一派,所以永远不要觉得和自己无关。
《阿米绪的故事》 一个制度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检验这个社会是否文明和人道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这个制度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p227 引自 全书笔记 少的不能再少的宗教教派,也不能无视他们的生存方式。义务教育法和阿米绪私学的冲突,征兵法和阿米绪和平主义的冲突,法律渐渐学会了对少数派的宽容。
《信仰与表达的自由》 宗教信仰的真谛其实是宽容。p231 引自 全书笔记 政教分离
《家庭隐私与家庭暴力》 引自 全书笔记 家暴面前,不谈隐私,这是人道的底线。
《漫说美国的“政治正确”》 一个以大多数人达成一致来统治社会的民主制度,终于到了刻意强调保护这个社会的少数和弱者的阶段,这就是美国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最大进步。p256 美国永远有一批各种各样的激进分子,提出种种激进的,甚至是耸人听闻的主张,但是,在左右两极针锋相对的争吵中,整个国家却因此避免了走极端。p265 引自 全书笔记 语言自律
《火中的星条旗和民众的表达权》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烧国旗,但在最终稳定于这个“可以”之前,美国内部进行了无数次反复的辩论和对峙。制定法律不能违背宪法,不能限制人基本的自由,美国法律的完善,从烧国旗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体现。
《把玩笑当玩笑》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开领导人的玩笑,并不担心被捕。文字狱的反面,是开得起玩笑的政府。
《从<花木兰>引起的风波谈起》 引自 全书笔记 异族比美国敏感,讲异族故事,容易触及底线。
《红杉树上的女孩》 引自 全书笔记 物种保护
《一支藤的故事》 引自 全书笔记 生物入侵
《美国乡下人的自来水和抽水马桶》 引自 全书笔记 自来水达到直接喝的卫生标准,由技术实现。
回应 2018-07-27 16:59:30
-
horizon (tensorflow&pytorch饶了我好不好)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2018-07-27 16:59:30
这本书的科普较为主观和浅显,也很易读。不能全信,也不用着眼于批评其片面吹水,思考、分辨着看,还是有益于拓宽视野的。
《读世纪重大事件有感》 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p5 引自 全书笔记 二战老兵的退役,衰老,逝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人类没有历史记忆,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历史。二战、文革,都是斗争、蔑视生命、践踏法律,并自以为正义的人们的狂欢。
婴孩本来就是带着记忆的一片空白出生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历经浩劫者,自己没有记录下历史。我们有无数人在呼吁忏悔,却几乎没有人在辛勤打结,结绳记事。当我们手中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绳索,再强烈的呼吁也显得苍白无力。p9 在罪恶的废墟上,他们才有可能重新有自尊的崛起。p10 引自 全书笔记 东亚的传统文化,缺乏理性,在西方反省中探索正确道路之时,无论是日本还是天朝,都在选择埋葬、掩盖历史。
《为了吹散战争的阴云》 引自 全书笔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安格尔,认为人类产生的“战争是强国之道”的错觉,是战争的根源。
国际联盟在一战后创建,但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如美国的加入,导致其根本无法阻止二战的发生。
美国的孤立主义,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美国的发展,但是一种逃避大国责任的表现。
二战后联合国的创建,不同于国联,是真正拥有惩罚力的联盟的崛起。
人权和主权的矛盾仍是难题。若犹太人屠杀仅在国内发生,则无法以“反侵略”为由抵抗。
《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 引自 全书笔记 越战,朝鲜战争。之前上过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课,朝鲜战争远远不是书本上,影视上那么简单的保家卫国的历史,更是一段为了在列强中谋求地位,故必须牺牲部分人民的历史。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不是简单的正派和反派的较量,更多的是作为国家利益的棋子存在。当年也不是中国和美国的较量,而是和联合国军的较量,侵略也是北朝鲜先发起的,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是南朝鲜的救世主,是正义的一方。以上是作者的调查,事情的真相是如何我也不能定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位置,注定了不同的视角。
《谁是互联网之父》 引自 全书笔记 互联网是核竞赛的产物,为了防止核打击后通讯的摧毁,需要就算破坏也能相连想通的渔网状通讯。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人,由国家财政开发的东西,属于纳税的人民。权力和利益的分享,自由经济制度下的竞争,造就了今日互联网。
《总统大还是法官大》 引自 全书笔记 统治者也要受到制约,有不受约束的最高权力的存在,是危险的。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在誓言之下》 美国人愿意支付一切代价,维护这个制度。p67 引自 全书笔记 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在誓言之下的谎言(伪证罪)。
《克林顿为何脱不了身》 美国人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他们的法律制度。p77 引自 全书笔记 严谨的法律制度本身才是美国最长远的国家利益。
《总统会不会下台》 引自 全书笔记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作用
《独立检察官的地位和权力》 引自 全书笔记 任免后不能被总统罢免
《雅典和三个北佬》 引自 全书笔记 乔治亚大学
《游林奇堡》 引自 全书笔记 Lynch 民众私刑
社会动荡时期私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的秩序,但是实质却破坏了国家的法律秩序。
《弗兰西斯和他的修道院》 《寻访杨家坪》 引自 全书笔记 战争中仍坚持信仰的人们。
《美国的宪法和政局的稳定》 引自 全书笔记 人民的权利保障
《同样重要的角色》 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在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更容易失去,在经济坏的时期比经济好的时期更容易失去。p186 《当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引自 全书笔记 少数服从多数看似是许多问题的最优解,但是能够兼顾少数人的利益,才是更加完善的制度。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地方是属于少数的那一派,所以永远不要觉得和自己无关。
《阿米绪的故事》 一个制度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检验这个社会是否文明和人道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这个制度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p227 引自 全书笔记 少的不能再少的宗教教派,也不能无视他们的生存方式。义务教育法和阿米绪私学的冲突,征兵法和阿米绪和平主义的冲突,法律渐渐学会了对少数派的宽容。
《信仰与表达的自由》 宗教信仰的真谛其实是宽容。p231 引自 全书笔记 政教分离
《家庭隐私与家庭暴力》 引自 全书笔记 家暴面前,不谈隐私,这是人道的底线。
《漫说美国的“政治正确”》 一个以大多数人达成一致来统治社会的民主制度,终于到了刻意强调保护这个社会的少数和弱者的阶段,这就是美国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最大进步。p256 美国永远有一批各种各样的激进分子,提出种种激进的,甚至是耸人听闻的主张,但是,在左右两极针锋相对的争吵中,整个国家却因此避免了走极端。p265 引自 全书笔记 语言自律
《火中的星条旗和民众的表达权》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烧国旗,但在最终稳定于这个“可以”之前,美国内部进行了无数次反复的辩论和对峙。制定法律不能违背宪法,不能限制人基本的自由,美国法律的完善,从烧国旗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体现。
《把玩笑当玩笑》 引自 全书笔记 美国可以开领导人的玩笑,并不担心被捕。文字狱的反面,是开得起玩笑的政府。
《从<花木兰>引起的风波谈起》 引自 全书笔记 异族比美国敏感,讲异族故事,容易触及底线。
《红杉树上的女孩》 引自 全书笔记 物种保护
《一支藤的故事》 引自 全书笔记 生物入侵
《美国乡下人的自来水和抽水马桶》 引自 全书笔记 自来水达到直接喝的卫生标准,由技术实现。
回应 2018-07-27 16:59:30 -
静默的猫 (Neoteny.)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值得一读的书 1 (Vindicated)
- 修炼成为一个法律人 (●---●)
- 在中国图书网上淘到的宝贝 (feeling)
- 亲爱的百合花 (fm100狠狠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在边缘看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伦静Jean 2009-12-30 10:51:37
l林达如是说,值得警醒。
0 有用 M 2008-10-16 13:54:13
啧啧,出版社很重要啊,这个版本的字体,排版,配发图片~~~真是糟蹋林达的书,ORZ了~~~
1 有用 Manchild 2011-02-26 00:13:49
这种书有点看够了。
1 有用 遂初 2013-12-23 23:24:09
特别多适合引用的句子,看到了正如自己想说的那样,又责怪自己怎么说不出来。跟之前几本书里的内容有一些重复的地方。
0 有用 想做小孩子 2008-10-15 13:54:33
国内杂志上随笔的首次结集,内容还不错,只是装订太差了~
0 有用 星星在眨眼。 2022-03-16 17:53:55
杨家坪"一个被埋葬的神圣理想",一条藤的故事让我忍俊不禁. 读到《雅典和三个北佬》心中荡起一股柔情,“当你穿过那浓荫蔽日的古老墓地,走在校园里以鲍德温
0 有用 壹玖肆叁的夏天 2022-02-27 14:12:24
市面能找到的最后一本了,库存清零。
0 有用 楠得糊涂 2021-11-20 22:53:42
07年开始读林达书的,有几本一直没有读完,直到21年才抽空读完。相比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这本《在边缘看世界》是两人早期作品,内容上没有那么系统,都是一些主题比较零散的随笔,却也依然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美国的窗口和反思自己的镜子。我在想,类似的事情放在中国,我们要怎么去看?例如第一篇说到战争纪念碑,今年发生了因为对《长津湖》及历史负面评价产生的风波;第二篇谈到克林顿,不得不想到今年张副与球星的事情;第三篇... 07年开始读林达书的,有几本一直没有读完,直到21年才抽空读完。相比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这本《在边缘看世界》是两人早期作品,内容上没有那么系统,都是一些主题比较零散的随笔,却也依然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美国的窗口和反思自己的镜子。我在想,类似的事情放在中国,我们要怎么去看?例如第一篇说到战争纪念碑,今年发生了因为对《长津湖》及历史负面评价产生的风波;第二篇谈到克林顿,不得不想到今年张副与球星的事情;第三篇总统会不会下台,去年有特狼浦和我国修x连任的事;说到信仰与表达的自由,今年圣|经古|兰|经甚至audible APP被下架,以及各媒体上的各种言论管控轻者封号重者判刑...等等等等。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去审视并理解美国人,同时也应该对我们自己的国家进行反思和反省,并且站在对方的观点来看审视自己…… (展开)
0 有用 gnuhpc 2021-04-03 19:32:09
旅行中的片段随笔,阿灵顿公墓和李将军的故事很棒,整体不如近距离看美国。其中说到黑鬼的部分,现在的美国解决的也不是特别好。
0 有用 摩洛哥沙漠空气 2020-12-01 19:45:17
@2010-03-26 19:31:57